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手指》人物原型:「港圈財神爺」陳松青,涉百億大案僅判3年

2023-12-27     李洪伙

原標題:《金手指》人物原型:「港圈財神爺」陳松青,涉百億大案僅判3年

37歲時還是一無所有的破產打工仔、涉百億大案的詐騙犯、疑似4起命案的幕後主謀,電影《金手指》原型陳松青,是如何瘋狂斂財數百億,又是如何在危機中用最小的代價守住最多的財富?

儘管陳松青的曾被稱為「港圈財神爺」,但他實際上並不是中國香港籍,而是一個出生於英屬馬來西亞的東南亞人。在經歷了數次失業危機後,37歲的陳松青辦理了旅遊簽證,想要前往香港尋找新的出路。

1972年的香港機遇遍地,陳松青僅用3年時間積累了原始資本與人脈,便在40歲這一年成立了屬於自己的地產公司。

彼時正逢香港地產業的巔峰時期,陳松青很輕易便賺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桶金。

42歲這一年,陳松青創立「佳寧殺蟲公司」,「佳寧集團」正是脫身於此。

靠著與地產公司老闆鍾正文強強聯手,「佳寧殺蟲公司」正式升級為「佳寧集團」,業務也不再局限於香港本地。

佳寧集團旗下子公司高達200餘家,業務範圍遍布國內外7個國家和地區的海、陸、空、保險、金融等業務。

但若是你以為陳松青是因此收穫了財富,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陳松青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積累大量財富,是因為他善於操縱人心與資本。

陳松青在短時間內大肆購入30餘塊地皮,通過這些資產造成其全線飄紅的假象。隨著佳寧集團市值不斷攀升,陳松青開始了下一步大棋——借殼上市。

通過3億港幣的代價,陳松青成功收購已經上市的「美漢」公司,並將其更名為「佳寧置業」。整個佳寧集團因此搖身一變成為上市公司,有了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的資格,陳松青布置的巨大騙局也完成了最重要的一步。

隨後,「金門大廈」的交易更是讓陳松青聲名大噪。以9億9800萬港幣購入,再1元錢「賣」給子公司佳寧置業,9個月後成功以16億8000萬港幣將其售出。

香港有史以來最大、最快的地產交易正是出自陳松青之手。在一次次自買自賣後,陳松青如願成為了眾人眼中的傳奇人物。

彼時,所有人都在好奇佳寧集團為何能夠成長如此迅速,但由於陳松青對外向來神秘,人們開始了漫無邊際的猜測。

沒人相信,這一切只是陳松青依靠不斷貸款所造成的假象。他們都猜測,陳松青的背後有著某種勢力在暗中支持,也因此斷定佳寧集團會更上一層樓。

陳松青要的便是人們對自己的盲目自信,他開始大肆出售新股,股民們則如他預料一般大肆瘋搶,陳松青很快便積累了百億財富。

隨後,金融危機到來,佳寧公司股票大跌,直至1983 年佳寧集團正式停牌。無數股民因此傾家蕩產,但陳松青本人卻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

若不是在被調查的過程中涉及到了命案,陳松青甚至可以帶著他的巨額資產過上旁人無法想像的逍遙生活。

案件的起因是相關部門在調查佳寧集團時,發現馬來西亞籍裕民財務助理伊巴拉希的死,很可能與佳寧集團和陳松青有關。

伊巴拉希曾負責為佳寧集團一筆400萬的貸款做背調,卻在調查過程中被勒死在酒店並拋屍芭蕉林。所有線索都將幕後主謀指向了陳松青,卻苦於沒有直接證據,無法將其定罪。

而在這起謀殺案的調查過程中又接連發生了3起命案,負責金門大廈收購案的律師溫樹寶、負責陳松青詐騙案的主審法官柏嘉、廉政公署調查員,這些人的死亡,都使得將陳松青的定罪提高到了無法企及的高度。

原本簡單的案件,愣是耗費了整整17年的時間,國內外數次頻繁調查,400萬頁調查資料,高達2億元的訴訟費也沒能得出一個結果。

這起涉及4條人命的「佳寧謀殺案」,也因此成為了「香港十大奇案」之一。若不是陳松青在17年後主動認下一個無關痛癢的小罪,香港警方甚至拿他毫無辦法。

更諷刺的是,在被起訴詐騙最後陳松青不僅無罪釋放,還獲得了數千萬賠償金,那個堅持判他無罪的法官,正是前文中提及的已經死亡的主審法官。

而陳松青主動認罪後,不僅無須吐出手中的巨額財富,也無須為命案擔責。3年的有期徒刑中,還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在外保外就醫。

或許,正是因為陳松青的個人特性,電影《金手指》才會起這樣一個名字吧。畢竟,在粵語中「金手指」可不是什麼褒義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e4745b9fc0a2a06f2767e3b1c6c8d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