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青春不止是美好,它也很殘酷

2023-07-15   生活如夢

原標題:《少年的你》青春不止是美好,它也很殘酷

等你長大了,不要忘了我,等我長大了,回來保護你。——少年的你

我們總習慣於歌頌青春,歌頌它的美好,在大多數人眼裡青春是單純的,開朗的,活潑的,無憂無慮的,但現實的青春不總是如此。青春是少年與成人的過渡帶,是孩童化與社會化的交叉口,不是所有人都能夠順利成長,也有一部分人會迷失其中或墜入深淵。這是青春殘酷的一面。《少年的你》這部電影演繹出青春的殘酷,主要是以寫實的手法,表少年們的吶喊、彷徨、迷惘、痛苦、無措、慌亂,甚至包括暴力、犯罪和死亡。

周冬雨飾演的陳念性格內向,是學校里的優等生,努力複習、考上好大學是高三的她唯一的念頭,卻陷入校園欺凌,因為得不到社會的幫助,最終走向犯罪之路。

易烊千璽飾演的小北是個小混混,輟學後便開始混跡街頭,日子渾渾噩噩,對生活失去信心。在一場霸凌中,認識陳念。因為種種機緣,小北成了陳念的保護者,並甘願為陳念頂罪。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膽小的陳念是一名即將參加高考的高三學生,同學胡曉蝶因校園暴力跳樓自殺,周圍的人一臉冷漠,只有陳念為她蓋上一件衣服,因為這個舉動讓陳念遭到了以魏萊茵為首的三人組的霸凌,一次偶然中,陳念邂逅了名為小北的小混混,心心相惜的兩人之間產生了真摯的感情。小北保護陳念的方式,除了默默守候外,也只能選擇「以暴制暴」。這並沒有根絕校園欺凌。在一次他人對陳念失控的欺凌後,意外的悲劇發生,兩個少年的命運由此發生改變。

這部電影是想告訴我們,孩子的本性善良的,校園霸凌的出現的並不全是孩子的錯,而是社會現狀所導致,所以要想孩子的身心健康的發展,就需社會制度的完善,以及教育的全面與公平。

少年們的惡從何而來?

冷漠的欺凌者

校園環境至關重要

如果說家庭是導致校園欺凌的間接因素,那麼學校就是導致校園欺凌的直接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因為學校是校園欺凌的發生地。

《少年的你》這部電影對成績壓倒一切的教育體制提出隱晦的批評。電影大量橋段呈現出了高考前整個學校壓抑的狀態,人人都是高考機器,好像只要不影響高考,其他都可以暫時放在一邊。在高度功利化的教育體制下,成績是最重要的,而對學生相關的道德教育、生命教育、法制教育都不重要,這些在成績面前通通靠邊站。在影片中,從老師的角度來說,不關你是否欺凌者或被欺凌者,只要不影響考試成績,那麼她都不會管。冷漠自私的社會導致悲劇發生。

很多社會人士會問「你為什麼不告訴老師」「你為什麼不報警」,他們恰恰忽略了一點,告了也沒用,因為整個社會構建的反對校園欺凌的防護網漏洞太多,像電影中的老師和警察都以「高考要到了」而輕鬆放過了那些欺凌者,這加劇了她們對陳念的欺凌。

在魏萊被害後,作為犯罪嫌疑人被帶到審訊室的陳念,面對女警察的冷漠詢問,她問了懷孕的女警員一句話,「你敢讓你孩子出生在這樣的世界嗎」,讓女警員啞口無言。因為整個社會只關心未成年犯罪,而沒有關心未成年為何犯罪。

在胡小蝶跳樓的時候大多人只是事不關己的圍觀。包括陳念也曾是一個圍觀者,在同學胡小蝶因被欺凌而跳樓自殺前,她問陳念,「她們一直欺負我,你們為什麼不做點什麼」。這一幕也映射了社會的冷漠和人性的自私。

少年無知的勇敢

女警員說,小北不至於為了陳念而背上殺人的罪名。但鄭易答道,「我和你不會,但他們是少年」。

因為他們是少年。他們對生命的無知,他們對「死亡」的態度淡漠。青春敢於付出代價,是因為他們沒有付出過代價,他們不知道後果。

正因為「無知」,所以少年會空有一腔熱血,為愛不顧一切,不明白後果,同樣他們的作惡也不計代價,他們不像成年人會三思而後行,所以他們看不起誰,討厭誰,就光明正大表現出來,甚至用欺凌的方式。

也許我們驚訝少年的殘忍與暴力,但卻不知他們這張白紙是被塗抹了暴力的顏色——他們邪惡得不自知。他們不知道明確的錯與對,不知道怎樣去面對社會,甚至不知道內心的「矛盾」該怎樣去發泄,因為沒有人給他們上過這麼一堂叫「人性塑造」的課。但往往這麼一堂課比任何課程都重要,它決定你在社會上的生存方式。

《少年的你》不僅僅是純粹的寫校園暴力,它也不僅僅是一部殘酷的青春電影,它更是一部反應社會現象的教育片,如果每個孩子的父母都善意的引導,學校更注重一些社會法治,道德,人性等教育,社會多給予他們一些溫暖,多一些制度上的要求,我想這樣未成年犯罪就能減少很多,校園暴力也會不復存在,每個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