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遊客沉浸式感受中國文化魅力

2024-10-19     金羊網

外國遊客在「非遺彝繡秀北京」活動期間體驗佩戴彝繡工藝品。翁奇羽攝(人民視覺)

入境遊客在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到達大廳設立的攤位前駐足,了解文創產品。新華社記者 陳愛平攝

沿著北京中軸線,遊覽古建築群;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近距離參觀兵馬俑;在麗江古城,感受多彩民俗風情……一段時間以來,「中國游」成為海外社交平台的熱門話題。許多外國遊客來中國文化古蹟觀景覽勝,在社交平台分享他們的旅行體驗,吸引大量海外網友跟帖熱評。

文化和旅遊部數據顯示,今年1—7月,外籍人員來華觀光達572.2萬人次,同比增長403%。中國旅遊研究院入境遊客滿意度專項調查顯示,超六成受訪者將體驗中國文化作為來華旅行的主要目的。文化和美好生活體驗構成中國入境游的核心吸引力。

中國「去過一次還想去」

不久前,來自摩洛哥的希沙姆沿著北京中軸線進行了一場漫步。從景山公園萬春亭到宏恩觀,一路上,多座標誌性建築描繪出「古都之脊」的風貌。「這條旅行線路非常令人驚喜,能體驗到歷史遺蹟與現代生活的交織融合,真是妙不可言。」他說。

「我非常喜歡這裡!參觀遊覽的體驗非常好。」羅馬尼亞遊客博德納爾剛剛結束他在西安、成都、重慶等多個城市的旅行。在他的手機相冊里,有許多他拍下的秦始皇兵馬俑照片和亭台樓閣的古建美景。「因為太喜歡中國,今年年底我計劃再去中國一次,到深圳等更多地方去看看」。

在雲南,波蘭遊客伯納黛特用2周時間遊覽了多個古城。「我了解到,雲南位於中國西南部,這裡是白族、瑤族等許多少數民族的家。」她說。在昆明,伯納黛特換上了少數民族的服飾,體驗了一把當地民俗文化風情。「從大理,再到麗江古城,這絕對是場令人驚艷的旅程。」她說。

多家旅遊平台數據顯示,「十一」假期期間,入境游訂單量同比增長六成左右,許多城市成為外國遊客的熱門目的地。攜程旅行不久前發布的《2024年國慶旅遊消費報告》顯示,「十一」假期期間,攜程入境游日均人次增速近80%,超50%的外國旅客在中國停留超過7天。

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不久前發布「入境遊客喜愛的十個景區度假區」榜單,故宮、慕田峪長城、秦始皇兵馬俑等名列其中。此外,雲南麗江古城、上海朱家角古鎮、浙江烏鎮等也入選「入境遊客喜愛的十個名城古鎮」榜單,成為外國遊客來華旅遊的熱門目的地。

「越來越多遊客領略到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魅力。」法國《20分鐘報》報道稱,外國遊客在中國探索豐富多彩的風土人情,加深了對中國的了解。還有一些遊客因為《黑神話:悟空》遊戲火爆,打卡山西古建築。不少外國遊客表示,中國「去過一次還想去」。

「文化+服務」提升旅遊吸引力

「中國游」的魅力來自何處?分析表示,持續優化的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是原因之一。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首都文化和旅遊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厲新建表示,近年來,中國各地採取許多創新性舉措,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越來越多「有意思」的文化旅遊產品,使「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煥發出持久魅力,為國內外遊客提供「有意義」的文化旅遊體驗。

中國旅遊研究院近期發布的《中國入境旅遊高質量發展報告》顯示,入境旅遊作為中國現代旅遊服務業的開端,是衡量中國旅遊競爭力水平的重要標尺。2024年上半年,中國入境旅遊恢復發展的態勢持續向好,中國優質的旅遊資源和傳統文化得到更多遊客青睞。

「文化是吸引國際遊客入境游的『超級實力』。」世界文化城市論壇副總監伊莎貝拉·華倫蒂尼在日前舉辦的2024世界旅遊合作與發展大會上表示,博物館和傳統藝術等文化資源,是旅遊目的地的重要競爭力。

「中國游」的火熱,也得益於便利設施的持續優化。

日前,北京市實施境外銀行卡刷卡過閘乘坐地鐵服務「滿月」,外卡過閘業務累計進站量已超過3萬人次;上海計程車和地鐵站配備外卡POS機,支持外卡支付;成都、西安等8個城市也正試點便利來華人員支付的新舉措。

截至目前,中國已同24個國家實現全面互免簽證,對16個國家實行免簽入境政策,對54個國家實行72小時或144小時過境免簽,外國遊客來華流程不斷簡化,在華體驗不斷優化。

「為滿足國際遊客多樣化需求,中國採取一系列措施提升旅遊服務質量。」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稱,移動支付、在線預訂等現代化服務在旅遊領域應用廣泛,為外國遊客帶來便捷高效的旅行體驗。

「中國出台便利外籍人員來華政策措施,持續優化入境免簽、過境免簽等政策,推動外籍人員來華數量不斷攀升。藉助這些優惠政策,中國為外國人來華旅遊提供了更多機會,也向外國遊客更好展示了中國的國際文化形象。」厲新建說。

「中國游」熱度延續

「我想11月底去中國,有什麼景點推薦嗎?」「我和家人最近想去中國,可以參考你的行程規劃嗎?」「在中國,住酒店買景點門票有沒有優惠?」在海外社交媒體平台上,許多外國網友和博主持續通過發布短視頻、圖文遊記等形式分享自己的在華見聞。不少外國網友跟帖評論、諮詢攻略,表達近期來中國旅行的願望。

這幾天,結束了在中國的旅程後,博德納爾也加入了「曬攻略」行列。他在海外社交媒體上「中國旅遊和簽證」的話題標籤下,分享了自己的行程規劃、預算清單以及購票和預訂酒店等實用指南。他寫道:「我根據社交媒體上各國旅行者分享的攻略,順利完成了自己兩周的旅行。現在,我也將規劃共享出來。歡迎對中國游感興趣的人向我諮詢。」

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外國人來華旅遊持續升溫。「十一」假期期間,外國人出入境達101.4萬人次,同比增長37.2%。

「您是否正在計劃前往這個幅員遼闊的國家進行『夢想之旅』?我們整理了一份指南,回答了有關中國旅行的一些最常見問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不久前發布了一份詳細報告,介紹了如何申請中國簽證、如何設置移動支付、去中國旅遊前可下載的實用應用程式等信息。報道稱,有外國旅客在到中國旅遊後改變了對中國的看法並開始計劃下一次的在華旅行。

「我來過中國很多次。中國非常迷人,歷史源遠流長。中國在推動入境旅遊方面具有巨大優勢。」亞太旅遊協會主席彼得·西蒙近日表示,希望中國旅遊產品持續增加文化互動性和新穎性,讓遊客獲得本土文化的深度體驗。

「期待外國遊客來中國體驗更多『有意思、有意義』的文化旅遊產品,領略中國豐富的旅遊資源與深厚的文化底蘊。相信在此過程中,一個開放、自信、文明、安全的中國也將展現在更多外國朋友面前。」厲新建說。(記者 林子涵)

編輯:鄔嘉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a6010185a3d93befe7ceefcef8d5ad9.html







翁城日記 711

2024-11-05









翁城日記 709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