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了,買不到退熱藥,可以用家中老人吃的阿司匹林嗎?

2022-12-18     藥師華子

原標題:發燒了,買不到退熱藥,可以用家中老人吃的阿司匹林嗎?

隨著奧密克戎病毒的致病力減弱,防疫優化措施的推進,華子身邊的朋友也有很多人「中招」了。有好幾個朋友問華子,自己感染病毒發燒了,買不到常用的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熱藥,但家裡有老人吃的阿司匹林,是不是也可以用?

華子告訴朋友,阿司匹林最初的用途就是解熱鎮痛,還可以抗炎抗風濕,可以用於病毒感染的退熱治療。不過在使用時要注意劑量,還要提防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一、病毒感染後人為什麼會發燒

人是恆溫動物,體溫由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控制。當人體被病毒感染之後,會與粒細胞、單核細胞等免疫細胞發生作用,產生內源性的致熱源,導致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前列腺素的合成與釋放,使體溫調定點升高,這時人體就會發熱。

退熱藥物的藥理機制,是抑制中樞系統內前列腺素的合成,使升高的體溫調定點恢復正常,人體的也就會恢復到正常體溫。這種通過減少前列腺素影響體溫調定點的作用,只會降低異常升高的體溫,並不會降低正常體溫

二、非甾體抗炎藥基本上都有退熱的作用

在藥理學分類上,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都屬於非甾體抗炎藥,都可以抑制環氧化酶(COX),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從而產生解熱鎮痛的藥理作用。此類藥物還有阿司匹林、雙氯芬酸、吲哚美辛、萘普生、尼美舒利、美洛昔康等多種藥物。

從藥理學作用來看,只要可以抑制環氧化酶,減少前列腺素合成的藥物,都可以用於退熱治療。只是人類通過幾十年的觀察和研究,從這一類藥物中選擇了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2個不良反應最小的作為常用藥物。其他的藥物通常只用於止痛、抗炎、抗風濕的治療。

三、阿司匹林用於退熱時要用大劑量

阿司匹林上市的最初,就是用於解熱鎮痛和抗炎抗風濕。只是由於不良反應較大,所以在解熱鎮痛方面逐漸退居「二線」。後來人們又發現其有抗血小板的作用,於是又成為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神藥」

阿司匹林在用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時,使用的是小劑量(每日75 ~150mg),這樣既可以保證抗血小板的效果,又可以減少不良反應。

想讓阿司匹林發揮出解熱鎮痛的作用,就需要加大劑量,比如說成人退熱藥量是每次300~600mg,每日3次。兒童退熱藥量是每次5~10mg/kg,每日4~6次。

四、使用阿司匹林退熱時要注意不良反應

阿司匹林對胃黏膜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建議服用腸溶劑型在餐前30分鐘空腹整片用水送服如果吞咽有困難,需要將藥片研碎,就要在餐後15~30分鐘服用,可以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

體溫升高時會增加機體免疫系統活性,如果體溫低於38.5℃,建議多喝水、穿寬鬆衣服,或用溫水擦拭身體進行物理降溫,當體溫超過38.5℃時再用藥物降溫。連續用藥不建議超過3天,如果發熱持續3天不退,要及時就醫。

小於19歲的青少年及兒童,在病毒性感染時應用阿司匹林,有可能引起罕見但致命的「瑞氏綜合徵」,所以兒童如果有其他的退熱方法可以選擇,就要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小於3個月的嬰幼兒禁用。

對阿司匹林過敏者禁用,如果用藥後出現哮喘、蕁麻疹、水腫或休克等症狀,要立即停藥並就醫。阿司匹林會減弱前列腺素對胃黏膜的保護作用,有消化道潰瘍、出血、穿孔者禁用。在用藥期間,如果出現黑便、嘔血等情況,要停藥就醫。

總結一下,阿司匹林是人類已經使用了上百年的老藥,可以解熱鎮痛,用於病毒感染的退熱治療。但因為不良反應較大,所以現在通常只使用小劑量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但是在買不到退熱藥的時候,使用「老將出馬」來應急,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需要使用較大劑量才可以,並且要提防不良反應與相關禁忌。對用藥有疑惑,請諮詢醫生或藥師。 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2a8ba0c00ee7645a051e854aa9948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