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生活著淳樸的畲族人,她們善良好客,生活幸福指數很高

2023-04-25     雁行江湖

原標題:江西吉安生活著淳樸的畲族人,她們善良好客,生活幸福指數很高

江西吉安大地上,生活著神秘的畲族人,他們以鳳凰為圖騰,在綠意蔥蘢的山間,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

這次我的吉安旅行,走進東固景區,這裡生活著熱情好客的畲族人,我來的時候,見到了當地人打麻糍的熱鬧場景,滾燙的糯米飯糰,在石白內被反覆捶打,氤氳的熱氣散發出好聞的食物香氣。

畲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她們擁有自己的語言, 畲族服飾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我麼看到的傳統服飾,斑斕絢麗,豐富多彩,在江西吉安的東固,就是一個以 畲族為主的聚居地,這次我還品嘗到了地道的畲族美食,很有地方特色,味道十分美味。

麻糍,這邊做的是甜口的,對於喜歡吃甜食的人來說,真的是味蕾上的享受。

江西菜真的無辣不歡,看著青團,應該不辣吧?裡面的餡料是梅乾菜辣椒的,對於不能吃辣的人來說,還是有點辣,可是真心好吃,我想這應該是跟當地的食材有關吧。

鵝頸,這是我第一次品嘗到這道菜,也是一道江西名菜,開始以為是鵝的頸部,其實不然,是用豆腐皮和豬肉餡做的,味道很贊,來到吉安旅行的朋友,一定要記得品嘗一下。

另外這裡的畲族美食還有粉籠床,有頭有臉, 土雞湯、紅燒土鴨、 小炒牛肉等。

知青文化園

上世紀五六十年,對於中國大城市裡的青年人來說,是永遠難忘的歲月,知識分子上山下鄉的號召,讓他們離開熟悉的生活環境,奔赴祖國偏遠地區,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奉獻給了中國的黑土地,在吉安的東固,有一個知青文化園,記錄了一代人的青春。

知青文化園裡面,老照片和文字介紹,把我們的記憶帶到了那個熱血沸騰的年代,知青是那個年代才有的稱號,知識青年到農村去,廣闊天地鍛鍊自己。

50年代一直到70年代,中國各大城市裡的青年們,前赴後繼的來到了祖國的偏遠地區,一直到了1977年高考被恢復,大多數在農村的知識青年才會到了久違的故鄉,還有一部分留在了農村,現在在當地,已經是第三代了。

東固定革命根據地博物館

江西紅色旅遊資源豐富, 東固革命根據地,在中國的現代歷史上,也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最早的革命根據地之一,創造了中國革命和中華蘇維埃史上的多個先例:第一張紙幣、第一個赤色郵局、第一個無線電培訓班、第一個消費合作社、第一個綜合兵工廠,以及孕育了21位青原籍共和國開國將軍 ,對於很多六七十年代生人,喜歡紅色旅遊的朋友來說,這裡很值得來一次。

東固革命根據地博物館,位置很安靜,位於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東固畲族鄉小學旁,博物館內展出藏品數39件,分四個展室,為我們講述了發生在吉安這片土地上的故事。

江西吉安真的是個好地方,不愧是紅色革命根據地,就連10歲的小朋友,都可以當博物館裡面的講解員,對中國的近代發展歷史如數家珍。今天我來到了江西吉安的東固革命根椐地博物館。讓我意外的是,博物館裡面的講解員,居然都是10歲左右的小朋友。

他們都是紅領巾講解員,在講解的過程中,會先給大家敬少先隊隊禮,講解吐字清晰、聲情並茂,表現的都特別好。吉安市作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關於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從娃娃抓起,培養他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值得很多城市學習啊。

博物館旅行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讓我們通過翔實的資料和圖片,更直觀的感受一座城市的過往故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23a1b08a1f3c1efc92499b68a76d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