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地處閩南片區。
作為近代以來第一批開埠的城市之一,
深受兼收並蓄的閩南文化薰陶。
它承百越文化,縱貫五千年,
因而得以沉澱歷史的深度;
它吸納西方文化,面向四海,
因而又得以張揚現代的廣度;
不同於北洋皇都的禮序制約,
廈門的南方氣質,
體現在不失東方底蘊、同時向外開拓的先鋒感。
中駿·天宸,
位於這「四海白鷺皆歸心」的鷺島中心——廈門島上。
這是一個對景觀設計有極高要求的項目,我們如何為它營造出屬於廈門的古今意境?
往昔先王,乃設印章。是銘是刻,歸乎玄默。
晉 · 傅玄《印銘》
帶著仿佛跨過門檻的儀式感,進門,站定,有撲面而來的古銅質感。
用千千萬萬的印章元素打造出的景牆,每一方印章的大小高低都進行了嚴格的參數化把控,整面景牆起伏有致,體現了極強的節奏感。
參數化圖紙
偶有印章正面向上,點綴「天宸」字樣於萬印從中,仿佛「閒敲棋子」般輕鬆,卻擲地有聲。
斧鑿匠心滲透於這裡的角角落落。是一座質樸自然的雕塑,是一塊經受自然洗禮的景石。歲月在其上留下痕跡,如奇石淬火,迸出金子般的光輝。
花路入溪口,際夜轉西壑。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後。
唐 · 綦毋潛《春泛若耶溪》
大家,從來都不顯山露水,從來都沉穩自如。
在一進與二進的景觀連接空間中,我們以鏤空的金屬網簾垂下,起到視線的轉折作用,彰顯透而不露的朦朧質感。
光線透過,在不同的天氣中,在一天的不同時段中,演繹「風光四時皆不同」的山水畫卷。
朱門高聳銅環,中天樓觀共躋攀。
低映綠陰朱戶,斜拖素練滄灣。
宋 · 葛勝仲《西江月》
穿過網簾畫卷,就來到了二進空間。走入堂屋前的最後一進,大家風範盡顯無遺。
整個空間中的視覺焦點便集中在這仿銅質感的金屬格柵上,以門閂元素融入景牆。
湊近,插銷鎖扣細節雕琢。門閂咚咚落下,與銅質大門的撞擊聲歷歷在耳。
細節才能出真品質,是我們在這個項目中秉持的原則。從材質的選擇,到呈現的形式,以及以何種手法打造——在設計過程中都進行了深度地討論與研究,細細打磨。
好的方案也許需要經過12道輪迴,推敲反覆,方可落定。
在最初的設計中,我們想以更加現代的形式打造項目中最為重點的兩座景牆。以金屬板加電子跌水屏打造一進空間,以玻璃磚打造二進空間。
現代手法相對抽象。為了更直接地展現項目的東方意蘊,經過了近十二版方案推敲,才最終確定了現在的印章元素與門閂元素景牆。
金屬推敲
在兩面景牆的打造過程中,為了增強整個項目的「閱歷」,在金屬材質的選擇上、表面肌理的處理方式上,我們堅持使用手工鑿制,從而達到最為還原從前慢生活中的效果,無處不體現匠心。
先用相同質感的金屬板進行顏色推敲。結合不同樣品進行顏色與表面肌理的綜合推敲,得出最適合本項目的顏色與肌理效果。
兩塊以金屬重點打造的景觀點:
遠觀,可見厚重,方知春秋漫;
細品,可見匠心,方知從前慢。
石材推敲
石材在本項目中也上演重要角色。如果說金屬的可塑性較強,對於金屬的把握更多的是後期,對如何達到預期效果的過程反覆打磨,那麼對於石材的把握,更多的便是在前期,對如何挑選到合適的石材的我們的眼光嚴厲考驗。我們秉持的總體方向是:深色、帶有厚重感的品質石材。
大面積石牆 · 紋樣打磨
水景側邊石 · 拉槽做工
拼接景牆 · 自然面質感
最終呈現出的景石,保留了原本的自然質樸感,又經過雕琢,讓其與項目的氣質符合,增添歷史洗禮的痕跡。
在整個過程當中,甲方團隊與我們同心協力,景石的挑選,雕塑的漸變噴漆,橘皮面金屬的琢磨與敲打,無一不充分參與其中。為鷺島呈現匠心作品,是我們的共同心愿。
施工現場
作為研創型景觀設計機構,通過參數化的手段,達到對空間的推敲、對材料、施工等各個細節的把控,以最大化地實現項目預期呈現的效果,是我們在這一項目中的實踐。雖歷經數次修改調整,最終滿意呈現,便是我們最大的成果。
在多元廈門,體驗東方意蘊。
於現代鷺島,盡享時代繁華。
景觀設計:廣畝景觀
設計部門:王嵩嵩工作組
設計總監:王嵩嵩
設計團隊:徐天龍、田竹、蔣灝、劉宥銘、岳凡琪、喬盟盟、劉德欣、蹇禕嵐、朱海明、白延紅、張文、宋蒙芸
植物團隊:何文紅、趙興運
水電結構:宋旭陽、韓維、任立、王俊睿
甲方團隊:錢麗雲(設計)、何婧琪(設計)、陳峰(工程)、林毅偉(工程)
景觀面積:3987㎡(示範區)
開發單位:中駿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廈門宏旭達園林環境有限公司
攝影機構:南西建築空間影像、直譯攝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k8o3m4BMH2_cNUgTq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