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歲之前培養專注力,三個方面很重要,更需要父母的引導

2023-09-19     IF枕邊育兒

原標題:十歲之前培養專注力,三個方面很重要,更需要父母的引導

導語:雖然寶寶已經上小學了,不過關於他們的話題並未減少,從怎麼照顧寶寶,開始變成他們的學習了。不知道你家是不是這樣?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小可愛學習好,在學校裡面能夠聽老師的話。特別是一群寶媽們聚在一起,就像是打開了話匣子有說不完的話。

比如有的家裡的孩子做事拖沓,做作業也是一晚上催幾遍,還不能按時完成。寫字的時候不是哪裡出問題就是哪裡有事情,坐在凳子上就像是有釘子一樣,作為家長是看在眼裡,痛在心裡。

一位做了十多年的小學班主任的朋友跟我說,如果學生有這些表現,是因為缺乏專注力。導致這個現象的原因,是現在的電子產品太多了,很多的小孩因為喜歡電子產品。所以,導致了專注力普遍比較差,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這種情況很普遍。

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普遍偏差,上課分神的情況特別多,還有的課上到一半,還跑到外面去,真的讓人啼笑皆非。一般像這樣的學生,學習成績自然也不會好到哪裡,基本上都是班級的後幾名。

學習成績不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專注力低導致的,這個現象被很多的研究組織證明。這是因為專注力高的孩子,他們能夠在課堂上面獲得更多的知識,專注力低的學生,在課堂上面獲得的知識就少。所以一套同樣的試卷,同樣的老師,有的人成績就好還有的人成績就非常的差。

三個階段,不同的培養模式

世界著名腦神經外科專家日本大學的林成之教授,研究發現孩子在十歲之前,是最好的培養專注力的階段。而且在十歲之前,有可以將年齡段劃分成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培養模式。

第一個階段0-3歲:

這個階段寶寶腦神經細胞增多,是培養娃的關鍵時期。不過這個時期並不適合給他們教授知識。因為寶寶要是不喜歡學習的話,會導致大腦的負擔增加。這個時候可以重點地幫助他們鍛鍊三個方面的能力,就是生存本能、求知本能和交友本能。

想要培養寶寶的專注力,首先就是要激發他們的大腦本能,讓孩子對周圍的世界充滿好奇和探索的能力。可以讓他們通過玩耍充分地鍛鍊大腦,培養屬於自己的認知能力。只要沒有危險,父母就不要插手他們的事情,直到不想玩為止。千萬不要憑藉著自己的主觀,去影響他們行動,更不要總是跟寶寶說不。

這樣做可以幫助培養寶寶的專注力,培養他們傳遞情緒的能力,養成更好的習慣和探索能力。

第二個階段4-7歲:

這個階段是培養好習慣的時候,幫助他們消除壞習慣,「間拔」現象是這個時期孩子存在的現象。

意思就是對大腦的修剪過程,提高大腦信息傳遞迴路的發展,完成對大腦基礎的構建。這個時期一定要注重他們習慣的培養,之後寶寶就會自主地按照這樣的方式去做。所以,這個階段,要重視專注力的培養,以後能省心很多。

我家孩子的專注力特別好,老師也總誇讚他,上課坐得住,不東張西望,吸收知識也特別快。老師還問我,怎麼給娃做的專注力訓練?其實,我只是用了一套書而已,沒什麼特別的。

我當時給他的專注力啟蒙,用的是《兒童專注力貼畫書》,一套書16本,特別符合2-6歲孩子的認知,他們喜歡玩,願意玩。這套書還有如下的幾個特點:

第三個階段8-10歲:

該階段寶寶大腦發展已接近成人,不要將自己的願望強加給他們。其大腦會追求獨立完成的意願,他們開始有自己的主觀意識。

這個時候就不要總是出現:你應該怎麼樣這類的話了,他們會感覺非常地反感,有時候還會出現激烈的抗拒。

3個方法做好引導

父母必要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讓孩子發揮自己的能動性,這樣的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家長如何培養他們的專注力,可以嘗試下面幾種方法。

方法一: 不要插嘴或插手

在他們玩耍或者做事的時候,看到有做得不對的時候,不要頻繁地糾正打擾。也不要總是圍繞在他們身邊,一會給吃的一會又給喝的,或者是讓他們離遠一些,小心近視等等。這樣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專注力,千萬不要再干這樣的事情了。

方法二:提升大腦的愉悅感

可以通過遊戲或者繪本的方式,讓寶寶的專注力提高,並且讓他們保持積極的狀態。因為大腦是懶惰的,如果沒有什麼刺激它,是很難提高專注力的,只有遇到自己習慣的東西,才會積極地調動起來。

方法三:專屬於孩子的空間

可以給孩子一個自己的小世界,不要過多地打擾他們,根據寶寶的意願打造自己的小書桌。或者是擺放其他的一些他們習慣的物品,這樣他們就會變得更加的穩定,不會出現情緒焦躁不安的情況,也能快速地進去狀態,專注地做一件事。

枕邊育兒寄語:

小朋友的專注力是通過後天培養出來的,不過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因為父母對於小朋友專注力的影響是最大的。另外,要讓寶寶保持充足的睡眠,儘可能地遠離電子產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cf43f2a54bcb778800906fa6024d8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