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大戰:沒有最卷,只有更卷

2023-09-15     巴倫周刊

原標題:ETF大戰:沒有最卷,只有更卷

「其實大多數公司並不指望ETF掙錢,更多是撐門面。」有業內人士表示,參考國際成熟市場的情況,國內ETF最後也將走向高集中度的頭部化,基金降費和券商佣金的下調將加速這一趨勢。

A公司管理費打八折,B公司打七折,C公司跟進三折;僅僅圍繞一隻指數,就有27家公司參與申報35隻產品……近日,基金公司圍繞ETF的大戰可謂如火如荼。

另外,隨著資本市場投資端改革的穩步推進,降低基金管理費、調整支付給券商的佣金等勢在必行。這也意味著對基金公司來說,發展指數基金產品線的門檻越來越高。

指數基金已然成為貴族遊戲,而ETF更是svip(超級會員)的競技場。「ETF已經進入了決賽圈,之前沒進圈的公司基本沒希望了。」有指數基金經理直言。

「其實大多數公司並不指望ETF掙錢,更多是撐門面。」有業內人士表示,參考國際成熟市場的情況,國內ETF最後也將走向高集中度的頭部化,券商佣金的下調後將加速這一趨勢。

激烈價格戰

繼基金公司下調主動權益類基金管理費後,多家公司圍繞上證科創板50ETF開啟降費模式。

9月5日,易方達基金宣布下調旗下易方達上證科創板50ETF及聯接基金的管理費率及託管費率。其中,管理費年費率均由0.5%調低至0.4%,託管費年費率均由0.1%調低至0.08%。

緊接著,9月9日工銀瑞信基金也加入了價格戰。同樣是上證科創板50ETF指數,工銀瑞信的下調力度更大,管理費從0.5%調至0.3%。而託管費則由0.1%下調至0.05%。

華安基金也不甘示弱,再次刷新費率新低。9月13日,華安基金公告,華安上證科創板50ETF管理費由0.5%降至0.15%,託管費由0.1%降至0.05%。

僅從各家管理費下調的幅度和時間密度就能看出這場價格戰之激烈。易方達打了八折,工銀瑞信就打六折,華安基金出手就是三折。

ETF的戰場是殘酷的。在上證科創板50ETF的分戰場上,華夏基金以987億份牢牢占據榜首之位。 與今年初相比,增長了479億份,是今年內地股票ETF增長份額最大的產品。

但在ETF戰場上,第二名和第一名的規模差距是顯著的。截至9月14日,位居第二的易方達上證科創板50ETF的最新份額為311億份,僅有華夏基金三分之一。此次易方達主動下調管理費,可看到第二名向第一名發起的挑戰。

排名第三的便是工銀瑞信,目前規模不到100億份。而下調幅度最大的華安,目前份額為3億份。

27家公司角逐中證2000

寬基指數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這次的中證2000指數也不例外。作為小微盤股的代表,中證2000指數一經問世就受到了基金公司的熱烈追逐。

8月11日中證2000指數發布,8月25日,首批中證2000ETF正式獲批。截至目前,已有15家基金公司向證監會提交了發行中證2000ETF的申請,其中既有純被動跟蹤的ETF,也有增強型ETF。涉及公司包括南方基金、華夏基金、國泰基金、博時基金、廣發基金、富國基金、華泰柏瑞基金、易方達基金、匯添富基金、嘉實基金、工銀瑞信基金、招商基金、銀華基金、平安基金、海富通基金等。

9月14日,證監會官網顯示,20家基金公司上報中證2000場外指數產品,包括18家增強產品,兩家ETF聯接基金。

此次申報中證2000指數增強基金的公司有招商基金、西部利得基金、華寶基金、博道基金、富國基金、博時基金、國聯基金、華泰柏瑞基金、長城基金、萬家基金、大成基金、興業基金、永贏基金、湘財基金、國泰君安資管、中國人保資產等。此外,華夏基金與華泰柏瑞基金申報了中證2000ETF聯接基金。

據《財經》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27家基金管理人上報多達35隻中證2000指數相關產品。其中,華泰柏瑞基金申報的產品數最多,達3隻;博時基金、富國基金、華夏基金、招商基金等四家公募各有2隻相關產品申報。

從上述參與機構情況來看,大型基金公司聚焦ETF,搶占首發陣地,中小型基金公司試圖通過場外指數基金的方式參與這場中證2000指數產品之爭。有擬任基金經理直言,「這也太卷了」。

哪些公司沒有參與這場內卷?

在近期轟轟烈烈的ETF大戰中,一些公司選擇了旁觀。

《財經》梳理此次參與中證2000指數產品申報名單發現,並非所有公司都參與了這場內卷。下表為非貨幣管理規模排名前30的基金管理人參與情況,標黃色為申報了中證2000指數產品的公司,標紅色為申報了中證2000ETF的公司。

從上圖可以看到,管理規模排在前十的基金公司僅鵬華基金缺席中證2000ETF的申報,但排名在11名-20名之間的公司僅有工銀瑞信、國泰基金和華泰柏瑞三家參與了申報。

有一些公司此次未申報中證2000指數產品,但在此前已經發行了投資主題相近的國證2000指數產品,如鵬華基金、景順長城基金、天弘基金。不過此次參與申報中證2000指數產品的公司中,也有不少已配備國證2000ETF。

上表中,排名在前20的公司中就有多家未參與中證2000以及國證2000指數產品的申報,包括華安基金、中歐基金、交銀施洛德以及興證全球基金等。

主動權益基金賣不動就賣ETF,這樣真的好嗎?」一位大型基金公司中層人士表示,反思過去數年主動權益類基金營銷帶來的教訓,基金管理人不能只扮演產品的供應方角色,尤其是權益類產品泛濫的當下。「 投資者真的需要這麼多同質化的權益類基金嗎?

貴族遊戲,頭部化加速

對於ETF的參與方來說,這場內卷遊戲的參與門檻也隨著基金降費越來越高了。

一方面,降低券商佣金比例後營銷費用的壓降,ETF保成立這件事將比以往更艱難。「 ETF的發行就得靠券商。以往大家都用佣金換銷量,現在佣金下調了,蛋糕變小了,對於小基金公司來說就更玩不起了。」一位量化投資經理告訴《財經》。

根據此前監管層向基金業下發的通知要求,被動股票型基金產品不得通過證券交易佣金支付研究諮詢服務等費用,且交易佣金不得超過市場平均佣金費率水平。 業內人士認為,此舉即針對ETF發行階段佣金換銷量的行為,一定程度上堵住了違規行為的出口。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水至清則無魚。「發展ETF從國際經驗來說是未來大勢,但ETF的發行必須依賴券商。如果不讓基金公司用佣金支付,那麼ETF很難發展起來。」

另一方面,伴隨著基金產品管理費的下調大勢,ETF的盈虧平衡線越來越高。「0.5%的管理費已經很低了。」華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指數經理舉例道,「假設以前規模到10億元就能掙錢,未來可能要20億元、30億元。那麼在這些規模之下的產品都會虧錢,就需要用大規模的產品來養小規模的產品。未來ETF會越來越頭部化。」

其實大多數公司並不指望ETF掙錢,更多是撐門面。因為大家心裡都很清楚,將來一定會死一批產品。」一家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分析,「工具化產品對基金公司來說貢獻度是有限的,必須有足夠大的量才能撐得起來這個業務。並且我們國家的ETF從一開始的設計就是低容錯型,如果出錯了需要基金公司自己墊錢。」

在前述人士看來,發展ETF業務對於中小型基金公司來說需要承擔較高的成本和風險,最後成為炮灰的可能性很大。「 參考歐美的情況,最後肯定會走向高集中度,不會有這麼多公司同台競技。未來佣金下調後,集中化的趨勢將加速。

文|黃慧玲

編輯|陸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f89629397788dc73ff7fb8a1f8ac4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