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TO問界緊跟特斯拉降價,理想接招嗎?

2023-01-15     豪哥說車

在2022年末,為應對從2023年1月開始全面退場的新能源國家補貼,許多車企悄悄地對旗下車型進行了不同幅度的漲價,包括比亞迪、哪吒、廣汽埃安等等。就當所有人都以為到2023年之後新能源勢必掀起一輪漲價潮之時,市場卻往著反方向發展了。1月6日,特斯拉突然宣布降價,最高降價4.8萬元,讓眾多新能源車企措手不及。面對特斯拉掀起的降價「進攻」,AITO問界率先跟上。1月13日起AITO問界M5 EV和AITO問界M7雙雙調價,最高降幅達3萬,前者調整後售價為25.98萬元起,後者調整後售價為28.98萬元起。

而與特斯拉降價後車主反應強烈不同,AITO問界在降價的同時對老車主也提供了相當豐厚的補貼福利,包括延保及AITO積分,3.3-3.5萬的補貼額度甚至超過了新車的降價幅度。這次AITO問界降價一方面硬剛特斯拉的降價衝擊,另一方面也把壓力拋給了其他新勢力。今天我們暫且跳過AITO問界與特斯拉的這場戰役,聚焦新勢力們的「內卷」。

市場回歸理性,AITO問界M7與理想L8競爭面幾何?

去年全年,新能源的滲透率已經接近了3成,極客嘗鮮族選擇新能源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接下來的主力消費人群,勢必是國內更廣大的主流消費人群,尤其是家庭用戶。新能源要往深水區發展,用戶的選擇也會日漸理性,這是同向並行的。那如何才算理性選擇,我們引入一個更容易理解的概念——「產品力三角形」。也就是把產品力分為三個部分:使用價值、附加值、價格。綜合去考慮,比如注重性價比,就是使用價值+價格,即同等價格,對比哪款車型使用價值更好,或者同等使用價值,對比哪款車型價格更低。

以此為基礎,我們來看看在此次降價之後,AITO問界M7和理性L8的競爭面是否發生了改變。從動力系統上來看,AITO問界和理想可以說是增程式技術的共同擁躉,也是增程車輛銷售比較好的兩個汽車品牌。而AITO問界M7和理想L8定位的中大型SUV市場,增程也有天然的優勢,相比燃油車虧電油耗幾乎可以做到它們的一半水平,並且全工況電驅可以帶來包括駕駛平順性、隔音靜謐性上的全面提升。用「升維打擊」來形容它們與豐田漢蘭達、大眾途昂等車型的競爭,再合適不過。

具體來到兩款車性能的直接PK,以四驅版為例,兩車整車最大功率均為330kW,零百加速AITO問界M7為4.8s,理想L8為5.5s,不分上下,虧電油耗均在7.5L/100km左右,綜合續航也都有超過1000km的水平。也就是從動力系統來看使用價值,二者打了個平手。而AITO問界M7的厲害之處,是它具有的獨特使用價值。

AITO問界M7搭載了鴻蒙座艙,內飾中央擁有一塊15.6 英寸的2K HDR中控大屏,內置HarmonyOS鴻蒙作業系統,也就和所有的鴻蒙設備夠成萬物互聯的體系。包括設備間導航、娛樂功能的無縫流轉,超級桌面功能讓手機、智慧屏等應用均能直接上車等,一舉打破了傳統車機 "應用少、升級慢、體驗差" 三大痛點。華為來做智能車機,和理想自己做智能車機,最終呈現的效果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同時,AITO問界M7不同於理想車內更加偏向家庭娛樂,它還會同時兼顧到一些商用的需求,因此智能化水平和豪華感也做得更好。簡單來看細節,HUAWEI SOUND這套車載音響揚聲器直接配到了19個,而且主駕的頭枕音響能夠單獨播放導航和電話聲音,而用戶可選裝的零重力座椅更是能將二排的舒適程度再提升一個台階,並且在二排躺平時不影響到副駕。類似的細節呈現,讓AITO問界M7既有了獨特使用價值,更增加了附加值。

最後是價格,原本AITO問界M7和理想L8的價差在4萬~7萬元,此次降價收瞬間拉到7萬~9萬元。以入門版車型為例,理想L8比AITO問界M7貴了近四分之一,恐怕會影響不少用戶的選擇。

AITO問界降價的壓力,能讓理想坐不住嗎?

實質上,我們不能完全帶著造車新勢力的評判標準來看AITO問界,因為它的身上有太濃重的華為影子,包括像智能座艙完完全全就是華為創造出來的。也正因為足夠的產品價值呈現,AITO問界在2022年得以收穫7.6萬的交付成績,成為成長最快的新能源品牌。進入2023,筆者認為特斯拉的突然降價對AITO問界的市場策略的確構成了一定影響,但它敢於正面硬剛,也體現了它的底氣,體現了它想要快速「上位」的決心。

AITO問界更精明的是沒有死磕特斯拉,而是很理性地看待和評判自身產品的優勢所在。增程系的問界M7如何重構競爭面,如何在理性市場中尋求突破點也是我們在這一次降價中能看到的AITO問界的思考。從產品力三角形來說,問界M7顯然是把價格的優勢大大提升了,無形中把壓力甩到了理想這一側。同時,AITO問界M7也精準打擊到了小鵬G9、比亞迪唐等同級競品。

寫在最後

特斯拉和AITO問界此番降價,就像攪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兩條鲶魚,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新能源汽車加速普及的趨勢。目前新能源汽車已經沒有國補,在新的競爭環境下,重構產品力三角形是必由之路。站在消費者的角度,降價終歸是一件好事,現在我們就等看理想、小鵬等車企,是硬抗AITO問界、特斯拉的降價流失客戶,還是正面接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eb71893106ddb7be1c0b0f51ec6cd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