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家網絡視聽平台、1.1億人看直播,這台致敬「中國夢」10周年的網絡視聽盛典能量滿滿

2022-02-07     廣電獨家

原標題:8家網絡視聽平台、1.1億人看直播,這台致敬「中國夢」10周年的網絡視聽盛典能量滿滿

「廣電獨家」綜合編輯;來源:國家廣電智庫、傳媒1號、電視藝術等

文|秦煦、彭錦、胡祥、孫暉、淺度

此次網絡視聽盛典恰是與廣大網絡視聽用戶實現連接和對話的契機,並藉助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傾聽來自觀眾們的真實聲音,實現對盛典節目內容的二次傳播。

轉眼,「中國夢」已提出10周年了。

這個10年間沁潤在每個中國人心中的夢,在它10周年之際,迎來了一場「中國夢」與「我的夢」的交際盛會。

2月2日, 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指導,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主辦,愛奇藝、優酷、騰訊、芒果TV、抖音、快手、bilibili、咪咕等8家重點網絡視聽平台聯合承辦的「中國夢·我的夢——2022中國網絡視聽年度盛典」(以下簡稱網絡視聽盛典)上線播出。

它是業內首次集結國內重點網絡視聽平台共同舉辦、共襄盛舉。網絡視聽盛典展現各種藝術門類的互融互通、各種表現形式的交叉融合,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激發創意靈感、豐富文化內涵、表達思想情感,成為網絡視聽行業的精彩盛會和靚麗名片。

盛典播出當晚,手機端觀看直播用戶達1.1億,網際網路電視大屏端觀看用戶達3932萬戶。盛典播出臨近結束時,微博相關話題閱讀量達8.4億,截至2月7日18時,「視聽中國」官微開設的「#中國夢我的夢網絡視聽年度盛典#」話題,累計閱讀量17.6億次(未計算其他微博號開設的相關話題閱讀次數)。節目片段「刷爆」微信朋友圈,各平台盛典節目點播熱度持續升高。《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眾多主流媒體和行業媒體對盛典播出進行了報道。

▍主流價值全方位觸發觀眾情感共鳴

網絡視聽傳播關乎著無數中國人的精神生活,此次網絡視聽盛典恰是與廣大網絡視聽用戶實現連接和對話的契機,並藉助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傾聽來自觀眾們的真實聲音,實現對盛典節目內容的二次傳播。

盛典播出約4個半小時,「守山大叔講述情暖萬家裡的人間煙火」「被平凡的一天整破防了」等累計30餘個話題熱搜上榜。

除了對節目的喜愛和對主創人員的支持,網絡視聽盛典的主旋律和正能量更是深入人心。

網絡視聽盛典以「一五一」格局為框架,即「一個序幕+五大篇章+一個倡議」——《中國紅·正當紅》為序幕,主體部分是《中國路·百年恰風華》《中國人·我最了不起》《中國風·國潮最有范》《中國情·你讓我感動》《中國夢·奮進新時代》五大篇章,一個倡議即網絡視聽全行業共同發布的《網絡視聽行業共築中國夢喜迎二十大倡議書》。整場晚會節奏緊湊、能量滿滿、高潮迭起。

「你的夢,我的夢,都是中國夢,我的心,你的心,都是中國心……」全體演員合唱的主題曲 《中國夢·我的夢》,以朗朗上口的歌詞將無數普通人的「我的夢」匯入具有家國情懷的「中國夢」,奏響了時代之聲、愛國之聲、人民之聲。

歌曲 《領航》唱響禮讚百年風華、奮鬥嶄新時代的昂揚主旋律,深情謳歌我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凝聚廣大軍民昂首闊步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由河北省牽頭製作的歌曲 《奮鬥吧!中國》緊緊圍繞「奮鬥」主題,生動地展現了各行各業奮鬥者們奔跑前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的鮮活生動畫面,具有極強的感染力、穿透力。

中國廣播藝術團與愛奇藝、抖音、bilibili平台音樂UP主同台合作的 《國樂大賞》,將民族音樂的時代新風貌和勃勃生機展現給廣大觀眾。

情景詩畫節目《青春中國夢》,《覺醒年代》主演朗誦李大釗先生名篇《青春》,跨越百年詮釋中國青年赤子初心。

青年演員朱一龍用一曲 《送別》致敬革命先烈,通過《叛逆者》劇情帶動觀眾沉浸式地回望歷史。

何炅在 情景講述《穿越時空的電台》中化身電台主持,跨時空連線1950年,聽郭曉東深情講述歌曲《歌唱祖國》的誕生。

情景朗誦《山海情》,熱依扎、黃覺穿越時空對話,跨屏致謝「把林占熺教授帶到我們身邊的好人們」。

鄉村振興題材網絡劇《在希望的田野上》主題曲《少年路》點燃青年人服務鄉村、教育報國的情懷。

各視聽平台結合各自精品IP內容和技術特色,圍繞 百年黨史、脫貧攻堅、抗擊疫情、北京冬奧會、大灣區建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等多個細分主題,聚焦時代英雄的高光,關注普通奮鬥者的微光,把中國心、中國人、中國風、中國魂深深烙進每個節目的編排設計中。

▍「青春主旋律」集情懷、創意、格調於一體

這台盛典的特色可以用「青春主旋律」來概括——

既以「主旋律」為核,將中國夢與我的夢相融合,是所有作品的思想根基;又以「青春」為形,年輕人喜歡的形式、年輕人喜歡的內容是作品的枝葉。這樣既「主旋律」又「青春」的內容,先能進入青年文化,方能引領青年文化,才能用主旋律點燃年輕人。

既有情懷——

《華夏》的文化自信,《穿越時空的電台》的百年復興,《我們都是追夢人》的當代奮鬥,《聲生不息》的繁榮統一,《我在他鄉挺好的》的平凡堅守,《蜀繡》的國風典雅,《Don't break my heart》的青春中國風⋯⋯這些青春主旋律的節目既有個人的,也有家國的;既有回望歷史的,也有當下奮鬥的;既有波瀾壯闊的,也有平凡堅守的。

以歌曲為築底卻又變化出不同形式的視聽表達,呈現網絡視聽平台強大的創造力。 《穿越時空的電台》復合了情景演繹與童聲阿卡貝拉合唱,情境演繹了穿越百年時空的相遇,童聲唱出了下一輩人的回聲與致敬。

又有創意——

《我們都是追夢人》復合了故事講述,11位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港澳青年代表在音樂流淌中,旁白他們的大灣青年奮鬥。

《我在他鄉挺好的》復合了VCR短片,將過年期間在他鄉堅守各自平凡普通崗位的異鄉人的畫面融入整體歌曲表演之中。

《蜀繡》復合了漢服舞蹈演繹,國風舞台結合冰屏呈現《仕女圖》,畫卷中不同朝代的女子在音樂中甦醒、起舞、回歸畫卷。

亦有格調——

《聲生不息》中融入了現場交響樂隊,讓3首耳熟能詳的港粵金曲《朋友》《萬水千山總是情》《東方之珠》因為有交響樂的融入而有了恢弘之感。

《Don't Break My Heart》中融入了4種民樂樂器——中阮、琵琶、尺八、笙;合作了兩位民樂藝術家——國內尺八第一人、被封為「尺八神」的楊博文,以及全才型樂手、被稱為「神仙手速」的陳鶴天。作品將搖滾這一西方流行音樂形式進行了國風國樂再創造、東方美學新賦能,成為中國搖滾的獨立表達、中國潮音的青春形態。

由此,網絡視聽盛典創造了青春主旋律的新派美學——中西交融,古今一體。

而這,恰是當代青年文化的特質。生逢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他們的視野既有世界性的寬廣,也有歷史性的縱深。

▍有針對性地引發觀眾共鳴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第48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10億用戶接入網際網路,中國成為了全球最為龐大、最生機勃勃的數字社會。

這或許也是為什麼國家高度重視網絡文化生態,為什麼要在大年初二首次舉辦網絡視聽盛典的原因之一。網絡視聽傳播關乎著10億中國人民的精神生活、思想健康、政治導向。我們需要在數字社會中形成「數字社會凝聚力」。

而在此間,10~19歲占比12.3%、20~29歲占比17.4%、30~39歲占比20.3%。因此,10~39歲網民人群組占比正好達到50%。

根據我國國家統計局對青年概念的界定(15~34歲),中國網民中青年人群規模可達全網民規模的1/4至1/3,且他們是網絡活動最活躍的一群人。 網絡視聽文化對於他們的影響,對於構建一個綠色、陽光、健康的「青年數字社會」至關重要。

在此次網絡視聽盛典中就對這部分青春網民予以了特別的關注,尤其特别致以3種青年:

一致粵港澳青年們。

這是地域向的精準主打。在全國各地年輕人中,特别致以粵港澳青年們。它的分量很重,7個選送節目中就有3個與之相關——

開場秀 《華夏》,有成名於中國香港的張晉、鄭希怡,與來自國內其他省市的5名歌手共同完成一曲華夏大歌。

《我們都是追夢人》是4位大灣區藝人陳小春、張智霖、林曉峰、梁漢文與11位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代表的合作舞台。

《聲生不息》是胡海泉與楊千嬅的搭配,周筆暢與薛凱琪的搭配,楊鈺瑩與王嘉爾的搭配, 每一組都是一位內地歌手與一位大灣區歌手的合唱。其中, 《東方之珠》還特別演唱了粵語版和國語版兩個版本,再次點明這個設計巧思。

二致異鄉青年們。

這是狀態向的精準主打。在春節期間各種生活狀態下的年輕人們中,特别致以這樣一些年輕人。他們可能是消防員、乘務員、邊防戰士,也可能是防疫醫生......為了維持社會的正常運轉、國家的井然有序,有無數平凡而重要的年輕人成為了春節里的異鄉人。

三致國潮青年們。

這是興趣向的精準主打。在文化越來越多元、選擇越來越多樣的青年文化中,國潮是最彰顯中國文化自信的一種文化選擇。

為此,此次網絡視聽盛典特別製作了一個篇章——「中國風·國潮最有范」,《蜀繡》《Don't Break My Heart》就在其列。前者融入漢服、國畫、古典舞,後者融入民樂,以饗國潮愛好者們。

▍網絡視聽盛典的靈感來源

恰如盛典立意,它是用來展示過去一年中國網絡視聽行業主旋律創作的成果,激勵新的一年更好地進行內容創新。因此,每個節目背後都有它的原型、它的出處、它的靈感來源。

有來自綜藝的——

既有來自於已播的綜藝節目,如 《穿越時空的電台》靈感來源於網絡綜藝《朋友請聽好》。電台既發出了疫情之下撫慰人心的聲波,也發出了百年之間穿越時空的信號。

開場秀《華夏》邀請了《乘風破浪的姐姐》與《披荊斬棘的哥哥》同框演出,而乘風破浪與披荊斬棘的精神正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應有之力。

也有來自於未播的綜藝節目,比如 節目《聲生不息》靈感來源於2022年即將上檔的全新網絡綜藝《聲生不息》。這是芒果TV響應國家大灣區文化互動、文化建設的號召,聯合香港TVB正在籌備推出的一個港樂歌唱競演節目。

也有來自劇集的——

在《穿越時空的電台》中融入了《理想照耀中國》的片段,這部作品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策劃組織製作、湖南廣電支持拍攝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主題作品,在各大網絡視聽平台同步上線,以8.2的豆瓣高分成為2021年主旋律劇集代表作之一。

節目《我在他鄉挺好的》靈感來源於芒果季風短劇《我在他鄉挺好的》,它以17萬人參評、8.2高分成為豆瓣年度榜單2021評分最高大陸劇集中,是唯一一部出自網絡視聽網站劇場的作品,也是2021年精品短劇代表作之一。

▍突出「技術+藝術」,將最新科技融入藝術表達

「技術+藝術」是網絡視聽文藝的重要特徵, 將未來科技融入藝術表達也是此次網絡視聽盛典的突出特點。

網絡視聽盛典採用了360度圓形舞台,對於機位的布設要求極高。技術團隊通過運用多維度特種設備拍攝系統,如輕型軌道、升降軌道、天眼、搖臂、斯坦尼康、大型三維索道等,為盛典舞台的創新設計效果提供了更多的呈現手段。

為了達成虛擬與現實完美結合的視覺效果,技術團隊還針對燈光系統、音頻系統、LED屏背景融合系統、視頻切換系統定製開發了綜合控制軟體,能夠實現一鍵觸發、一鍵切換。

新的技術手段也更多地運用於節目創作中。

咪咕自研技術打造的5G冰雪之隊(谷愛凌、徐夢桃、隋文靜、韓聰、任子威數智人)首次集體亮相舞台,共唱北京冬奧助威 歌曲《準備好》。舞台現場與平行時空聯動穿越,打破了虛擬和現實的界限,提供了「音樂+冰雪元宇宙」沉浸式交互體驗。

全世界第一位中文虛擬歌手洛天依聯手二胡演奏家趙磊深情演繹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虛擬與現實完美融合。

裝置藝術家林萬山與青年歌手張藝興跨界合作帶來 歌舞《飛天》,以現代藝術形式展現「傳統文化符號」與「科幻感」的碰撞。

網絡劇《你是我的榮耀》主演楊洋、迪麗熱巴對話英雄航天工作者,劇中「於途」和現實中的「於途」跨次元相遇, XR技術還原《煙火星辰》中的宇宙星海

▍媒體多角度聚焦掀起刷屏熱潮

網絡視聽盛典充分發揮全媒體多平台融合傳播的優勢,持續掀起傳播熱潮。

盛典播出前後,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工人日報》《中國青年報》《文匯報》等眾多主流媒體和行業媒體以圖文和視頻等形式對盛典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聚焦報道,受到廣泛讚譽。

如《人民日報》撰文稱,多家重點網絡視聽平台齊聚同一舞台,用創新性、富有時代特點和科技感的歌舞、朗誦、情景表演等藝術形式,圍繞建黨百年、脫貧攻堅、抗擊疫情、北京冬奧、大灣區建設等主題,創新演繹過去一年創作播出的優秀視聽作品。

以文弘業、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把文藝創造寫到民族復興的歷史上、寫在人民奮鬥的征程中,是廣大文藝工作者的使命和職責。

新華社新媒體文章稱,盛典通過富有創新性、科技感和時代感的藝術表演,展現網絡視聽行業傾情投入、用心創作的新風貌。

《工人日報》客戶端文章稱,中國網絡視聽年度盛典在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凝聚起了攜手共啟新征程、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磅礴力量,有力展現了廣播電視隊伍、廣大文藝工作者的擔當作為。

值得注意的是,在媒體刷屏熱潮的背後,是網絡視聽行業認真貫徹落實文娛領域綜合治理部署,為樹立行業新風正氣而不斷努力的結果。

近年來,伴隨著網絡視聽領域一系列引導與治理政策的出台,行政管理部門立破並舉,行業從業者共同努力,網絡傳播秩序更加規範,網絡空間日見清朗。

誠如《光明日報》文章稱:「2021年,網絡視聽行業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文娛領域綜合治理的部署,廣大網絡視聽文藝工作者積極踐行愛黨愛國,崇德尚藝,做真善美的實踐者和傳播者,行業新風正氣進一步凸顯。盛典上,眾多廣受網民喜愛的青年文藝工作者都是公益出演,讓正能量贏得大流量,讓大流量充滿正能量。」

針對盛典節目內容,眾多主流媒體及行業媒體給予高度評價。

《文匯報》對盛典主題曲《中國夢·我的夢》評價道,大家共同唱響主題曲,將無數普通人的「我的夢」匯入具有家國情懷的「中國夢」,生動展現了中國人面向未來的篤定與自信,傳遞了團結奮進的正向文藝價值,也為整台晚會盛典「點題」。

南方Plus客戶端、《錢江晚報》客戶端、《新快報》持續發布「大灣區」內容口碑:「今年是香港回歸25周年,那些耳熟能詳的粵語金曲縈繞,凝結了幾代人共同的記憶,流淌著血脈相通的濃濃情感的同時,也充分展現了人文灣區的融合與開放,見證著和衷共濟的歲月。」

「廣電獨家」是廣電業界第一訂閱號,「影視獨家」透視影視熱點,北京中廣傳華影視文化諮詢有限公司運營,長按二維碼可訂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d3cad40bb38373e8b8dab39401a9b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