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經過近二十年的高速發展,房價也是水漲船高,幾年時間翻倍的那是小菜一碟,資本是逐利的,很多社會資金也在持續介入房地產行業中,前些年,開發商隨便開發一個樓盤,都能賺上幾億,早期介入的房企賺得盆滿缽滿,但隨著國家對樓市調控政策的不斷加碼,特別是對房地產行業資金的管控以及融資環境的收緊,隨著信貸、信託、發債等政策的不斷收緊,開發商的好日子也到頭了。眾所周知房企是高負債型企業,資金密集型產業,房企對於資金的需求量一直都很大,需要大量的融資才能夠運轉起來,國內大多數房企資產負債率在75%到85%之間。
據悉,截至到2018年年底,我國房地產企業負債高達20.3萬億元,現在融資成本也越來越高,每年光這些融資利息都要幾萬億,另據《證券日報》報道,截至9月30日,126家A股上市房企有息負債合計超過3.4萬億元,同比上升7%。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A股總體房企凈負債率為102%,較2018年末上升6個百點分。很多房企都是借貸在搞開發,當下的信貸環境的嚴厲收緊等於遏制住了房企膨脹的咽喉,那種依賴於市場,靠天吃飯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了。現在房企當務之急就是增加營收,去緩解債務壓力。很多人可能會問,房價那麼高,房企怎麼會破產,隨便開發一個樓盤可賺上幾億甚至幾十億。房企:一言難盡,都是高槓桿惹的禍。資金是房地產企業的「命脈」,資金鍊一旦崩裂,無異於命運斷送,企業自然也將無法生存。而現在樓市風向已變,大家都在持幣觀念,即使房企大幅促銷作活動,送裝修送車位送豪車,但應者寥寥無幾,樓市的金九銀十也已不靈,接盤俠難覓!
今年以來隨著樓市調控的不斷深入,房價也漸漸穩定了。識時務者為俊傑,這二年一些排在地產行業頭部的大佬們也開始紛紛尋求轉型之道,恆大許家印轉行去做了新能源汽車,SOHO中國潘石屹夫婦選擇售空國內的地產資源,轉而投資國外,王健林也趁機賣掉了萬達,轉行做了文旅。要麼轉型要麼倒閉,有些開發商不能也不能有自我突破資金壓力的能力,最後只能淪為「活下去」的負累。
人民法院網站顯示:截至到目前為止宣告破產的房企已經增加到439家,而截至到10月30日,是410餘家,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長,未來或將有更多的房企倒下。據經濟觀察網最新消息,11月11日國購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國購投資)發布了《關於法院裁定受理國購投資有限公司及下屬公司重整申請及指定管理人的公告》。由此也宣告,安徽最大的房企總負債超120億後破產,進入重新洗牌洪流中。這家房企還是安徽最大的房企,去年國購投資有限公司在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中排名第69位,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具備強勁實力的房企卻難逃「噩運」,走上了破產之路。據悉,截止到去年年底的時候,國購投資有限集團單體資產總額是120.08億,總債務卻高達126.34億元。
其實今年,不僅僅是國購投資有限集團一家有實力的房企爆雷,就連曾經的「華南五虎」雅居樂的富力地產都爆雷了。
房子真的值不了多少錢,建築成本才二千來塊,磚水泥鋼筋,也沒啥科技含量,但房價攀上了金融屬性,儼然成了投資品,炒買炒賣,房價動輒都是每平上萬甚至幾萬,物極必反,漲至天際的房價也該歇歇了。一些魚龍混雜專門靠行業靠天吃飯的房企也混不下去了,其實房企破產也是一個優勝劣汰的洗牌過程,就像手機企業的命運一模一樣,以前幾百個品牌,但現在能活下來的能有幾家,真正出名的不會超過10家。預計未來融資渠道很難放鬆,房企「破產潮」將至,如沒有積極修煉自身內功,爭取上規模上品質,加快回款,縮短結轉周期或者資本手段去降低槓桿,等待它的肯定就是關門倒閉。小編拋磚引玉,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各抒己見,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a4VcG4BMH2_cNUg3m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