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大量出現的同時,打字逐漸奪取了書寫,提筆忘字成了現代人的通病。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孩子書寫能力的培養。很多父母表示,在自己都很少寫字的今天,讓孩子好好學習寫字,自己在這一過程中也收穫不少,可以再次體會漢字的妙處和書寫的樂趣。
小羅剛滿五歲,正在讀學前班,學習認識、書寫自己的名字,這是上小學之前的「必修課」。
不過看似簡單的一個「羅」字,卻難為了小朋友,也樂壞了媽媽的肚皮。
老師認為小羅今天的書寫課上的不夠認真,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好,尤其姓氏「羅」字寫的更是不合格。
小羅帶著哭腔說「我被罰寫100遍」媽媽聽到這裡,還覺得納悶,這個字又不複雜、筆畫又不多,孩子怎麼會寫到讓老師如此不滿意呢?
進了家門,媽媽第一時間和小羅坐在書桌前完成老師的罰寫任務。媽媽為小羅起好了字頭,還繪聲繪色的講解了一番「羅」字的結構,希望增加孩子的印象。
可是,當媽媽十分鐘後檢查作業的時候,竟被小羅天馬行空的「書法」逗樂了,小羅將「羅」字進行了抽象畫的再創作,這分明就是「奔跑的兄弟」。
當然,小羅媽媽是在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來告訴他,書寫的錯誤及改正的方向,小羅的字寫得的確不漂亮,這是事實,也是很多小朋友在學習書寫漢字初期的通病。
1.能力有限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從音形義等多角度架構起的漢字,要想書寫的工整好看,就必須對字的結構和筆畫完全了解掌握。
但是孩子在很小的時候,還不具備這些能力,他們只是在簡單的模仿著書寫,也就是「照葫蘆畫瓢」,所以能夠寫的很像,已經實屬不易。
2.不懂什麼是好看
孩子從小培養對漢字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也在逐漸養成審美能力。
但是在年紀很小的時候,他們對世界的美醜或者事物的好看與否,並沒有學會分辨,當孩子不知道怎麼樣書寫漢字是好看的,那麼他們又如何能夠寫的好看呢?所以,談到這個話題,其實孩子也是很無辜的。
3.不重視好看與否
玩兒是孩子的天性,所以讓他們老老實實坐下來寫字,這是對孩子性格的磨鍊,也是一種「折磨」。
孩子的小腦瓜接收到的信息是寫字,他們做出的反饋就是抓緊時間把這些橫豎撇奈模仿著寫出來。對於他們而言,寫的好不好看,當然不重要了。
家長在平日的教育中,應當循序漸進的幫助孩子接觸書法作品,讓孩子首先學會欣賞漢字的美,然後才能向著好看的目標去努力練習。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學習時,總是無法控制失望的情緒,寫作業尤其是書寫漢字時,更是如此。
不妨參考前文中小羅媽媽的做法,用孩子可以接受且有趣的方式,讓孩子明白他們在書寫漢字時存在問題,並且培養他們的興趣,自覺主動的加以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