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講家文稿:【強國講堂】北京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的措施解讀和未來思考

2023-12-20     宣講家網

原標題:宣講家文稿:【強國講堂】北京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的措施解讀和未來思考

一、 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戰略部署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作出重要指示。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設交通強國;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投運儀式時指出,要加快建設交通強國;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提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講話,強調幾代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建成了交通大國,正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再次強調加快建設交通強國。

(一)戰略意義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並指出建設交通強國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國情、著眼全局、面向未來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先行領域,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是新時代做好交通工作的總抓手。

(二)主要內容

1.指導思想

《綱要》在「指導思想」中提出著力實現「三個轉變」,即推動交通發展由追求速度規模向更加注重質量效益轉變,由各種交通方式相對獨立發展向更加注重一體化融合發展轉變,由依靠傳統要素驅動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轉變;還提出打造「四個一流」,即打造一流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並明確要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堅強支撐。

2.發展目標

從2021年到本世紀中葉,分兩個階段推進交通強國建設。

第一個階段,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國。特徵是: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基本形成,人民滿意度明顯提高,支撐國家現代化建設能力顯著增強;擁有發達的快速網、完善的幹線網、廣泛的基礎網,城鄉區域交通協調發展達到新高度;基本形成「全國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和「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旅客聯程運輸便捷順暢,貨物多式聯運高效經濟;智能、平安、綠色、共享交通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城市交通擁堵基本緩解,無障礙出行服務體系基本完善;交通科技創新體系基本建成,交通關鍵裝備先進安全,人才隊伍精良,市場環境優良;基本實現交通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交通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顯著提升。

第二個階段,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特徵是:基礎設施規模質量、技術裝備、科技創新能力、智能化與綠色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交通安全水平、治理能力、文明程度、國際競爭力及影響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全面服務和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人民享有美好交通服務。

3.九大主要任務

第一基礎設施布局完善、立體互聯。重點包括建設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構建便捷順暢的城市(群)交通網,形成廣覆蓋的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網,構築多層級、一體化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

第二,交通裝備先進適用、完備可控。重點包括加強新型載運工具、特種裝備的研發,推進裝備技術升級。

第三,運輸服務便捷舒適、經濟高效。重點包括推進出行服務快速化、便捷化,打造綠色高效的現代物流系統,加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第四,科技創新富有活力、智慧引領。重點包括強化前沿關鍵科技研發,大力發展智慧交通,完善科技創新機制。

第五,安全保障完善可靠、反應快速。重點包括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完善交通安全生產體系,強化交通應急救援能力。

第六,綠色發展節約集約、低碳環保。重點包括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強化節能減排和污染防治,強化交通生態環境保護修復。

第七,開放合作面向全球、互利共贏。重點包括構建互聯互通、面向全球的交通網絡,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深化交通國際合作。

第八,人才隊伍精良專業、創新奉獻。重點包括培育高水平交通科技人才,打造素質優良的交通勞動者大軍,建設高素質專業化交通幹部隊伍。

第九,完善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重點包括:深化行業改革,堅持法治引領,完善綜合交通法規體系,推動重點領域法律法規制定修訂;優化營商環境;擴大社會參與;培育交通文明。

(三)建設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絡

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在《綱要》第一大任務「基礎設施布局完善、立體互聯」中被列為首位,可見其在交通強國建設中的重要地位。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明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構建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

1.發展目標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明確,分兩個階段推進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

第一個階段,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實現國際國內互聯互通、全國主要城市立體暢達、縣級節點有效覆蓋,有力支撐「全國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和「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交通基礎設施質量、智能化與綠色化水平居世界前列。交通運輸全面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力保障國家安全,支撐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第二個階段,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擁有世界一流的交通基礎設施體系,交通運輸供需有效平衡、服務優質均等、安全有力保障。新技術廣泛應用,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出行安全便捷舒適,物流高效經濟可靠,實現「人享其行、物優其流」,全面建成交通強國,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當好先行。

2.三大主要任務

第一,優化國家綜合立體交通布局。具體包括:一是構建完善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完善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政快遞等基礎設施網絡,構建以鐵路為主幹,以公路為基礎,水運、民航比較優勢充分發揮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二是加快建設高效率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也就是加快構建6條主軸、7條走廊、8條通道的主骨架;三是建設多層級一體化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系統,建設綜合交通樞紐集群、樞紐城市及樞紐港站「三位一體」的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系統;四是完善面向全球的運輸網絡,圍繞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著力形成功能完備、立體互聯、陸海空統籌的運輸網絡。

第二,推進綜合交通統籌融合發展。具體包括:一是推進各種運輸方式統籌融合發展;二是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網與運輸服務網、信息網、能源網融合發展;三是推進區域交通運輸協調發展,如推進重點區域交通運輸統籌發展,推進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交通運輸協調發展,推進城市群內部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推進都市圈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四是推進交通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推進交通與郵政快遞、現代物流、旅遊、裝備製造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第三,推進綜合交通高質量發展。具體包括:推進安全發展、智慧發展、綠色發展和人文建設,提升治理能力。

二、北京交通事業發展情況及成效

(一)北京交通發展背景

多年來,北京常住人口增長基本平穩,機動車保有量穩步增長。從2007-202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長趨勢來看,2007-2016年整體呈增長態勢,自2017年起逐年下降,到2022年達到2184.3萬人。從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增長趨勢來看,自2010年底實施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政策以來,機動車保有量穩步增長,到2022年達到712.8萬輛。常住人口和機動車保有量的增長,體現出北京的交通需求整體處於上升趨勢。

(二)北京交通發展現狀

1.「軌道上的京津冀」初步形成

目前,京津冀區域一體化交通新格局逐漸顯現,相鄰城市間基本實現鐵路1.5小時通達,京雄津保「1小時交通圈」已經形成。

2.形成「七站兩場」綜合交通樞紐格局

「兩場」是指兩個飛機場,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定位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七站」是指七個火車站,即北京站、北京南站、北京北站、北京西站、清河站、豐臺站、北京朝陽站,定位為鐵路全國客運樞紐。而第八個——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也將於2024年建成。

3.公路和城市道路網逐步完善

2022年,北京市域內公路總里程達22363公里,規劃實現率96.6%;高速公路總里程達1196公里,規劃實現率85.8%,「棋盤+環路+放射線」的城市骨幹道路網基本形成。

4.軌道交通規模不斷擴大

在公共運輸方面,北京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達1172公里、居全國第一。其中,市郊鐵路4條,市域內里程365公里;城市軌道27條,里程807公里,形成了「三環四橫八縱十二放射」的網絡化運營格局。

5.形成輻射全市域及環京地區的地面公交線網

在公共運輸方面,北京市公交車輛和線路規模居世界大城市首位,全市公共汽電車運營線路1291條,運營線路長度30173.9公里,運營車輛23465輛。另外,拓展公交服務模式,開通定製公交累計485條,工作日日均運送4萬人次。

6.慢行系統:步行和自行車逐漸回歸城市

北京市已完成3200公里慢行系統改造,慢行系統逐步連片成網。建成全國第一條自行車通勤專用路,日均騎行量達5000輛次。推動水、路、綠三網融合,不斷提升城市慢行系統品質。2022年,北京市自行車出行比例達到17.3%,創近10年新高。

7.智能化信息化建設:出行更加便捷,行業加快轉型升級

在便捷出行方面,比如:北京市大力發展共享交通,2019年推出國內首個綠色出行一體化服務平台(北京MaaS平台),截至目前日均服務綠色出行450萬人次;在全國率先出台交通出行數據開放管理辦法,深化大數據在城市交通治理中的應用;實現北京市公共運輸「一碼通乘」,日均刷碼近400萬人次。

在行業轉型升級方面,比如:2023年全國首條全場景化「智慧地鐵」示範線首都機場線投入應用服務;科技賦能公交運營,實現了三級調度向二級調度的轉變,實時公交、車廂擁擠度查詢覆蓋全部線路;開展公交自動駕駛道路測試,全面啟動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3.0階段建設任務;推進智能化信號控制應用,城六區和城市副中心重要路口聯網率95%以上。

8.落實雙碳戰略:能源消費持續變革,交通結構持續優化

在能源消費變革方面。一是載運工具能源結構全面優化。2022年,北京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車占比達94.27%;截至2022年6月,北京私人領域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44.04萬輛,規模遠超公共領域。二是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北京市建成充電樁近30萬個,基本實現高速服務區、單位內部、居民小區等區域以及郵政、公交等領域充電設施全覆蓋。三是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技術研究。加快北京市交通領域碳達峰核算方法研究,制定《北京市交通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推進地鐵混合儲能列車再生能量回收技術等低碳技術的示範應用。

在交通結構優化方面,重點是持續推進綠色出行和綠色貨運,也就是貨運「公轉鐵」。

9.交通治理:交通綜合治理構建新格局

第一,全面升級交通綜合治理工作機制,成立了市長任組長的北京市交通綜合治理領導小組,推動「以車為本」向「以人為本」轉變。

第二,落實「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理念,堅持「優化供給、調控需求、強化治理」工作思路,構建「區域協作、市區聯動、部門協同、社會參與」交通綜合治理體系。

第三,深入推進精治共治法治。比如,實施道路停車改革,開展有償錯時共享停車,引導車輛「停車入位、停車付費、違停受罰」。推出公交專用道優化調整措施,進一步加強公交專用車道的精細化管理,提高公交專用車道使用效率。

第四,創新社會治理體系,持續開展交通堵點治理。著力治理中小學校、醫院周邊交通擁堵問題,聚焦擁堵根源,推進「區域協作、市區聯動、部門協同、社會參與」,有效緩解了學校、醫院周邊擁堵。

(三)北京交通發展成效

1.綠色出行

多年來,北京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推動綠色出行。2013年-2022年,北京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逐年上升,2022年達到73.4%。雖然2020年-2022年受疫情影響,軌道交通和地面交通出行比例較之前有明顯下降,但自行車出行比例卻有顯著提升。整體上,綠色出行比例仍保持較高水平。

2.道路交通

從中心城區早晚高峰道路交通指數上看,2013年-2022年北京道路交通狀況整體處於輕度擁堵的狀態。隨著北京常住人口和機動車保有量的穩步增長,社會交通需求也在不斷增加,而交通設施擴容餘地卻越來越小。面對這一挑戰,我們仍能保持這樣一個水平是非常不容易的。可見,北京交通發展成效顯著。

三、北京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的措施

(一)積極推進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

1.試點要求

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動落實《綱要》,交通運輸部於2019年組織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

第一,基本原則,即堅持「點面結合、探索創新,近遠結合、滾動實施,因地制宜、分類推進,多方聯合、共同實施」的原則。

第二,試點目標,分兩個階段推進,即通過1-2年時間,取得試點任務的階段性成果,用3-5年時間取得相對完善的系統性成果,培育若干在交通強國建設中具有引領示範作用的試點項目,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先進經驗和典型成果,出台一批政策規劃、標準規範等,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培養一批高素質專業化的交通人才,在交通強國建設試點領域實現率先突破。

第三,試點單位,分為試點組織單位和實施單位。其中,試點組織單位,就是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計劃單列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為主體組織開展本地區試點工作。試點實施單位,包括地方交通運輸及鐵路、民航、郵政主管部門,企業(含中央管理企業)、高校、科研單位、社會團體,交通運輸部直屬各級部門、單位等。鼓勵多方參與、聯合申報,強化方式間融合、部門間協同、區域間協調。

第四,試點任務,分為四個領域,各地區可結合自身優勢從中選取試點範圍。在設施領域,包括交通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跨區域綜合運輸大通道、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綜合交通一體化樞紐、交通與旅遊等產業融合發展。在技術領域,包括技術研發與裝備升級、設施設備標準化單元化、智能交通、科技興安。在管理領域,包括綜合交通運輸體制機制改革、交通運輸制度體系創新、交通運輸現代市場體系建設、交通運輸高水平對外開放、交通運輸安全發展體系建設、深化交通運輸投融資體制改革。在服務領域,包括現代物流、城市交通擁堵治理、綠色交通、交通運輸業態模式創新、交通政務服務便利化、現代化人才培育、交通文明。

2.北京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

第一,試點主題。2021年,北京市交通委員會獲批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其試點主題就是「軌道上的京津冀」。那麼,這一主題是如何確定的?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把交通一體化作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先行領域,通盤考慮、統籌規劃,共同推進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交通格局優化,科學規劃並建設現代化、智能化的交通網絡體系,加快構建三地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絡。2015年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上指出,必須著眼於整個城市群空間布局和結構,統籌規劃和建設交通網絡系統。根據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軌道上的京津冀」是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核心,也是重要發力點。

2019年9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投運儀式並宣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入運營時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城市軌道交通是現代大城市交通的發展方向。發展軌道交通是解決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徑,也是建設綠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徑。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指明了北京交通發展的重要方向——軌道交通。

那麼,北京軌道交通的發展如何?前面提到,軌道交通規模不斷擴大,特別是地鐵規模居全國前列。線網覆蓋涉及12個行政區(除懷柔、密雲、延慶、平谷區)、14個居住組團及12個辦公組團。軌道交通建設速度加快,運營里程從2003年超過100公里、2008年超過200公里、2012年超過400公里、2017年超過600公里,到2023年將超過800公里。軌道交通路網客流總體呈現「前期快速增長,後期平穩增長」態勢。2019年日均客運量達到1086萬人次,之後受疫情影響出現了不小的波動,目前工作日客流穩定在1070萬人次左右,是歷史高位的86%。

北京軌道交通發展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與國際上交通發展較為先進的一些城市對比,還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對比日本東京的軌道交通發展,在軌道站點800米覆蓋上,東京20公里圈層覆蓋率達59.8%,市域達17.5%;北京城六區覆蓋率28.7%,市域達3.5%,而且根據規劃,到2027年城六區覆蓋率將達39.8%,市域將達5.0%,與東京仍有一定差距。可見,北京軌道交通網絡覆蓋率有待進一步提升。在軌道線網密度上,東京20公里圈層密度0.92公里/平方公里,北京城六區線網密度0.33公里/平方公里,到2027年將達0.54公里/平方公里,差距較為明顯。另外,北京軌道交通缺少快線支撐。從核心區5公里來看,東京的軌道類型為地鐵,密度為3.61公里/平方公里,北京也是地鐵,密度為0.85公里/平方公里;從中心區15公里來看,東京是地鐵、JR國鐵和私鐵,密度為1.23公里/平方公里,北京以地鐵為主,密度為0.53公里/平方公里;從近郊區30公里來看,東京是JR國鐵和私鐵,密度為0.83公里/平方公里,北京仍以地鐵為主,密度為0.25公里/平方公里;從遠郊區70公里來看,東京是JR國鐵和私鐵,密度為0.27公里/平方公里,北京還是以地鐵為主,密度為0.04公里/平方公里。由此可見,北京軌道交通主要服務範圍為中心城區,且類型較為單一,站線間距短、站站停,在長距離、快速通行服務中不具優勢。

第二,試點目標。堅持「三個優先」,即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基本理念;全力打造「四個一流」,即一流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建成軌網完備、服務優質、銜接高效、技術創新的現代化大都市軌道交通系統。

試點工作分兩個階段推進。第一階段,通過1-2年時間,取得階段性成果,主要體現為京津冀區域軌道交通規劃工作協同推進效率有效提升,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組織模式創新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第二階段,通過3-5年時間,取得系統性成果,主要體現為在區域多層級軌道交通網、一體化交通樞紐、乘客出行服務、優化軌道線路運營模式、實現分類分級安檢、完善防汛應急處置機制等方面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先進成果和典型經驗。

第三,試點任務。北京開展交通強國試點工作,以聚焦「軌道上的京津冀」為主題,做優做強軌道交通,並形成兩大試點任務。

任務一:京津冀軌道交通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強調實現區域協同發展。一是完善軌道交通多層級網絡。打造京津冀區域多層級軌道交通網,推動「四網融合」,優化各層級軌道線網之間的銜接,加密中心城區與重點功能區軌道線網。統籌研究區域快線(含市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和高鐵、城際鐵路。推動鐵路客運和貨運外環線建設及大型貨運站功能外遷,釋放鐵路既有線路運力,開行市郊鐵路。中心城區加密完善線網特別是重點功能區軌道交通線網。

二是建設「站城一體」、高效便捷的交通樞紐,推動各層級軌道線同站換乘,完善樞紐內外交通配套設施布局。「軌道上的京津冀」強調的是軌道交通對城市發展的支撐作用。也就是說,加強軌道交通站點和沿線土地協同發展,創新開發模式。開創城市布局和軌道交通站點協同發展模式,推進軌道項目沿線用地管控要求試點,並開展「軌道+土地」的試點,提升軌道交通與周邊的通達性,完善樞紐周邊慢行系統配套設施。

三是提升乘客出行服務。打造銜接順暢、信息共享的出行環境,建立交通一體化共享信息平台。推行安檢互認,實行國鐵、城際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時刻表銜接,建設站內導航、召援系統,提高服務質量,進一步推進利用鐵路富餘運力提供城市通勤服務,逐步推行國鐵、城際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票制票價一體化方案。

任務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模式創新發展,強調提升服務品質。一是通過靈活運營組織,提升軌道運輸服務品質和乘客乘坐體驗。完善城市軌道交通全網絡運行圖,提升運載能力、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比如,在提升運力方面,改造信號與供電系統,縮小通勤尖峰時段發車間隔,並推廣多樣化、差異化、靈活智能的運輸組織模式。

二是優化城市軌道線路跨線、跨公司運營模式。打造貫通運營模式,完善規劃建設和管理協調機制,建立區域協同的指揮調度模式,加快推進互聯互通,優化行車組織方式、提高運輸效率與換乘便捷性。

三是完善城市軌道交通分類分級安檢。推行「信用+」大客流快速安檢新模式,實現智能化分類分級檢人、智能化精準檢物,提高旅客進出站效率。

四是研究推動既有軌道交通線路複線化改造,提高運能。

五是完善軌道交通防汛應急處置機制。提升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營能力,健全軌道交通防汛應急處置機制,完善應急處置預案,並研究軌道交通不同區域在不同汛情下採取相關措施的標準及操作規範。

六是推動智慧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搭建多維度乘客服務平台,實現「北斗+5G+空間數字化」等技術突破並推廣應用。

(二)北京市「十四五」交通規劃中落實交通強國戰略

2022年發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時期交通發展建設規劃》是北京全面落實《綱要》的第一個五年規劃。

1.發展思路

在交通發展外部形勢要求和客貨運輸需求特徵變化的基礎上,未來交通將呈現以下主要發展趨勢:一體化、人本化、便利化、綠色化、智慧化、集約化、現代化。這些既是發展趨勢,也是我們未來的發展思路。

2.指導思想

主要是:著力推動交通發展由追求速度規模向更加注重質量效益轉變、由各種交通方式相對獨立發展向更加注重一體化融合發展轉變、由依靠傳統要素驅動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轉變,著力落實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構建綜合、綠色、安全、智能的立體化現代化城市交通系統,著力優化供給、調控需求、強化治理,打造一流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建設人民滿意、保障有力的首善交通,為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支撐,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和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北京貢獻。

3.基本原則

《北京市「十四五」時期交通發展建設規劃》提出「七個堅持」的基本原則,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服務大局、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一體化融合發展、堅持創新驅動、堅持綜合治理、堅持安全底線。

4.主要目標

第一,展望2035年遠景目標。到2035年,基本建成綜合、綠色、安全、智能的立體化現代化城市交通系統,打造一流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建設人民滿意、保障有力的首善交通。

對外交通體系。京津冀成為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的重要一極,與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之間形成綜合性、多通道、立體化、大容量、快速化的交通主軸,構建多方式、多通道、便捷化的京哈、京藏交通走廊,並形成京延通道。京津冀城市群率先建成城際鐵路網,形成「軌道上的京津冀」。率先實現京津冀城市群內部2小時、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通達,「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

交通樞紐體系。北京作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聯動天津、雄安、石家莊等城市,打造面向世界的京津冀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圍繞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2個國際航空樞紐、北京站等10個全國鐵路客運樞紐、若干個區域客運樞紐組成的多層級客運樞紐,構建協同融合、銜接高效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打造北京天津雄安全球性國際郵政快遞樞紐集群。

城市綜合交通體系。主要是:打造1小時「門到門」通勤圈,形成軌道交通、地面公交、步行和自行車等多網融合、便捷銜接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地面公交、慢行交通、計程車(含巡遊車和網約車)和小客車與軌道交通高效銜接,實現多方式協同發展,提升交通服務品質;建成步行和自行車友好城市,形成連續安全的慢行交通網絡,慢行交通成為市民健康生活的一部分,等等。

綜合治理體系。主要是形成適應交通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和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交通運輸市場,構建起綜合交通運輸新型治理機制,實現交通運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

第二,「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北京市「十四五」時期交通發展建設規劃》提出,初步構建起綜合、綠色、安全、智能的立體化現代化城市交通系統,交通發展邁上新台階。具體體現為「五個高」,即:國際連接高標準,國門形象得到顯著提升;區域協同高效率,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水平顯著提升;服務首都高水平,「四個服務」水平顯著提升;行業發展高質量,交通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綜合治理高效能,交通治理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

《北京市「十四五」時期交通發展建設規劃》圍繞「國際連接高標準、區域協同高效率、服務首都高水平、行業發展高質量、綜合治理高效能」等五個方面共設置22項規劃指標,其中3項為約束性指標,19項為預期性指標。比如:在國際連接高標準方面,設置了航空旅客吞吐量、中轉旅客占比等指標;在區域協同高效率方面,設置了中心城區到毗鄰城市時間、主要樞紐到津冀主要城市時間、市郊鐵路與城軌交匯點設置換乘站占比、市郊鐵路與城軌換乘站付費區換乘占比等指標;在服務首都高水平方面,設置了中心城區公共運輸占機動化出行比例、45分鐘通勤出行比例、軌道車站周邊換乘距離小於50米的公交站點占比等指標;在行業發展高質量方面,設置了交通行業營運車輛碳排放總量下降率、交通行業營運車輛中新能源車占比、MaaS平台「門到門」一體化出行服務占比等指標;在綜合治理高效能方面,設置了小客車保有量、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下降率等指標。

相較於「十二五」「十三五」時期,「十四五」時期的北京交通發展規劃在部分發展指標上有了非常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不同交通方式之間的深度融合,公眾對交通出行的感受以及節能減排、綠色出行等方面。

5.主要任務

《北京市「十四五」時期交通發展建設規劃》提出了十一項主要任務,簡單地講,包括:推進軌道交通高質量融合發展,打造便利快捷的地面公交系統,建設步行和自行車友好城市,推動道路系統更高水平成網,構建科學合理的靜態交通體系,精細化調控交通需求,推進交通運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交通運輸綜合服務水平,促進交通運輸行業綠色發展,建立穩定可靠的安全保障體系,科技賦能提升交通智慧化水平。其中,就科技賦能提升交通智慧化水平而言,主要體現在:一是推進交通新基建,夯實智慧交通基礎;二是建設智慧信息平台,打造「智慧交通大腦」;三是推廣智慧示範應用,促進行業轉型升級。

四、未來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思考

未來,加快交通強國建設,還需要在哪些方面重點發力,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

第一,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戰略指引下,城市交通的發展目標和路徑仍有待探討。具體來說,我們要進一步明確適合城市交通發展的指標體系和城市交通體系的內涵。

第二,在交通強國建設的背景下,首都交通應具備什麼特徵、達到什麼目標。

第三,對標國際上交通發展比較好的城市,結合交通強國建設,思考我們的城市還有哪些需要提升的地方。

總之,我們要在交通強國戰略指引下,將這些思考轉化為實際行動,不斷推動北京交通事業發展,為實現交通強國貢獻力量。

(根據宣講家網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許可,不得印刷、出版,

轉載請註明出處,

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作者:劉雪傑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交通規劃所所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ee7fa4e080328a0a6a1335bb3e7fc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