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厲害的人,大都會停止這三種低級思維

2023-08-07     江左梅娘

原標題:真正厲害的人,大都會停止這三種低級思維

文\碧丹

01.停止脆弱

「反脆弱」這個詞,是塔勒布在同名書籍《反脆弱》中提出來的。

一個玻璃杯摔到地上後,碎了;這個玻璃杯具有較強的「脆弱性」;

一個紙團摔到地上,不會摔壞,可能還會彈起來,這個紙團具有「堅韌性」;

一個桌球摔到地上後,不但不會摔壞,還能彈起來,這個桌球就具有「反脆弱性」。

在古代,反脆弱能力給後人樹立了良好榜樣的,范蠡當之無愧。

被稱為春秋末期第一完人的范蠡,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還是一個優秀的商人,被稱為「商聖」。

范蠡輔佐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之後,讓勾踐一舉滅掉了吳國,而范蠡也成功地當上了「上將軍」,實現了人生的逆襲,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而身居高位的他,卻在這時選擇功成身退,棄政從商,換一種人生的活法。

在他從商的19年,他兩次從頭開始創業;

第一次,他先去了齊國,改名換姓,索性在海邊結廬而居,一邊開荒耕種,一邊做海產買賣。沒幾年就積累了萬千財富。

儘管實現了財富自由,但是范蠡並沒有把金錢看得特別重要,而是仗義疏財,布施給當地的老百姓,讓老百姓生活無憂。

第二次創業,范蠡選擇陶這個地方做貿易生意。他有一個經商口訣,「人棄我取,人取我予,順其自然,待機而動。」

憑藉這種經商智慧,通過幾年的努力,范蠡再一次富甲天下,也因此被世人稱為「陶朱公」。

縱觀范蠡一生,他的反脆弱思維,讓他身處亂世,卻能遊刃有餘,不受制於他人與世事。

他棄楚投越,矢志不渝地效忠越王勾踐,讓他成為天下霸主,展示了他身處劣勢,借勢而為的眼光;

當他一躍成名以後,卻又再次讓自己陷入被君王忌憚的險境,幸好,他明智地選擇了功成身退,保住了寶貴的生命。

當他回到民間,卸掉功名利祿,人過半百了,卻又居安思危,選擇東山再起,反脆弱又讓他棄政從商成為一代商家富豪,繼續救世救民,造福百姓。

范蠡終其一生,都不曾被環境所拘,不曾被自己人性的弱點所役,他永遠在思危,思變,讓自己始終處於強者的路上。

樊登曾說:

「混亂,多變才是世界的常態,我們要學會擁抱不確定性,正確地面對它,才能成為自己命運的掌控者。」

是的,真正的強者,是擁有反脆弱的能力,反脆弱才是這個世界的高階生存之道。

02.停止焦慮

作家李尚龍說:

「一個總是充滿著恐懼,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焦慮的人,很難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沒錯,可是曾有一條數據顯示:

根據谷歌搜尋引擎趨勢顯示,自2004年以來,焦慮一詞的搜索頻率增長了300%。

聽到之前成績不如你的同學升職加薪了,想到離升職還遙遙無期的自己焦慮了;

聽到同齡人交了有房有車的男朋友,想到還在單身的自己焦慮了;

聽到創業的朋友賺錢了,還在職場生存期的你焦慮了······

張朝陽曾經因為自己患有焦慮症影響多年,一度無法進行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他一方面要在內心接受自己是個焦慮症患者,另一方面求助心理領域內的專家尋找解決方法,自己在那段時間大量查閱心理精神方面的書籍,希望能夠在書中可以找到焦慮的答案。

直到後來,他才找到了對抗焦慮的方法。

焦慮是什麼?焦慮其實是對未知的失控感,焦慮的進一步情緒是恐懼,焦慮的反義詞是「具體」,也就是說,任何事情只要把它具體化,焦慮感就會被具體的行動取而代之。

正如張朝陽所說:「當你覺得焦慮的時候,最重要的是接受它,無視它;讓焦慮的感受難受就難受,你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你就努力去做你更重要的事情,你應該有你的責任,去承擔你的責任。完成有意義的工作和生活。」

沒錯,莫言《晚熟的人》的書中說:

「焦慮的本質,其實是沒有守住自己的節奏;別人厲害,那是別人的事;明天怎樣,那是明天的事。」

是的,過度焦慮,會拖垮一個人的人生。

而唯有行動,才能破除焦慮;

學會接納情緒,直面負面情緒,學會和焦慮和平共處,生活才有鬆弛感。

守住自己,不因焦慮而打亂自己的生活節奏,才是人生最高級的活法。

03停止內耗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網友分享了她的經歷,引起了我的共鳴。

在一個周末的早上,她在刷朋友圈的時候看到一個同事發了動態,一條生日的朋友圈;下面有無數的點贊和祝福,她也在評論區用心的寫了生日祝福。

接下來的情景就是視線離不開手機,一會看看她有沒有在評論區里回復,一會刷刷視頻,左顧右盼也沒有等到她的回覆。

就這樣的狀態持續了一段時間,她陷入了沉思:難道她不喜歡我嗎?是不是最近做了什麼事讓她不開心了?

這就是一條朋友圈引發的精神內耗。

英國國民級心理諮詢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里說:

「沒有一種批判性比自我批判性更強烈,也沒有一個官比我們自己更嚴苛。」

一個人最大的精神內耗,是不放過內心那個完美的自己;

精神內耗嚴重,不僅會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還會影響工作和人際交往。

而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具有「反內耗」體質的。

日本93歲的恆子奶奶說:

「即使你不喜歡工作,也沒有關係,儘可能去做總比瞎想強。」

是的,過多的空閒,有時會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比如無聊、倦怠、甚至焦慮,所以,「適當的忙碌」狀態會比較好。

恆子奶奶就是這樣的人。雖然。她的身高只有1米48,體重80斤。

但在90歲高齡,她卻寫下了《人間值得》這本書,追溯這位身材矮小,體型偏瘦的小個子女人,你會發現,她擁有著傳奇的一生。

她是一名從業70年的資深心理學專家,一直到88歲前,每周堅持工作6天,90歲仍然未退休,每周工作4天。

恆子奶奶一生都在為生活奔波,工作她並非熱愛,只是要解決生存問題,養小孩。

她還有一個酗酒的丈夫,只能靠自己養家餬口,她並沒有遠大的志向,只是希望通過自己努力解決女兒的溫飽,所以她一生專注於工作,雖然有一個酗酒的先生,但是她用自身的行動體面地度過了一生。

其根本原因就是,她從不內耗,不去強求老公為他而改變,而只是把更多的精力關注在自己最在乎的事情上。

04.梅娘說

羅曼羅蘭說: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是的,真正厲害的人,都會用堅強的意志,去將生活的苦難化作精神養分。

真正的強者從來不是沒有脆弱,沒有焦慮,沒有內耗,而是,她總是敢於打破生活的桎楛,不管生活拋給她什麼難題,她永遠會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

要相信,生活給與你的一切困難,都是你生命的養料,都會成為你的勳章。

停止脆弱,反思自己的現狀,用行動去接受生命中的挑戰,你就開始變強了;

停止焦慮,立刻開始行動,把時間和精力都聚焦在實現自身價值,你就開始鬆弛了;

停止內耗,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把目標放在重要的事情上,你就會越活越好了。

心理學家黃仕明說:

「生命像一條河流,攜帶著不同的體驗流經我們每個人,只要活著,我們將會重複地經歷著快樂,悲哀,恐懼,焦慮,脆弱,喜悅,內耗……我們的內心,總會與各種情緒碰撞。」

往後餘生,願你做一顆積極的種子,斬去多餘的消耗,劍鋒直指曙光,將一切困難化成轉機,讓春山可望,未來可期。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aa84caa35d97c6f9ac5723c47cef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