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母親叫顏徵在,為何孔子卻姓孔,他跟著誰姓

2022-08-22     小女子大人物

原標題: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母親叫顏征在,為何孔子卻姓孔,他跟著誰姓

孔子,是一個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作為一個影響了中國幾千年,被稱作聖人的重要歷史人物,他的出身、思想、行為都很值得讓後世人去研究。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於魯國一個貴族家庭之中,因為他的頭頂有凹陷,所以他的父親就根據他長相的特點,為他取名丘,不過也有一件奇怪的事,那就是孔子父親並不姓孔,這是為什麼呢?

孔子的父親:家門顯赫,老來得子

說起孔子的家世,那也是很顯赫的。孔子曾經說過,自己是商朝遺民,由此可知,孔子家族應該是上古聖王殷的後代,周武王滅商之後,商朝公室之人被封於商丘,建國宋國。

而孔子家族此時是宋國公室成員,身份顯赫,但到孔子的父親叔梁紇的時候,宋國發生了戰亂,叔梁紇被迫將家族遷到了魯國。

叔梁紇是一個很厲害的人,史書中說他「人品出眾,博學多才,孔武有力,且能文能武」。在舉家搬遷到魯國之後,叔梁紇受到重用,獲封為陬邑大夫。我們知道隋唐演義有一個熊闊海,能夠力抗城門,其實這件事情叔梁紇早就干過。

在一次征戰之中,狡猾的敵人突然打開城門,攻城的士兵趁機突入,但是敵方突然又把城門放下,這樣的話,已經突入城門的士兵就成了瓮中之鱉了,情急之下,叔梁紇用自己的身體抗住了城門,讓士兵從城裡沖了出來,也因此,叔梁紇名聲大振。

但是,叔梁紇一直都有一個煩惱,就是子嗣不旺,叔梁紇過了六十歲,他的妻子都沒有生育一個兒子,他的妾倒是生了一個兒子,還是一個腿疾的人,叔梁紇很不滿意,為此,年過六十的叔梁紇決定再娶。

叔梁紇前往魯國貴族顏氏家中提親,顏氏共有3個女兒,大女兒和二女兒都覺得叔梁紇年歲太大而且性格急躁,不想出嫁。只有三女兒顏征在表示,父親的意見很重要,願意聽從父親的安排,顏父就把她嫁給了叔梁紇。

年老的叔梁紇想要兒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於是夫妻二人四處祈禱,最後在尼丘山祈禱後,顏征在懷孕。孔子出生後,因腦袋上有一個凹陷,又在尼丘山得子,因此取名丘,家中排行老二取字仲尼。

孔子之父為何不姓孔:姓氏文化太高深

關於孔子的姓氏問題,其實根源在於中國傳統,尤其是先秦時期姓氏文化的複雜。

現在的都有名,有姓,而古代則會有字,有號。就比如,我們都知道,李白,他的字是太白,他還有一個很響亮的名號,青蓮居士,而在先秦時期,姓氏不分,關於人的命名就更複雜了。

所謂姓,是一個龐大的族群,姓里會分出很多小的支族,也就是氏。先前咱們寫到,孔子祖上是商朝貴族,是殷的後代,根據史料查知,商朝的王族為子姓,因此,孔子也是姓子的。

《孔子家語·本姓解》里寫得很清楚,孔子家族傳到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的時候,已經「五世親盡」,也就是說,孔子的家族已經經歷了五代,應當自立門戶,另立一族了,既然都要分家了,那就得取一個好的氏,孔子家族一商量,就用族長孔父嘉的名號作為氏,至此,才正式有了孔氏家族。

可能還是有人會問,既然從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開始就已經有了孔氏家族了,為何孔子的父親要叫叔梁紇呢?

原因很簡單,春秋戰國時期,是姓氏分離的關鍵時期,當時人的稱呼其實是很混亂的,有稱呼姓名的,有稱呼氏名的,有稱呼字名的,還有直接稱呼名的。

下面我們可以簡單地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會明白了,我們很熟悉秦始皇,對於他的稱呼,我們採用的就是姓名的形式,其實秦始皇嬴姓趙氏,叫做趙政也是沒毛病的。

再比如我們很熟悉的詩人屈原,就是氏名的形式,其實屈原是羋氏屈姓名平字原,當時他的名字應該叫做屈平,後世人表示尊重,稱呼他的字,屈原。

再比如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父親叔梁紇,都是稱呼字名的,其實孔父嘉,字孔父,名嘉;叔梁紇,字叔梁,名紇。

在有些時候我們還是直接稱呼名的,比如夫差、勾踐等等,如果覺得彆扭,可以加入官職,吳王夫差、越王勾踐。

說到此處,大家應該明白,孔子的父親為什麼叫叔梁紇了吧。先秦時代,中國的姓氏文化十分混亂,大家很多時候都搞不清某某特別重要的歷史人物究竟姓什麼,叫什麼。這是很正常的,多加了解,你會發現,姓氏文化也是一項有趣的研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abc0b8b99d70e95721f5d185a77c1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