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買白茶,是按「公斤」買,還是按「克」買?怎麼購買才划算?

2023-09-17   小陳茶事

原標題:新手買白茶,是按「公斤」買,還是按「克」買?怎麼購買才划算?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工資漲沒漲?有沒有認真工作?」

這幾天大家都在說李,村姑陳純吃瓜,不蹭熱點,不蹭流量。

事情一直持續發酵,或許結果沒有那麼簡單。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翻船了,肯定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我等吃瓜群眾,還是靜觀事態發展吧。

順便想到了最近幾年,周邊人談論最多的話題——消費降級。

是的,各行各業都在降溫,面臨寒冬。

2020年之前,網際網路上最流行的消費理念還是「早買早享受」「年輕人就要窮精緻」。

而經歷了特殊的三年後,年輕人又紛紛成為消費主義的逆行者,並奔向了實用主義的懷抱。

再加上直播帶貨行業的興起,「不要998,不要98,只要9塊8」。

既然有平替,性價比更高,又為什麼要花高價去買功能幾乎一樣的產品呢?

可以買貴的,但不能買貴了。

該省省,該花花,才是現代人追捧的消費觀念。

《2》

很多人說,茶葉市場也在「消費降級」。

原來那些在喝茶上有很高要求的人,追求高山茶、正岩茶、頂級茶、高端茶的人,由於生活所迫,縮減了自己的預算。

比如,茶友A在2020年之前,一個月花在喝茶上的錢,是五位數。

白茶、岩茶、紅茶,都挑最好、最貴的喝。

而到了今天,就只喝幾百塊錢一斤的白茶了,當成工作口糧。

至於岩茶,大部分都是朋友送的,自己基本不買。

其實,少買點,買好點,也未嘗不可,喝茶不分高低貴賤。

另外,最近還有茶友發現,白茶出現了不同的規格。

過去,白茶散茶絕大多數都是按「箱」裝,一斤一斤地出貨,現在也推出了許多小而精緻的包裝,如盒裝、罐裝、泡袋裝等等。

要知道,放在從前,這些都不是白茶的主流包裝方式。

所以難免有人懷疑,難道是白茶價格太貴,不好賣了?

又或者是,在消費降級的大環境下,白茶被迫妥協了?

當然不是。

要適應現在瞬息萬變的市場,就必須在適當的時機,作出適當的調整。

市場追捧的,才是商家願意去做的。

同樣的,市場也反映出了消費者的喜好和需求。

在這之前,你見到的泡袋裝的茶葉,大部分是岩茶、紅茶、綠茶、鐵觀音等,幾乎見不到白茶。

一是因為,彼時白茶還處於剛剛復興的階段,了解它的人並不多。

加上價格還處於低位,按「斤」買茶,對於普通茶客而言,沒有太大的壓力。

二是因為,羊毛出在羊身上,當白茶出現花里胡哨包裝的同時,無形之中也增加了成本。

在還沒有形成成熟的市場之前,這個舉動,不太明智。

故而,當時的商家,簡單直接地用三層包裝法打包好以後,就發貨了。

雙方都節省了成本,性價比最高,也最實用。

《3》

如今的茶葉市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正如大家所見,白茶的復興之路,從啟蒙,行到了中天。

福鼎白茶走向了大江南北的茶桌,越來越多人,開始喝起了白茶。

並且,嘗試性地買多一些,邊喝邊存。

然而,若是遇到了一位不靠譜的茶掌柜,買到了劣質的白茶,那就很容易踩坑交學費。

又或者,買到的白茶,不是自己喜歡的風格和味道。

那麼,這樣盲目地買茶、囤茶,試錯成本太高了。

於是乎,小規格包裝的茶葉,優勢就突顯出來了。

通常來說,罐裝的白茶,凈含量在50克-100克,而泡袋裝的白茶,則統一是5克。

買回家試喝,價格實惠。

即使是像白毫銀針那樣一斤單價很貴的白茶,在小罐子裡裝幾十克,也只要三位數的價錢。

無形之中,讓各位壓縮了成本的同時,有了更多機會喝到好茶。

就算囊中羞澀,買不起一斤高山白毫銀針,那就買一小罐,或者買一小盒。

在保存得當的前提下,偶爾拿出來喝,以及用來招待貴客的時候喝,很不錯。

如此一來,白毫銀針便不再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存在了。

平民百姓,普通茶客,都能喝得起。

雖然克重不多,但在村姑陳看來,喝茶並不是以數量為第一,而應該是以質量為第一。

花最少的錢,喝白毫銀針那樣頂級的白茶,何樂而不為呢?

此外,小規格的白茶,方便攜帶。

如果只是平時在家喝茶,不用考慮便捷性,只要有地方放即可。

可出門在外,比如在辦公室、出差、旅行,或者出門和三五好友鬥茶,總不能帶著一大箱茶出門吧。

至於茶葉密封袋,個頭也比較大,不太方便隨身帶出門。

最好的選擇,就是泡袋裝的白茶。

泡袋包裝的茶葉,做得小巧的同時,又不失外觀精緻。

一次一袋,順便省去了稱茶的麻煩。

總之,泡袋是目前茶圈流行的,無論什麼茶類,都可以一試。

《4》

不過,小規格包裝的白茶,始終無法取代大箱裝的白茶。

為什麼?

因為白茶的儲存,講究一個原則——團隊陳化。

顧名思義,就像是讓大量的、同品類的白茶,用三層包裝法儲存在同一個空間裡。

這個空間,是密封的,隔絕了外界的水汽、高溫、光照、異味等等。

如此一來,這些白茶就可以通過彼此之間的內含物質,互相刺激,互相進步,吐納融新,陳化得更快更好。

當然了,數量越多,陳化效果就越突出。

如果只有5克,或者50克,那麼香氣滋味的濃郁程度、醇厚程度,必然是比不上大箱存出來的白茶。

況且,也只有三層包裝法,一層鋁袋,一層食品級塑料袋,一層厚實的瓦楞紙箱,才能保護白茶不跑氣、不受潮、不變質不變味。

罐裝的白茶,固然精緻小巧,但密封性有限。

如果在南方,最好1個月內就要喝完。

而在乾燥的北方,也要儘量保證3個月喝完,趁著白茶還是最好的香氣和滋味。

時間越長,罐子裡的白茶跑氣受潮的幾率越大。

如果到了變味後再去喝,那就實在是太暴殄天物了。

《5》

愛喝茶的人,依然在買買買。

只不過,隨著市場上的選擇越來越豐富,大家也在貨比三家,擇優購買。

說白了,都是儘可能地量入為主,適度消費。

以此,來提升自己的喝茶質量。

還得繼續花,但花的更精緻了。

第一次買,或者拿不准某款茶好不好喝時,就先少買一些。

等收到以後,試喝了,確定是自己喜歡的風格,再適量收藏也不遲。

又或者,相比老白茶,更喜歡新白茶。

那麼,不必刻意囤茶了,每年都有新茶上市,選準時機,以最實惠的價格入手,豈不美哉?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