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前線局勢再反轉,烏軍重新打回河對岸,俄羅斯的反應有貓膩

2023-11-16     科羅廖夫

原標題:俄烏前線局勢再反轉,烏軍重新打回河對岸,俄羅斯的反應有貓膩

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葉爾馬克日前表示,烏克蘭軍隊已經成功渡過第聶伯河,並在赫爾松左岸建立起了多個橋頭堡和據點,站穩了腳跟。

【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葉爾馬克】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烏克蘭官方首次承認烏軍在赫爾松左岸取得了戰果。要知道,過去一段時間,烏克蘭方面在對外描述赫爾松方向的戰鬥時,基本都是持比較謹慎的態度,並沒有出現「建立據點」、「站穩腳跟」等這類詞彙。

有意思的是,對於赫爾松方向的戰況,俄羅斯兩家最大的官方媒體——塔斯社和俄新社,也一度發布消息,稱「在對當前局勢進行評估後,聯合指揮部決定將部隊重新部署到第聶伯河以東『更有利的位置』」。只不過,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短短几分鐘之後,這兩家俄媒在沒有任何解釋的情況下,撤回了所有的報道。

這起極不尋常的媒體烏龍事件,似乎更加凸顯了俄軍在赫爾松左岸面臨的窘境。畢竟,經常關注俄烏戰事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像「重新集結」或「重新部署」這類的軍事術語,對於俄軍來說,實際上就是意味著撤退,或者說是潰退,比如去年俄軍從哈爾科夫和赫爾松右岸撤退時,俄羅斯國防部就使用了這些術語,美其名曰「戰略轉移」。

【去年下半年哈爾科夫失利時,俄國防部也是使用了「重新轉移」一詞來描述】

那麼從這一點來看,塔斯社和俄新社在報道發出後,又緊急撤回,很有可能表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俄軍真的放棄了赫爾松左岸的部分沿河陣地,撤退到了後方,而在媒體放出消息後,俄羅斯軍方趕緊又要求撤回消息,掩蓋自己的失利。

在媒體撤回消息後,俄羅斯國防部還不放心,又緊急發了一條「闢謠聲明」,聲稱「俄軍並未進行上述軍事部署,所有這些消息都是假的」。看來他們是真的很擔心撤退的消息會給國內輿論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不管俄羅斯軍方怎麼說,種種跡象已經表明。在經過小半年的反攻後,烏克蘭軍隊確實在赫爾松左岸站穩了腳跟,這對於當下反攻進展緩慢的烏克蘭而言,顯然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現在烏克蘭的主要反攻方向,主要集中在扎波羅熱和赫爾松地區。扎波羅熱方向的戰鬥,我們就不必說了,主要還是集中在庫班——托克馬克方向,至於烏軍猛攻這一地區的目的,無非就是想一路打到梅利托波爾,最終通向亞速海,達到切斷克里米亞地區與俄羅斯本土的陸地走廊的戰略。

【烏軍繼續渡過橫跨第聶伯河,在赫爾松左岸建立「橋頭堡」】

至於赫爾松,也是烏軍的反攻方向之一,但由於今年6月,卡霍夫卡大壩被炸後,烏軍在赫爾松方向幾個月來都沒有太大的動靜,最多也只是使用火炮進行小規模的定點打擊。直到今年10月,網際網路上才開始傳出烏克蘭開啟跨河攻勢,進攻第聶伯河左岸的消息。比如,10月中旬,俄媒在報道赫爾松左岸的戰況時,就用了「俄羅斯武裝部隊炮轟第聶伯河左岸,阻止烏軍登陸」的字眼,這說明烏軍已經開始派出小股作戰部隊渡過第聶伯河,尋找落腳點了。

然後就是現在,在經歷1個多月的渡河作戰後,烏克蘭官方終於敢直言「烏軍在赫爾松左岸站穩了腳跟」。

【烏克蘭現在已經在赫爾松左岸建立起了據點,並不斷向前推進】

烏克蘭之所以選擇跨江打赫爾松,有兩方面的考量。一是為了配合扎波羅熱的主攻,牽制俄軍的兵力。現在俄烏真正的主戰場,其實集中在扎波羅熱方向,如果這時候攻打赫爾松左岸,那麼俄軍勢必會分出一部分兵力支援赫爾松,這在一定程度可以緩解烏軍在扎波羅熱的進攻壓力。對俄軍來說,赫爾松一旦被打開突破口,扎波羅熱的防線側翼可能會受到威脅。

二是,在扎波羅熱戰事陷入僵局之時,嘗試打開新的突破口,而這次烏軍在赫爾松左岸站穩腳跟,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突破,不僅能夠提振國內的軍民信心,同時還能向西方展現烏克蘭的軍事潛力,以進一步獲得西方的軍事援助。

畢竟,經過小半年的反攻,烏軍的進展可以說是很緩慢,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西方對烏克蘭的援助力度,如果烏軍還拿不下重大突破,那麼不排除有些西方國家會放棄之前的沉沒成本,停止支持烏克蘭。

【能否確保後勤物資得到充足的供應,才是烏軍擴大赫爾松左岸戰果的關鍵】

當然了,在第聶伯河左岸建立橋頭堡,控制幾個村莊,只是第一步。烏克蘭想要在赫爾松方向對俄軍形成真正的威脅,需要做的還有很多。比如要建立更多的橋頭堡,確保重型裝甲車、武器彈藥等後勤物資能夠跨河運輸,這樣才能進一步向前推進,擴大自己的立足點,為後續大部隊的登陸創造良好的條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b69c700b928462bdab9cf2fc13abf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