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飯碗里,藏著你一生的福氣

2023-05-05     江左梅娘

原標題:你的飯碗里,藏著你一生的福氣

文\夕予、江左梅娘

著名美食家蔡瀾在《碗凈福至》一書中說道:

「一個人只有把飯吃乾淨,不浪費,福氣自然就會找到你,因為這是一種福報。」

人,行走於人世間,每天都離不開一日三餐,四時五味。那麼,碗里的一粥一菜,雖簡單不起眼,卻浸潤在我們歲月里的每時每刻。

乾淨的飯碗里,呈現的是一個人對食物的感恩,亦是對生命的敬畏。

忙碌阻擋不了食物賜予的溫暖,卻在一碗一筷中,滋養著我們的心靈,蘊藏著人一生的福氣和好運。

親愛的,你的飯碗里,藏著你一生的福氣。

01 珍惜糧食,不浪費

民間有一句俗語:

「米飯粒粒念汗水,不惜糧食當自悔。」

珍惜自然的賦予,也是珍惜人生的福報。

明朝有個姓張的富商,他有萬頃農田,雇了上百個農民為其種植莊稼,農民則需要每年向他上交糧食。

經年累月,他收到的糧食不計其數,除了自家吃的,很多剩餘的便放在穀倉里。

這時有人勸他開倉放糧,接濟一下窮人,因為穀子放太久也會爛。可他不僅不以為意,還瞧不起窮人。誰知過了一段時間,他的大部分存糧都長霉了。

而這位張老爺也不關心此事,只是讓家人清理穀倉,把徹底不能吃的倒掉,還能吃的去喂牲口,鄰里人說他這樣做很造孽,他卻毫無在意。

殊不知,他倒掉的是良心,流走的是福報。

六年之後,黃河決堤,他的農田全部被沖毀。由於他之前的自私吝嗇,也沒有人向他施以援手,結果導致他一家人都在災害中被餓死。

其實,人的福氣是有定數的。它是我們言行、善良、心態等一切好習慣的總和,需要我們加以珍惜,福氣才會綿延長久。

古語也說:

「惜福福常在,隨緣緣自來。」

不過分揮霍無度,懂得珍惜的人,福緣自然也會常留身邊。

珍惜糧食、善待食物,慷慨地把食物送給最需要的人而不浪費,是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惟其如此,你的未來,才能積聚出更多的福報來。

02 好好吃飯,有規律

《黃帝內經》有云:

「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百病不侵。」

人與世間萬物一樣,不僅適應著時令交替,還應遵循著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日三餐,餐餐準時,日常作息,樣樣規律。

認真吃飯,是帶著對生活的熱忱,走在健康的路上,踏踏實實地過好每一天。

平時飲食規律,吃得健康的人,往往狀態極佳,做事高效;相反,對吃飯不重視,放縱口腹之慾,往往會讓自己經常被疾病侵蝕。

因此,按時吃飯,合理飲食,愛惜好身體,才是一個人最大的富有。

當代作家汪曾祺也曾說過:

「好好吃飯,養身也修身。」

在他眾多的散文集中,寫過很多關於吃的文章。

在散文集《五味》一書中,他提到自己曾經被派到偏遠荒涼的地方,去畫馬鈴薯圖譜的情景。

那時的他生活貧困,孤獨一人,但他也沒讓自己餓肚子,被他照著畫的馬鈴薯已然沒用,於是他畫完一個,便將馬鈴薯扔進火里,烤熟吃掉,從沒有虧待過自己的胃。

雖說他住的地方比較小,廚房更是臨時搭起的,但他特別注重飲食,經常自己去市場買菜,回家後又自己下廚。

他吃的雖然是家常小菜,但卻都是自己親手挑的,親手做的,一粥一飯里,充滿的是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年輕時,我們總覺得一日三餐不必太在意,按時吃飯效率低,餓的時候填一下肚子就能活著。

然而隨著時光流逝,我們逐漸會發現:你怎樣對待每一餐飯,生活就會如何回饋你。

三餐定時,好好吃飯,身體不僅能夠得到很好的糧食供給,人自然會變得更加精神,身體也會更加健康,好運自然也會紛至沓來。

03 回家吃飯,是幸福

幸福是什麼?

當代散文家梁秋實說:

「如願便是滿足,滿足即是幸福。」

哈佛大學研究也探討出:擁有美好的關係就會產生幸福。

是的,一個人,若是擁有一個和睦的家庭,彼此相親相愛、互相扶持,那就是幸福。

確實,每個人對幸福的詮釋不盡相同,幸福是一種綜合表現。它需要靠每個人用心去體會,從平凡中感知到幸福的點滴。

有一種幸福,就叫回家吃飯。

和愛的人一起吃飯,飯桌上互相問候,互相訴說著生活的點滴,既能為我們的壓力按下暫停鍵,還能讓我們享受到溫暖的幸福。

回家吃飯,會撫平了我們受傷的心靈,會指引著我們更努力地前行。

想一想,當你在奔波忙碌一天後回到家中,一頓熱騰騰的飯菜就足以讓你的身心得到舒展,所有疲憊和睏乏都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家在,我們就有歸宿。

長久以來,我們都崇尚「回家吃飯」的傳統理念,因為那是人們凝聚親情的美好時刻。

端上飯菜,家人圍坐,簡單的食物,溫情的時刻,無不讓你倍感溫馨。

親情無距離,飯菜猶如一道連理枝,把匆匆趕路的人迎回家裡,共聚天倫,訴說著心中的喜悅。

回家,是家人最深切的期盼;吃飯,是最暖心的陪伴。

回家吃飯,是抱緊家人,把溫情延續的重要場合。

今天你回家吃飯了嗎?

04 梅娘說

《朱子家訓》一書中寫到: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留住福氣,從一餐一飯,一筷一碗開始。

學會好好吃飯,也就學會了好好生活。

當一個人經歷成長的磨礪後, 他會逐漸會明白:原來自己嘗遍的山珍海味,都不及日常一日三餐里的一碗米飯和一碟小菜。

大道至簡,做人與做學問的道理往往都是極其簡單的,就像生活本生不複雜,它蘊藏在生活中的點滴,簡如一粒米,素如一碗飯。

用心和家人品嘗碗中的每一份食物,便能獲得最大的能量,獲取你一生的福氣。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18b0ccd67d1fd7aa9c16da8e379a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