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體測的歷程與未來,退役功勳掌門力主對立

2024-09-11     科技的多變啊

CBA新賽季的體測工作已經展開,首日便帶來了一些「意外」。深圳隊賀希寧的不及格尚屬小意外,但浙江隊王奕博的受傷卻著實令人驚訝。上次因體測受傷還要追溯到賽會制時期的張兆旭,而如今,隨著王奕博的受傷,CBA的體測再度引發了爭議和關注。那麼CBA的體測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它經歷了怎樣的曲折?接下來我們來揭開這段歷史的面紗。

CBA最初名為全國男籃甲A聯賽,在1995年便開始實施國家體委對籃球運動員的體測標準:3200米長跑和全場折返跑。儘管只有兩項測試項目,大多數球員都倍感艱辛,特別是身材高大的球員,全場折返跑對他們而言更加具有挑戰性。即便是當時的巨星姚明也曾感到相當吃力。然而到了2005年,籃協主席李元偉推動聯賽改革,除了提出了「北極星計劃」外,還廢除了體測項目。即便聯賽不再進行體測,各隊仍延續了體工隊時期的訓練要求,保持了一定的訓練強度,但李元偉的決定並非人人認同。

宮魯鳴則持有不同觀點,他自從退出女籃,擔任籃管中心訓練科研部部長後就一直堅持進行科學體測,並強調體測的重要性。不過由於當時CBA的領導者李元偉不太贊同這一觀點,宮魯鳴並未能直接促成變革。然而,隨著信蘭成接任籃管中心主任,以及李元偉的退休,聯盟再次開始實施體測,這次體測項目由原先的2項改為4項,包括折返跑、2分鐘強度投籃、負重深蹲和負重臥推,總分為600分,球員得分不能低於400分方為合格。儘管這四項測試看上去合理,但不可避免地還是出現了意外。

2016年,李曉旭在折返跑中腳踝受傷,再次激起了對體測的質疑。一年後,信蘭成退休,姚明接管了CBA公司,取消了全員體測,改為抽測,減輕了球員體測負擔。然而在2019年,張兆旭在負重深蹲測試中受傷,導致體測再度名存實亡。

如今,中國男籃成績下滑嚴重,CBA聯賽質量也備受詬病,高層和球迷都急需尋找解決之道。因此,嚴格管理再度成為焦點,三從一大訓練法再度被提上日程,體測也重新回到了CBA,並要求更加嚴格,規定不得徇私舞弊,否則將受到嚴厲處罰。若球員未通過體測,將無資格參加CBA聯賽。宮魯鳴一直主張嚴格要求,而李元偉和姚明則持反對態度,唯獨信蘭成支持宮魯鳴。這一切看來十分耐人尋味,畢竟自家球員的素質和訓練態度,難道不該自行評判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f36661265bc3af682e434e1b15bff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