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師胡楊河市:扛牢重農抓糧責任,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10月13日,走進一三〇團七連職工周鵬種植的300畝麥田,成片嫩綠的麥苗隨風搖曳,如綠色波浪,煞是喜人。在連隊「兩委」的技術指導下,周鵬正搶抓有利時機,加強田間管理,為冬小麥安全越冬做好準備。
周鵬去年種植200畝冬小麥,平均畝產達到650公斤,加上國家和師市的補貼,收益很不錯。「今年,我又種了300畝地冬小麥,現在看出苗率不錯。我有信心明年再創高產,爭取衝擊畝產700公斤。」周鵬說。
近年來,七師胡楊河市在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的同時,把保障糧食安全擺在首要位置,通過擴大種植面積、加大良種繁育、更替種植模式等舉措,壓緊壓實糧食安全主體責任,全面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今年,師市共種植小麥28.68萬畝、大豆21.57萬畝、玉米12.54萬畝,確保糧食總產達27萬噸以上。
一三〇團七連「兩委」早做安排,加大冬小麥補貼政策的宣傳力度,做好冬小麥過冬前的技術服務指導,多舉措提高職工種植糧食作物的積極性,確保來年冬小麥豐產豐收。
近年來,一三〇團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科學規劃種植區域,引進冬小麥新品種,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跟蹤式技術指導服務,為職工增產增收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三〇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李國富說:「為了確保冬小麥的種植,我們團及時召開冬小麥播種現場會,邀請七師農科所專家來團指導,讓所有技術人員下到基層連隊指導種植戶種植抗倒伏、抗病害的高產品種。積極推廣縮行增株勻播技術,播種以後,我們及時指導職工灌水,保證冬小麥出苗率,為來年小麥高產打下堅實基礎。」
目前,師市25萬畝冬小麥播種工作仍在有序進行中,已完成冬小麥播種90%以上,出苗面積達14.7萬畝,整體長勢良好,呈現出苗齊苗壯的喜人景象,為明年夏糧再獲豐收奠定了良好基礎。
頭茬正播冬小麥,壓茬種植復播大豆、鮮食玉米、番茄、蔬菜、蘿蔔等作物,不僅提高土地綜合效益,也進一步促進職工增收、團場增效。
眼下,師市今年復播的15.81萬畝大豆已進入成熟季。在一二八團十三連職工劉永川的大豆田裡,收割機正在進行收穫作業,確保糧食顆粒歸倉。
「我今年種的冬小麥畝產五百多公斤,加上國家糧食補貼,收入還可以。現在正在採收復播黃豆,畝量一百三十公斤左右,收益還可以。」劉永川說。
今年,一二八團把積極推廣復播大豆種植作為保障糧食安全、擴大糧油作物生產的重要抓手,廣泛動員職工群眾麥後復播大豆,落實復播大豆補貼政策,共復播大豆2.03萬畝。為了給種植戶吃下「定心丸」,團里定期組織農技人員召開現場會,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指導。
路勝利是一二八團一連職工,今年他復播了50畝大豆。他說:「今年復播的大豆產量還可以,為我家增加了幾萬元的收入,挺好的。」
一二八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陶玲說:「接下來,我們農發中心將做好大豆種植的各項技術服務工作,開好現場會,落實好關鍵時間節點的技術措施,為2024年大豆高產打牢基礎。」
10月14日,在一三〇團七連四斗復播大豆高產示範田裡,師市農業農村局相關技術人員正在從大豆的母株數、莢數、莢粒數、百粒重、水分、雜質等產量構成因素進行查驗、檢測及記錄。
「通過測定數據分析,這塊復播大豆畝產達到261.8公斤。從近幾年大豆的總體栽培水平來說,這塊地的豐產性和管理水平在全師範圍內是首屈一指。」七師農科所副研究員毛鵬志說。
一三〇團農業服務發展中心主任王愛玲說:「今後,我們將繼續推廣『兩年三熟』種植模式,強化政策引導,為職工做好技術指導服務,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同時提高職工的經濟收入。」
深耕一方田,守護一方糧。師市農業農村局將繼續圍繞糧棉油開展增產增收行動,認真落實「千億斤糧食提升行動」,把「國之大者」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在乾上,不斷實現糧食生產新突破,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作出師市貢獻。(胡楊融媒記者 張婷婷 趙豐 通訊員 潘立新 胡曉勇 李雪)
來源:七師胡楊河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