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球的大小
如果太陽像一扇門那麼大,地球就只有5分硬幣那麼大。
圖:太陽和八大行星的對比圖 來源:THE NINE PLANETS
2
太陽系「第三站」
地球圍繞恆星太陽運行,是離太陽第三近的行星,其軌道距離太陽約為9300萬英里(1.5億公里)。
圖:日地距離 來源:百度百科
3
自轉和公轉
地球存在兩種運動形式:一種是繞自轉軸自西向東自轉,完成一次自轉約24小時;一種是圍繞太陽公轉,繞太陽公轉一周(地球時間的一年)大約需要365天。
圖: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示意圖 來源:turito
4
地貌特徵
地球是一顆岩石行星,其表面覆蓋著堅硬的地殼和活躍的地震板塊,強烈的地震運動產生了山脈、峽谷、平原等地形,但其只占地球表面的29.2%,剩餘的 70.8% 都被水覆蓋著。
圖:地球靜止操作環境衛星(GOES-8)拍攝的地球全景 來源:NASA
5
大氣成分
地球大氣層是由78%的氮氣,21%的氧氣和1%的其他諸如水蒸氣、二氧化碳和稀有氣體等混合物組成,這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因素。
圖:比較火星和地球的大氣層 來源:ESA
6
衛星
地球只有一顆天然衛星,那就是月球。
圖:地球和它的衛星月球 來源:NASA
7
行星環
地球沒有行星環。行星環的形成和維持需要行星的引力場擁有足夠的穩定性,而地球的引力場相對較弱,不足以維持大量物質圍繞地球運動。而且地球距離太陽的距離較近,會受到太陽的引力干擾,導致行星環物質受到摩擦而消散。
圖:太陽風與地球磁場相撞的示意圖 來源:earth.com
8
太空飛行器
人類發射了許多軌道太空飛行器來觀測地球大氣、海洋、冰川和地殼運動。
圖:NASA地球科學衛星艦隊 來源:NASA
9
我們的家園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也是目前我們所知宇宙中唯一一個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之所以適合生命存在,是由於其擁有穩定的光照、安全的運行環境、適宜的溫度、液態水的存在和恰到好處的大氣厚度和大氣成分。
圖:人類可以與其他生命形式分享哪些經驗? 來源:NASA
10
防禦能力
地球時常會受到「不聽話」的小行星的侵擾,而地球濃密的大氣層會直接挫敗他們撞擊地球的「陰謀」,大部分小行星會在大氣層中直接燃燒殆盡,即使有一些小行星未能完全燒毀,也會大大減弱它們的殺傷力,所以地球以外的物體想要進來可沒那麼容易。
圖:小行星 2012 DA14掠過地球
酸雨是什麼
酸雨是指PH值小於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過程中,吸收並溶解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物質,形成了PH值低於5.6的酸性降水。酸雨主要是認為的向大氣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質所造成的。中國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燒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為硫酸雨,少為硝酸雨,此外,各種機動車排放的尾氣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我國一些地區已成為酸雨多發區,酸雨污染的範圍和程度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密切關注。
酸性物質來源
海洋
海洋霧沫,它們會夾帶一些硫酸到空中。
生物
土壤中某些機體,如動物屍體和植物敗葉在細菌作用下可分解某些硫化物,繼而轉化為二氧化硫。
火山爆發
火山爆發會噴出可觀量的二氧化硫氣體
森林火災
雷電和乾熱引起的森林火災也是一種天然硫氧化物排放源,因為樹木也含有微量硫。
閃電
高空雨雲閃電,有很強的能量,能使空氣中的氮氣和氧氣部分化合生成一氧化氮,繼而在對對流層中被氧化為二氧化氮。
細菌分解
即使是未施過肥的土壤也含有微量的硝酸鹽,土壤硝酸鹽在土壤細菌的幫助下可以分解出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氮氣等氣體。
人工排放
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燃燒。無論是煤石油還是天然氣都是地下埋藏多少億年,由古代的動植物化石轉化而來,故稱作化石燃料。科學家粗略估計,1990年我國化石燃燒約消耗近700百萬噸,僅占世界消耗總量的12%,人均相比並不驚人,但是我國近幾十年來,化石燃料消耗的增加速度實在太快,1950年至1990年四十年間,增加了30倍,不能不引起足夠重視。
煤中含有硫,燃燒過程中生成大量二氧化硫,此外煤燃燒過程中的高溫使空氣中的氮氣和氧氣化合為一氧化氮,繼而轉化為二氧化氮,造成酸雨。同樣如金屬冶煉,例如將銅、鉛、鋅硫化物礦石還原為金屬過程中逸出大量二氧化硫氣體,部分回收為硫酸,部分進入大氣,造成酸雨。
酸雨的形成、危害與對策
0 1 酸雨的形成
當燒煤的煙囪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氣體,或汽車排放出來的氮氧化物煙氣上升到天上,這些酸性氣體與天上的水蒸氣相遇,就會形成硫酸和硝酸小滴,使雨水酸化,這時落到地面的雨水就成了酸雨。煤和石油的燃燒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禍首。
0 2 酸雨的危害
酸雨會對環境帶來廣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危害的方面主要有:
1、腐蝕建築物和工業設備;
2、破壞露天的文物古蹟;
3、使湖泊中魚蝦死亡;
4、誘發植物病蟲害,使農作物大幅度減產,特別是小麥,在酸雨影響下,可減產 13% 至 34%。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導致蛋白質含量和產量下降;
5、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菌、細菌和放線菌均會明顯受到酸雨的抑制;
6、 飲用酸化造成的地下水,對人體有害。
0 3 應對措施
減少酸雨主要是要減少燒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車排放的氮氧化物。
可以採取的措施有以下方面:
工廠應採取的措施:
1、採用煙氣脫硫裝置;
2、提高煤碳燃燒的利用率。
社會和公民應採取的措施:
1、開發新能源,如氫能,太陽能,水能,潮汐能,地熱能等。
2、使用燃煤脫硫技術,減少二氧化硫排放。
3、工業生產排放氣體處理後再排放。
4、少開車,多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出行。
5、購買包裝簡單的商品(因為生產豪華包裝要消耗不少電能,而對消費者來說包裝並沒有任何實用價值〕;
6、支持廢物回收再生 (廢物再生可以大量節省電能和少燒煤炭〕
酸雨是工業高度發展而出現的副產物,由於人類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燃燒後產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氣中經過複雜的化學反應,形成硫酸或硝酸氣溶膠,或為雲、雨、雪、霧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為酸雨。如果形成酸性物質時沒有雲雨,則酸性物質會以重力沉降等形式逐漸降落在地面上,這叫做乾性沉降,以區別於酸雨、酸雪等濕性沉降。乾性沉降物在地面遇水時復合成酸。酸雲和酸霧中的酸性由於沒有得到直徑大得多的雨滴的稀釋,因此它們的酸性要比酸雨強得多。高山區由於經常有雲霧繚繞,因此酸雨區高山上森林受害最重,常成片死亡。硫酸和硝酸是酸雨的主要成分,約占總酸量的90%以上,我國酸雨中硫酸和硝酸的比例約為10∶1。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試題連結
一、單選題
1. 關於酸雨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我國酸雨主要是碳酸型酸雨
B. 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
C. 我國酸雨區面積正在縮小
D. 酸雨不僅腐蝕建築物,而且危害人體健康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酸雨危害。A項由於我國主要的能源以煤炭為主,故我國的酸雨為硫酸型酸雨;錯誤;B項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錯誤;C項由於目前我國正處於工業化階段,工業的發展使礦物燃料的使用量增加,而導致酸雨面積還在擴大;錯誤。故選D項。
2. 下圖為「我國森林銳減、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酸雨四種環境問題的分布示意圖」,數碼分別代表以上四種環境問題之一,下列排序正確的是( )
A. --森林銳減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酸雨
B. --土地荒漠化 --森林銳減 --水土流失 --酸雨
C. --酸雨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森林銳減
D. --土地荒漠化 --森林銳減 --酸雨 --水土流失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各種環境問題的集中分布區可分別判斷出其類型。環境問題主要出現在我國西北地區,為土地荒漠化;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地區和橫斷山區,為森林銳減;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地區,降水多,工業發達,燃燒化石燃料多,酸雨嚴重;主要分布在黃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地區,為水土流失。
考點:我國的區域生態問題
2014年1月4日江西晨報報道,江西省11個區市中,南昌、景德鎮、萍鄉、鷹潭、贛州、撫州和上饒7城市11月酸雨頻率大於80%,其中南昌、萍鄉、贛州、撫州和上饒5城市酸雨頻率均達100%。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 關於酸雨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我國酸雨主要是碳酸型酸雨
B. 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
C. 我國酸雨區面積正在縮小
D. 酸雨不僅腐蝕建築物,而且危害人體健康
4. 下面各項措施中,能有效防治酸雨的是
A. 禁止排放氟氯烴,研製新的製冷系統
B. 植樹造林,擴大森林覆蓋率
C. 減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D. 發展煤炭生產
【答案】3.D 4.C
【解析】
3.酸雨中的陰離子主要是硝酸根和硫酸根離子,根據兩者在酸雨樣品中的濃度可以把酸雨分硝酸型酸雨和硫酸型酸雨,沒有碳酸型酸雨,我國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A錯誤。酸雨是指pH小於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B錯誤。由於我國能源消費量不斷增長,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增多,因此我國酸雨區面積正在擴大,C錯誤。酸雨不僅腐蝕建築物,而且危害人體健康,D正確。故選D。
4.造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不是氟氯烴,A不符合題意。植樹造林,擴大森林覆蓋率,會降解少部分酸性氧化物,但對防治酸雨效果一般,B不符合題意。造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因此減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能有效防治酸雨,C符合題意。發展煤炭生產,燃燒煤炭會增加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加劇酸雨危害,D不符合題意。故選C。
二、多選題
5. 關於酸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目前人們一般把PH值小於5.6的雨水稱為酸雨
B. 酸雨是由化學工業污染造成的
C. 我國的酸雨類型主要是硝酸型酸雨
D. 防止酸雨最根本的辦法是減少人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答案】B C
【解析】
酸雨是指PH值小於5.6的雨水,A正確。酸雨是化石燃料燃燒排放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酸性氣體與水發生反應所產生的的,B錯誤。我國的酸雨類型主要是硫酸型酸雨,C錯誤。防止酸雨最根本的辦法是減少人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D正確。本題要求選擇不正確的,BC符合要求,故選BC。
三、綜合題
6.我國把 PH 值<5.6 的降水稱為酸雨,PH 值<4.5 的降水稱為重酸雨。下圖表示重慶市某年降水平均PH值和酸雨頻率分布。
結合材料描述重慶酸雨時間分配特點,並分析該市冬季酸雨特點的成因。
【答案】
特點:各季節都有酸雨發生;春、夏、秋三季頻率較低,以酸雨為主;冬季頻率最高,以重酸雨為主。
原因:冬季降水量較少,稀釋作用弱;氣溫較低,大氣對流運動弱,不利於酸性氣體的擴散。
【解析】
試題分析:讀圖分析,重慶酸雨時間分配特點是各季節都有酸雨發生,春、夏、秋三季頻率較低,以酸雨為主。冬季頻率最高,以重酸雨為主。因為冬季降水量較少,稀釋作用弱。氣溫較低,大氣對流運動弱,不利於酸性氣體的擴散。容易形成酸雨。
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譚老師講地理
註:本文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自各地理公眾號等,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繫註明來源或刪除,歡迎大家標註來源轉載、文末點擊分享、收藏、點贊、在看就是我們更新的動力!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