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大清門」門匾有一秘密,民國時期的人,都感嘆古人聰明智慧

2023-11-25     康康歷史

原標題:故宮「大清門」門匾有一秘密,民國時期的人,都感嘆古人聰明智慧

故宮「大清門」門匾有一秘密,民國時期的人,都感嘆古人聰明智慧

故宮就是封建社會的紫禁城,是歷代皇帝的老巢,是當時天下最有權威的地方,都是因為皇帝,所以,紫禁城也變成了深不可測的地方。紫禁城共有過24位皇帝登基,留下了很多的歷史故事,紫禁城裡的宮殿琳琅滿目,多到數不清。紫禁城有4大宮門,裡面四通八達,還有很多門。今天要說的,是其中一個門,「大清門」,也許有人沒有聽過,也就是後來的「中華門」。此門雖然不是故宮的正門,但從名字上看,就知道它的重要性。在大明朝的時候,此門被喚作「大明門」,後來李自成短時間稱帝,也改過名字,叫「大順門」,到了大清朝改名「大清門」。

從這幾個名字來看,此門是掌握國家命脈的門,名字都是按照朝代國號來定的,後來清朝滅亡,民國建立,有被改名「中華門」。在改名的過程中,人們就懷疑,難道改一次名字,門匾就要換一次嗎?答案是肯定的,又不能在原門匾上改。還有人考慮,門匾可是石頭做的,改名雕刻很難的,可見古代工匠的技術。民國時期門匾在被換的時候,發現了一個秘密,感嘆古人的聰明智慧。

民國時期,人們想要改名,但又不想太麻煩,就想著充分利用原有的門匾,在其背後刻上改名之後的名字。但當他們拿下來的時候,翻過來一看,背面竟然刻著「大明門」。由此揭開了一秘密,原來清朝改名的時候,也想到了翻了過來使用,如此智慧,不僅是民國人想到了,清朝人也想到了,看到的人,都不得不佩服清朝人,懂得隨機應變,有著和自己一樣的想法,佩服其聰明智慧。

有人就問了,「大順門」哪去了,因為李自成登基沒多久,只是命名,還沒有來得及換門匾,就被趕出了紫禁城。人們總是自以為是的認為,古人墨守成規,不懂得變通。從此看出,古代人也是在發展的,最起碼是有出奇想法的。說不準現代人的一些想法,古人也曾想過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c3527c074049f2e3ddd9aac54a1dc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