城市更新的「上海經驗」

2022-09-29     光華樓評

原標題:城市更新的「上海經驗」

上海,是文化之城、設計之都,也是國內較早一批啟動城市更新的城市。

上世紀90年代,上海啟動了中心城區的舊區改造。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這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理念。

2020年7月13日,上海市城市更新中心成立。2021年6月,上海成立800億元城市更新基金。同年9月1日,《上海城市更新條例》實施。

今年7月底,上海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全面完成。據統計,30年來,上海共完成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超過3000萬平方米,受益居民約130萬戶。

9月27日,2022年澎湃城市更新大會,圍繞「低碳友好」集思廣益。(大會錄像連結: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059844)

會上的專家觀點與典型案例,我摘錄出來,分享學習。

[經典觀點]

01 城市是鮮活的生命體。

02 城區、街區與小區,國際范、時尚潮、煙火氣與人情味,相互交織。

03 城市更新,在歷史價值、經濟價值與美學價值之間尋找最佳的平衡點。

04 以前的城市更新,是推土機所向披靡的時代。如今,我們要像繡花一樣對待城市。

05 在城市更新中,既要追求看得見的和諧,也有追求看不見的和諧。

06 在城市更新時,堅持生態優先、公園城市等理念。

07 城市更新,不僅是外在的變舊為新(Renewal),也需是內在的活化更新、再生(Regeneration)。

08 既有國際范,又有東方神韻;既能各美其美,又能美美與共;既可觸摸歷史,又能擁抱未來。

09 城市更新,是一個歷史長久延續的過程,不是一個短期行為。

10 紐約高線公園、波士頓大開挖、首爾清溪川,是城市更新的經典案例。

11 友好、開放與包容,是城市更新的核心要義。

12 塑造顏值與氣質俱佳,魅力與活力齊發的城區形象。

13 建築可閱讀,街區可漫步,公園可休憩,城市有溫度的美好城市。

14 城市更新,是城市發展的常態化狀態。

15 城市更新,既要補短板,更要提品質。

16 城市更新時,多關注人們腳下的感覺、眼前的風景、手邊的細節。

17 新時期的城市更新,是服務人民,提高城市發展的「大更新」。

18 要保障城市更新的可持續,需要建立良好的資金渠道。

19 一個城市,所有的城市更新、新建,都是為人民服務。

20 城市更新除了更新,更重要的是傳承歷史文脈,培育功能置換和提升城市空間品質,同時提升城市的韌性,給人們以更安全、更舒適、更便利的高質量城市環境和城市形態。

[經典案例]

1.南京小西湖街區保護與再生

由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牽頭、東南大學韓冬青教授團隊規劃設計、南京歷史城區保護建設集團實施的南京小西湖街區保護與再生,探索了立體覆蓋的遺產保護體系、張弛有度的規劃方法、因地制宜的設計策略和包容共進的協同機制,實現整體保護、設施改造、活力激發、持續更新的多元目標。

2.中國黃海濕地博物館

火車站既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間也是承載城市記憶的重要載體,對失去功能的火車站「更新利用」,具有示範意義。結合黃海濕地申遺成功,鹽城市以火車站改造成中國黃海濕地博物館為切入點,對老火車站片區既有站房、站台、廣場、公園整體保留改造,形成博物館、會議中心、酒店、鐵道公園、濕地公園為一體的綜合建築群。

3.黃浦區10分鐘社區生活圈規劃

黃浦區提出「10分鐘社區生活圈」理念,以政企合作機制與華建集團華東院建了「1+10+10」的社區規劃師制度,為轄區10個街道編制統一的社區規劃藍圖。

4.A.F.A上海融僑中心

由上海第十鋼鐵廠到紅坊創意園再到現今的A.F.A上海融僑中心(淮海西路,嵩霖商業承接運營),土地資源經發揮運用,不斷承載符合當下及未來的社會功能。預計明年年底開放。

5.低碳生活案例

四行倉庫保護修繕工程、上海市生態空間專項規劃(2021-2035)、和平公園改建項目、景德鎮御窯博物館、邊園、碧桂園·柏悅翔灣、世界頂科社區·玖海雲天、博薈廣場 ONE EAST等。

6.城市友好案例

曹楊新村街道 百禧公園、天平街道 66梧桐院·鄰里匯、蘇州河沿岸地區規劃和實施評估、上海之魚移動驛站、寧波院士中心、張愛玲故居(出生地)修繕工程、當塗縣城市微更新、景德鎮陶溪川文創街區城市更新項目。

7.空間影響力案例

首鋼三高爐博物館、盈凱文創廣場·UCCA當代藝術中心、洛克·外灘源、北外灘59街坊商辦項目、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東拓項目、徐匯濱江西岸傳媒港總控設計。

8.活力街區

新華路街道 凱田集薈分時步行街、智創TOP B區、南京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再生設計、上生·新所(編者註:上生·新所位於延安西路1262號,其歷史可追溯至上世紀20-30年代,內有孫科別墅、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海軍俱樂部、泳池以及11棟工業建築。經上海萬科整體改造設計運營,現成為上海新晉文化地標,同時也是集文化、娛樂、生活、辦公為一體的7×24小時活力社區和市民活動空間)、今潮8弄(編者註:這裡原本是虹口區18號街坊,有公益坊、潁川寄廬、扆虹園等保護建築。如今,它已成為虹口新地標。漫步其間,8條百年老弄堂、60幢石庫門建築和8幢獨立老建築詮釋著城市更新中的柔性)。

9.創新辦公場景

錦滄文華廣場(編者註:從百年前的滄洲飯店到新中國的錦滄文華大酒店,再到如今的錦滄文華廣場,處處體現了海派歷史的延續與傳承。經過寶華改造後,由一棟21層的塔樓和一座4層的裙房商業組成的項目,總面積為5.5萬平方米,總高度125米。高端商業部分,總面積為2萬平方米,定位為精緻高端購物中心)、Distrii辦伴·衡山吳界辦公空間、天安金融中心、上海市文聯老樓與辦公用房修繕項目、聖戈班速造(成都)總部、上海世茂大廈。

10.創新消費場景

百聯ZX創趣場、上海南翔印象城MEGA、後海匯 HOUHAI HARBOUR、首創郎園station。

11.未來人居社區

海泰北外灘、俊燦星城(編者註:俊燦星城首期項目「涇悅雅苑」,100%原址安置,且100%裝修交付,是上海首個裝修交付的回遷房,也是上海為數不多的原地回遷的城中村改造項目)、廈門濕地公園TOD·璞瑞、光明星城、越秀仁恆·天樾園和。

12.地標綜合體

雲錦東方、高尚領域、中國鐵建大廈(寧波)、重慶來福士、META CITY 天元府、上海·力波、中駿鼎湖未來雲城。

13.數字化創新

滁州市智慧養老,聚焦數字賦能如何為民,以新思維、新技術和新模式提供智慧養老整體解決方案。

以上來源:2022澎湃城市更新大會年度榜單

[短評]

上海,是武漢的一面鏡子。

新天地、思南公館、外灘源、建業里……保留著鮮明的石庫門建築特色,讓穿行其中的人們在摩登都市裡看見歷史。

在城市更新方面,上海在組織體系、理念、法規、規劃、資金等層次,有很多好的做法,也有了一些經典案例。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在理性反思。接下來,上海將轉戰零星地塊舊改、舊住房成套改造等。

曾經去過上生·新所,原來是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的辦公與生產車區,在萬科的改造下,如今成為上海歷史風貌建築更新的經典。

城市更新,不僅是Renewal(更新),更是Regeneration(再生);城市更新,是一種城市發展的常態,是一個長久的持續過程;城市更新,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地方政府、企業、社會資本、建築規劃師、市民等合力。

城市更新,不僅是大項目的更新,更是城市小空間的微更新。菜市場、城市圍牆、健身步道、口袋公園、橋下驛站等。上海的橋洞空間,改造後,成為外賣小哥的臨時休憩場所,成為各路文藝青年的展覽台,也成為這座城市溫暖的微光。蘇州河下的橋空間,如今變身遊樂場。

9月27日,武漢提出,「要強化規劃引領、增強樞紐功能、優化人居環境、堅持精細管理,著力提高城市功能品質」。

明天的武漢,更應從今天的上海中取長補短,復興大武漢,讓武漢更有溫度,更加時尚,讓老百姓有休閒、健身、娛樂的地方,讓城市成為老百姓宜業宜居的樂園,精細化治理,高品質發展,使其成為卓越城市的代表。

延展閱讀:還記得,20年前的武漢嗎?

整理、文字|楊光華(地產寫字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38787cbd7b7a44d36e39b101b30ff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