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龍城究竟什麼地方?四大鎮館之寶皆罕見,其中一件「全國僅有」

2022-06-07     蘇丹卿

原標題:盤龍城究竟什麼地方?四大鎮館之寶皆罕見,其中一件「全國僅有」

從前往一座城而往一座博物館,變成了今天因為一座博物館而去一座城,博物館與我們之間的關係變得非常微妙。

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精神需求的不斷提升,博物館早已成為當下最熱門的目的地之一。

作為文明城市的重要窗口,博物館更像是一座城市的靈魂。

經由它,可以洞曉這座城市最久遠的秘密,輕摸她最柔軟的心事。人們在這裡尋找古人的智慧、試圖與祖先進行心靈上的對話。

今天要分享的就是武漢市的盤龍城遺址博物院,盤龍城遺址作為「武漢城市之根」,它是「尋根大武漢」不得不去的地方之一。

盤龍城遺址博物院主要以3個展廳展現了盤龍城遺址與長江流域文明的發展與建立,分布是【浪淘千古】(發現盤龍城、認知盤龍城、尋根大武漢)、【故邑風物】(城邑演變、城邑生活、城邑生產、城邑建築)、【角立南土】(盤龍城與夏商王朝、文化交融、南土重鎮)。

其中,主要歷史遺物集中在第二展廳【故邑風物】,擁有大量的青銅器,主要呈現出盤龍城當時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

約公元前17世紀,盤龍城出現先民聚落。公元前16世紀,商人勢力進入江漢地區,催生了盤龍城約300年的繁榮與發展,創造出比肩中原的青銅文明,自此也成為當時長江流域最重要的城邑。

在出土的大量青銅器文物中,包括有罕見的青銅大圓鼎、銅帶鋬觚形器,常見的銅爵、銅斝(jia)、銅觚、銅刀、銅尊、銅牌形器、銅罍、銅面具等。

【青銅大圓鼎】(祭祖大鼎,應為祭祀之時烹煮、盛裝牛肉羊肉,以此獻給先祖),呈三尖錐足鼎立狀,立耳是圓角方形,頸部飾有一周由細線雲紋構成的流動體獸面紋飾,鑄造工藝在早商時期實屬精湛。

整體高85厘米,口徑55厘米,重24.36千克,這是迄今為止商代早期最大的圓鼎。

1995年,這尊青銅大圓鼎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也是盤龍城遺址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之一。

【銅帶鋬觚形器】(酒器),不僅是盤龍城遺址博物館的鎮館寶之一,也是目前全國僅此一件的孤品(出土於盤龍城遺址楊家灣商代墓葬M17)。

這是一件造型奇特、且十分罕見的酒器,兼有三種器物的部分特徵於一身:爵的口、觚的身,斝的鋬,左右對稱,富有美感。

據了解,這件文物出土後,便引起轟動。即便是研究商周考古的專家在此之前也未見過這種造型的酒器。

銅帶鋬觚形器長徑14厘米,通高18.5厘米,器身內部為扁圓形空體,可裝約440毫升的酒水。

除此之外,盤龍城遺址博物院還有這麼兩件重器,也值得一探究竟。

作為盤龍城發展期最具特色的文物,鎮館之寶之一的【綠松石鑲金飾件】不得不提,是目前我國已發現的最早的獨體一首雙身龍形器、是中原文化系統中所見最早的成形金器(金片的含金量超過70%)。

這是一件雙身龍形器物(出土於盤龍城遺址楊家灣商代墓葬M17)。

器身主體以綠松石片鑲嵌貼塑,眉毛、眼睛、牙齒、額飾、眉間飾由金箔裝飾而成。專家推測它可能是一件祭祀時使用的禮器。曾在中國古代綠松石文化展覽《色如天相,器在千秋》中展出。

據悉,這件器物與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綠松石牌形飾件,在工藝和造型風格上都有繼承關係。這不僅反映了當時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交流,也側面反映了當時盤龍城的政治地位之高。

盤龍城遺址出土的文物中,不僅有大量的青銅器,也有大量的玉器。其中,名氣最大的玉器實屬【大玉戈】和【有領玉璧】

據說大玉戈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遺憾的是我去過幾次都未曾注意到,那就是目前中國最大的【玉戈】

戈,止戈為武。

玉戈,是商周時期的一種兵器。它與青銅器一樣,是商周時期體現貴族身份的一種標誌物。

該器長94厘米、寬14厘米、厚僅1厘米,在商代玉器中十分罕見,堪稱「玉戈之王」,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儘管在盤龍城遺址博物院未曾見到這件「玉戈之王」,但出土的其他較小的玉戈也足以令人嘆為觀止了。

位於博物館第三展廳的【有領玉璧】是目前我國出土的年代最早、體量最大的有領玉璧。

整個玉璧直徑長達22.2厘米,中間領部上下突出,璧身表面有9個同心圓紋飾,製作規整,紋飾清晰。

古代以「九」為尊,證明【有領玉璧】的主人身份非常尊貴。

【小結】

盤龍城遺址博物院的四大鎮館之寶分別是:青銅大圓鼎、銅帶鋬觚形器、綠松石鑲金飾件、有領玉璧。

青銅大圓鼎:目前發現的商代早期最大的青銅圓鼎

銅帶鋬觚形器:目前全國僅此一件

綠松石鑲金飾件: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金玉鑲嵌飾件

有領玉璧:目前我國出土的年代最早、體量最大的有領玉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b46fc43845835f5744a54c14bc36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