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明知妲己是妖魔,紂王為什麼寧願眾叛親離,也要將她留下?

2023-08-23   楊角風發作

原標題:封神:明知妲己是妖魔,紂王為什麼寧願眾叛親離,也要將她留下?

隨著《封神第一部》的熱映,有關該部電影的討論也越發強烈起來,尤其是影片中的紂王和妲己,給人印象深刻。

不管是歷史上,還是《封神演義》,亦或者各種電影、電視劇中,紂王都不是一個後知後覺的人。也就是說,紂王是知道身邊的妲己不是正常人,乃妖怪所化。可是,為什麼紂王為了她,寧可弄到眾叛親離,妻離子散的地步,也要保她呢?

還是說,紂王此舉背後,另有隱情?

楊角風談《封神》第2期:明知妲己是妖魔,紂王為什麼寧願眾叛親離,也要將她留下?

一、

關於妲己是妖怪所化這種事啊,主要出自明朝小說《封神演義》中,受此影響,再出現妲己,全都是九尾狐形象了,連遊戲中都是。

蘇妲己不是妖怪,她就是一個小女孩,一個被父親冀州侯蘇護進獻給紂王,換取生存空間的犧牲品。本來在歷史上都不會留名的人物,卻因為嫁給了紂王,而聲名遠揚。又因為紂王成了大商的亡國之君,這才讓妲己頂著「紅顏禍水」的名號,見於各種史書和神話傳說中。

《左傳》中就有記載:

「夏以喜,殷以妲己,周以褒姒,三代所由亡也」

更可笑的是,夏商周三個朝代的滅亡,很多書中給出的理由是「笑」!

對,你沒看錯,《帝王世紀》中說妹喜喜歡聽絲綢斷裂的聲音,於是夏桀閒來無事就撕絲綢玩;《列女傳》中說,妲己最喜歡聽人的慘叫,於是商紂王沒事就用「炮烙之刑」對付臣子,聽他們慘叫;褒姒就更厲害了,這個姑娘笑點比較高,周幽王為了逗她笑,沒事就點烽火玩。

就因為她們太過美麗,導致帝王被美色迷戀,從而不理朝政,或者為了博美女一笑,干出一些傷天害理之事。這也就導致,幾千年來,每每遇到亡國敗家的事情出現,總會揪出個女子擔罪,連魯迅都看不下去了:

「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會安漢,木蘭從軍就可以保隋;也不相信妲己亡殷、西施亡吳、楊妃亂唐的那些古老話。」

二、

那麼,在《封神演義》中,蘇妲己都乾了哪些壞事,最終下場如何?

蘇妲己原本是一個「五講四美」心地善良的小女孩,可惜就因為長得太過美麗,被千年狐狸附了身。就像《西遊記》一樣,我們每次提到白龍馬,並不是指唐僧剛出長安時騎的那匹馬,而是半路被小白龍吃掉後,重新變出來的馬。

同樣,因為紂王去祭祀女媧,一時心潮澎湃,文思如泉湧,從而作詩一首讚美女媧娘娘。沒成想被娘娘懷恨在心,有心想一巴掌拍死他,又因為天命難違,遂派出了千年狐狸去迷惑這個紂王。

九尾狐嘛,自然得有個立身之地,於是蘇妲己不幸被選中,成了「龍馬」:

「凡馬怎去得了西天取經,需要是龍馬才行!」

是啊,凡人哪裡能完成迷惑紂王的差事,得是九尾狐變成的蘇妲己才行。況且,這九尾狐乃軒轅墳三妖之一,已修煉千年,實力強悍。就這樣,蘇妲己從一個童叟無欺,溫柔善良的小女孩,搖身一變,成了禍國殃民的女妖,跟商紂王一起,乾了很多慘絕人寰之事。

當然,蘇妲己的下場也不怎麼好,原本女媧娘娘說的,去迷惑紂王,使得大商滅亡,就能讓她修成正果。可惜,因為她的嘴巴不把風,透露了女媧娘娘跟她私下裡的約定,結果慘遭滅口。

人家商紂王死後還能被封為天喜星呢,而蘇妲己,也就是九尾狐不僅修為全無,連魂魄都被打散,徹底消失了。

三、

那麼,蘇妲己都乾了些什麼,為什麼最後連女媧娘娘都不保她了呢?

按照書中的說法,這個蘇妲己可太壞了,不僅讓紂王為其修建鹿台和鹿苑,還在全國各地搜羅奇珍異寶,珍禽異獸,供她跟紂王玩樂。

而且,蘇妲己畢竟是九尾狐變的,對人類的一切都好奇。她見有年輕人敢從冰面上光腳前行,而老人卻不敢,就認為這個年輕人的腳有特殊之處。於是,硬是派人去砍掉了人家雙腳,拿回來研究為什麼不怕寒凍。

還有一次,她見到一個懷孕的女子,就非常好奇這個女子的肚子裡是男孩還是女孩。硬是把這個女子抓來,提前給做了開腹手術,可想而知,這個女子和腹中胎兒有多慘。

不僅對待這種無權無勢的人,蘇妲己毫無同情心,連一些權貴,比如王叔比干,她非要看看人家肚子裡是否長著一顆「七竅玲瓏心」。結果,比干硬是被挖了心,沒有心的比干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意願,被一顆「空心菜」提醒一番,驟然倒地。

除此之外,蘇妲己還是酷刑的發明家,跟紂王一起發明了炮烙之刑,不管是歷史上,還是演義中都有:

「膏銅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輒墮炭中,妲己笑,名曰炮烙之刑。」

還有蠆盆之刑,姜皇后被害後,她宮裡的嬪御七十二人,不肯光著身子跳舞,就被推進了放滿毒蟲的坑中,紂王還夸妲己:

「要不是愛妃的妙計,不能滅此叛妾!」

四、

那麼,在《封神演義》中,紂王知不知道自己什麼的愛妃是九尾狐所化?

因為蘇妲己太過胡作非為,違背了女媧娘娘所說的不可殘害眾生要求,再加上逃命時供出了女媧娘娘,最終被陸壓道人的「斬仙飛刀」殺害。

既然蘇妲己如此亂來,違背了做人的基本道德,紂王為什麼還喜歡她,為了她,甚至到了眾叛親離,妻離子散的地步?

也很簡單,一方面,蘇妲己確實漂亮,畢竟九尾狐所化,即使跟了紂王二十多年,卻依然青春靚麗,容貌常在。男人嘛,至死是少年,誰不喜歡青春永駐,永遠年輕漂亮的女子呢?

當然,如果妲己僅僅是單純的漂亮,也不可能長久維持恩寵。畢竟紂王想要什麼樣的女子找不到,他要想要年輕漂亮的,那也是比比皆是。所以,蘇妲己絕不是一個花瓶,她還有很多過人之處,讓紂王為之迷醉。

比如,蘇妲己才華過人,能歌善舞,還會編舞,沒事就想著法兒的編舞哄紂王開心;再有,蘇妲己還懂設計,不僅會設計服裝、服飾,還會設計炮烙的圖紙啊,鹿台的圖紙等;還有,蘇妲己善解人意,也知道就算是山珍海味,老是吃也會煩。於是跟喜媚共侍一夫,為了讓自己的引薦能成功,還特意將自己的面容變得暗淡一些,讓喜媚更靚麗一些。

果然,紂王看到喜媚後,眼珠子都變綠了,看看妲己,看看喜媚,心裡暗想:

「但得喜媚同侍衾枕,便不做天子,又有何妨。」

五、

而且,蘇妲己是妖這件事,紂王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在蘇妲己剛進宮沒多久的時候,就被悲天憫人的雲天子發現了,當時他見到了一道妖氣直衝雲霄,他就在嘀咕了:

「此畜不過是千年狐狸,今假託人形,潛匿朝歌皇宮之內,若不早除,必為大患。」

為此,他特意給了紂王一支松木劍,並掛在分宮樓上,只需要連掛三天,宮裡的妖就完犢子了。事實上,妲己見到松木劍後,一下子就暈死過去。後來她向紂王解釋,自己乃深閨嬌弱小女子,走著走著路,突然腦袋上出現一把劍,所以受驚嚇,病了。

就算一開始紂王聽信了她的話,可是後來的蘇妲己心理素質何其強大,啥樣的酷刑沒見過,紂王只需要稍微動動腦筋,就明白蘇妲己是妖了。

還有一次,黃飛虎的鐵嘴神鷹,發現現了原型的狐狸在偷吃人,當著眾人的面將其抓傷。等紂王回宮之後,發現蘇妲己臉上也有同樣位置的抓痕,但是她卻說是被海棠樹枝刮傷的。

甚至,王叔比干在一次陪酒過程中,也突然發現了狐狸尾巴,知道自己面前的這個妲己乃妖怪,為此還懊惱不已:

「我身居相位,反見妖怪叩頭,羞殺我也!」

在這麼多證據面前,紂王就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到後來,誰再敢提妲己是妖怪,他就砍了誰的頭。

六、

說白了,紂王跟女媧娘娘一樣,都是把妲己當成了替罪羊,待時機成熟之後,推出去頂罪。

道理也很簡單,紂王獲得王位,是動了一番心思的,不然的話,在當時「兄終弟及」,以及「傳嫡不傳長」的制度下,他根本就沒可能即位。他當上紂王之後,需要鞏固自己的權力,剷除異己。

之前商朝祭祀,都是用的外部落的俘虜啊,或百姓。畢竟那時候生產力不夠強,一旦抓到俘虜,養又養不起,放又不能放,那就只能用來祭祀上天和祖宗了。等到商紂王上位以後,他要改變這個現狀,不想再祭祀上天,只想把自己抬上神位。這才有了紂王的父王帝乙,和他自己帝辛,並且把祭祀給固定成標準的流程了,什麼時候,規模大小都做了要求。

這樣一來,原本掌握祭祀主動權的那些神職人員,以及他們背後的商朝貴族們就不樂意了。於是,紂王又藉助消除異己的方式,宣布祭祀的等級升高,獻祭的人地位越高,效果越好。

就這樣,紂王在位這些年,完成了清洗內部的行動:

「醢九侯、脯鄂侯、囚西伯、剖比干。」

當然,因為他的這些舉動,也讓商朝的部分貴族貌合神離,明里暗裡跟反對勢力勾搭,並最終助成了武王伐紂。

當然,那是後話,但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那樣,紂王需要給自己的行為找個解釋啊。恐怕,沒有比受妲己蠱惑,自己一時糊塗,才枉殺了這些大臣這個理由更符合了。

七、

那麼,在最近熱映的《封神第一部》中,紂王為什麼也不願意除掉妲己呢?

事實上,紂王還不是紂王,還叫殷壽的時候,他並不好色。他手下的那些質子們,也是心軟,沒能及時殺掉妲己,從而被殷壽帶到了其大帳內。

在大帳里,殷壽麵對妲己的美色誘惑,並不為所動,並問她:

「你知道叛臣之女有什麼下場嗎?」

是啊,叛臣之女,就像那個叛臣之子一樣,是會被殺掉的。因為妲己在殷壽看來,不過是一個俘虜罷了,把她殺了還能鼓舞士氣。可是他萬萬沒想到,這妲己一句話也沒說,就過來舔了一下殷壽的傷口。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這個傷口竟然是奇蹟般的癒合了,這才讓妲己逃過一劫。

這時候的殷壽一方面想留著這個醫療箱,畢竟常年帶兵打仗在外,磕磕碰碰在所難免,有妲己在,修補傷口還是挺快的。其次,因為妲己舔了殷壽的血,成了最懂他的人,也知道了他想要什麼,所以她才說,將助大王成天下共主。

殷壽是帶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將妲己帶回朝歌的,他倒要看看妲己怎麼幫助自己成為天下共主?

沒想到,回到朝歌之後,妲己施展媚術迷惑兄長殺掉了父王,也就是帝乙。這也給了殷壽機會,讓他可以名正言順地殺掉兄長,繼承王位。

這之後,妲己就被殷壽藏在了摘星閣,既沒有殺她,也不允許她在大庭廣眾之下露面。

八、

紂王已經利用妲己登上了王位,按理說,妲己也到了該被鳥盡弓藏的階段,為什麼卻沒能發展下去呢?

因為紂王孤獨!

顯而易見,這個殷壽年輕的時候是不受父王待見的,在外面拚命廝殺的是他。享受其勞動成果的人卻是父王,以及那個趾高氣昂坐在閱兵馬車上,對其指指點點的王兄。

因為在當時的商朝,殷壽的身份是註定的,他當不上大王。所以,他仇視規則,不信什麼人的命天註定的說法,他定要像祁同偉一樣,勝天半子!

直到他遇到妲己之後,他的這種情緒才真正發泄出來,並將其視為了知己。而且,就算他藉助妲己的力量,完成弒父殺兄,並問鼎權力頂端之後,這種情緒並未排解出去。因為,王叔比干說上天要責罰大商,只有紂王自焚獻祭,才能消除這個魔咒。甚至在紂王看來,自己的兒子殷郊,也不想讓自己活下去,並且還覬覦王位。

這時候的紂王,就需要認同感,而這種認同感的獲得,沒有比自己培養這麼多年的質子更合適了。因此,才有了紂王讓手下的四位質子,親手了斷親生父親的戲碼:

「誰敢殺了你們的父親,誰就能繼位。」

其實就是紂王在粉飾自己弒父殺兄的行為,他要從質子裡面選出自己的鐵桿擁護者,價值觀認同者,事實上他確實成功了。在場的每個人都看到了,聽話的是什麼下場,不聽話的又是什麼下場?

九、

等到四大伯侯洗牌,質子團上位,自己獨掌大權之後,紂王又起了殺掉妲己的念頭。

這段戲很有意思,原本紂王跟妲己在泡溫泉,本該是香艷無比的場景。可惜紂王看著妲己的眼神,卻充滿著迷惑與不舍,顯然他又起了殺意,不然的話妲己不會說:

「這麼美的身體,殺了豈不是可惜?」

原本紂王還在猶豫呢,沒想到姜王后殺到,原本妲己是不介意大家一起享用紂王,甚至還邀請她一起同樂的。可惜,姜王后恨紂王殺掉了其父親東伯侯,也認為是這隻妖怪搞的鬼。

原本妲己不想殺人,但是姜王后竟然拔掉了妲己的簪子,這個簪子是用來扎頭髮的,其實九尾狐的九條尾巴就附著在頭髮上。狐狸嘛,誰要是動它尾巴,它自然要拚命,這才導致了姜王后的死。

有了這個舉動,紂王是打算殺掉妲己的,但是妲己又說了一句話,讓他陷入了痛苦的選擇之中:

「和我共享長生,永享極樂。」

同樣,紂王雖然留下了妲己,但是並不相信她說的共享長生一說。

等到了祖宗靈位前,比干不惜用挖心來驗證妲己是狐妖,並讓紂王當著列祖列宗的面殺掉妲己時,紂王才突然暴怒!

是啊,列祖列宗要真為了我好,為什麼出去賣命的是我,坐享其成的是他們?

列祖列宗要真為了我好,為什麼不保佑我大商,非要用我的命去獻祭?

列祖列宗要真心為了我好,為什麼要殺掉我的知己,一心為我好的妲己?

十、

暴怒之下的紂王,也不管什麼天命不天命,祖宗不祖宗了,在牌位前就跟九尾狐滾在一起了。

用網友的話講,紂王這不是在玩妲己,他這是在「太陽」自己的八輩祖宗!

說白了,紂王一開始確實不想留妲己,他把妲己藏在摘星閣,就是因為還有那麼一點羞恥心,也知道這樣做不太好。

可是,有一天,殷郊闖了進來,一眼就識破了自己內心的小骯髒,一種羞恥感也湧上心頭。這是一種自己的秘密被撞破的惱羞成怒,這才導致他巴拉巴拉一頓痛罵自己的兒子。

再到後來,他殺掉東伯侯之後,知道姜王后肯定痛恨自己,肯定會聯合殷郊逼自己退位,這才默許了妲己幹掉了姜王后。

等到比干又逼著自己殺掉知己,又逼著自己自焚獻祭之後,他徹底爆發了,管他什麼天譴不天譴,就算他獻祭了,祖宗就能饒了他嗎?

別忘了,父王就是被自己殺掉的,自己已經走上這條路了,哪裡能回頭?

橫豎都是死,乾脆活得痛快一點吧,於是紂王再也沒有羞恥感了。也不顧倫理道德,直接在祖宗牌位前辦事,直接當著伯邑考的面,跟妲己雲來霧去。

而妲己也終於放下了戒備心,知道紂王不會再殺自己了,從而放肆在雨中大笑。

從此之後,紂王跟妲己再也不管不顧了,在他們沖頂的過程中,神擋殺神,佛擋殺佛。不聽話的,一概處死,想跟我分享妲己,想在我身上動心思的,我把他做成肉餅,喂他父親吃。

妲己,何嘗不是另一個紂王啊,只不過把他的放肆給激發出來了而已。在絕對權力面前,天譴算什麼,祖宗又是個什麼東西?

是啊,你們說天譴就是天譴,說妲己是妖她就得是妖,我不答應:

「你們說她是妖,我還說她是祥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