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員為何不愛參加飯局了?說出7個實情,兒女不知父母的辛酸

2022-06-05     職場火鍋

原標題:退休人員為何不愛參加飯局了?說出7個實情,兒女不知父母的辛酸

我每次回家看望父母,都想請老人去高檔飯店吃飯,一方面是想表達孝順之情,另一方面不願意看到他們在廚房裡忙忙碌碌。但是,兩位老人每次都是堅決拒絕的,除了幾次人數眾多的祝壽宴,家裡坐不開。我的父母都有退休金,按道理不差錢,普通的下館子消費並不是什麼高消費,為什麼他們不喜歡下館子呢?

退休人員為何不愛參加飯局了?說出7個實情,兒女不知父母的辛酸:

第一,節儉的基因。

這一屆退休老人,基本上都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前出生的人,很多都經歷了自然災難,工作以後又趕上低工資、高福利的時代,骨子裡已經種下了極其節儉的「基因」,刻在骨子裡了,退休之後,反而更加節儉了。比如,看過一個回憶錄,一位億萬富翁掉個米粒都撿起來吃掉。

第二,錢少的原因。

全國退休金均值不到3000元,有的地區的養老金不足2000元。退休老人沒有其他收入,只能依靠退休金,一個月兩三千元的退休金,在如今高物價的時代,根本沒有「下館子自由」。高物價的時代,除了房價,就是食品價格。目前,稍微像樣一點的家常菜也要二十元左右,稍微好一點的葷菜也要三十元以上。如果在大城市的中檔飯店,一道酸辣土豆絲也要22元了,兩三個人下館子,隨隨便便一兩百元。退休金兩三千元的老人,如何捨得下館子?

第三,養生的原因。

這一屆老人,都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前出生的人,那個大幹快上的火熱年代,很多人都累出一身病。年紀大了,身體都不是太好,他們開始注意養生,在家裡做養身餐,粗茶淡飯、少油少鹽、簡簡單單。飯館裡的飯菜,有可能用的是地溝油、劣質肉、化肥菜,老年人擔心損害健康。

第四,喜歡安靜。

自己下館子,捨不得花錢;兩口子健在,可以在家裡做飯,一起去買菜,一起做飯,簡簡單單才是真的。下館子聚餐,要麼是單位組織的,要麼是老朋友相聚。如果是單位組織的,中高檔飯店,飯菜質量有保證,不用自己花錢,老年人還是願意聚一聚的。如果是自己花錢搞聚會,很多老年人不喜歡扎堆湊熱鬧了,就想清凈清凈。如果聚餐地點離家比較遠,來來去去,腿腳也不方便。

第五,喜歡獨處。

有些老人在職時比較忙碌,沒有自己的時間,退休之後,徹底回歸家庭,照顧家人,陪伴愛人,帶帶孫子,看看孩子,享受自己的獨處時光,安安靜靜、歲月靜好,婉拒一些毫無意義的聚會了。很多老人都喜歡獨處,主動精簡社交,主動切斷了一些不必要的聯繫,自己跟老伴生活,不受別人打擾,也不打擾別人,身心都很舒服。

第六,沒有朋友。

有些老人在職的時候,獨斷專行,飛揚跋扈,不近人情,為人處世不好,沒有交下朋友。退休之後,門前冷落車馬稀。這些人不差錢,在職的時候下館子不花自己的錢,退休之後,沒權沒勢,下館子要花自己的錢或者是AA制,反而顯得特別小氣,還不如那些普通工人呢。剛退休的時候,參加各種聚會,還把自己當領導,端架子、瞎擺譜,沒人願意理他們。以後再搞聚會,他們再也不願意邀請他們了。

第七,身體不好。

有些人在職的時候,有工作壓力,有業績指標,為了生存,硬撐著工作。等到退休,身上的幹勁卸掉之後,身體反而每況愈下。比如,三高,不能抽煙,不能喝酒,不能吃油膩,不能吃鹽太多,小腿靜脈曲張,走不動、坐不久、站不長,行動不方便,所以,也就不再參加飯局、不下館子了。

總之,退休之後,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孩子給老人自助一些,讓老人到處走走、看看,選一些好季節到南方城市住一住,經常下下館子,吃吃美味,搞搞聚會,多跟老同學、老朋友聚一聚、聊一聊,增進感情,打開心扉,沖淡寂寞,減少孤獨,也許能更加延年益壽。您說,對嗎?

PS:更多精彩請搜索關注公眾號:職場火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d97cf4c0e068198a9b5d93bb5130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