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野去近期文章末尾的動圖從地松鼠變成了一種貓科動物,它就是被譽為「動物界表情包大佬」——兔猻!
兔猻這種小型貓科動物,因其罕見、珍稀的原因很少出現在大眾的視野里。這也是為什麼難得的幾張照片還被網友做成了表情包,在網上流傳。
今年的WPY(國際野生生物攝影年賽)獲得哺乳動物組別冠軍的照片也是兔猻,是中國攝影師李善元拍攝的,這也證明了兔猻在野生動物攝影界的價值!
阿騰去年去了趟三江源,就想看一眼這高原表情包三傑——藏狐、雪豹和兔猻,結果藏狐只瞄到一眼,雪豹和兔猻連影子都沒瞧見。最後只好留步西寧動物園解解饞了。
令人嫉妒的是,我們的產品經理Allen,今年在青甘線考察的時候,途徑曲麻萊,在路邊就拍到了兔猻,而且是一家子!
這是要搶Jerry蜀黍飯碗的勁頭啊。下面讓我們來拉一下仇恨,看看Allen與兔猻相遇的故事:
與兔猻相遇的故事
一直以來,我都有著強烈的第六感(阿騰:奇怪的第六感),相比雪豹大爺(雪豹:誰說我長得像大爺),我跟兔猻哥(兔猻:大哥罩你)更有緣份。
在曲麻萊海拔4200米的藏式小旅館裡輾轉反側的那個夜晚,同行的父母兩人一個受了寒產生了輕微的高反,一個沒睡好一直頭痛。於是第二天清晨,便一早出了城趕路去往海拔低一些的鄉鎮。一路上,一方面車速不敢太慢,怕父母難受,一方面又忍不住墊著剎車,只因曲麻萊縣城附近的高山草甸,擁有著極為豐富的青藏高原特有野生動物資源。
鼠兔、旱獺自不言說,滿地亂竄;
大鵟、隼更是幾乎占滿了每根路旁的電桿之上;
草場上的小藏狐正在跟著媽媽學習怎麼捕獵;但最令人心動的,是因為修路而產生的大片亂石區,這實在太適合兔猻的生存!
接近一個多小時的心理折磨之後,那一幕終究還是發生了。50km/h的車速,腦子都沒來得及反應,腳下就本能地踩了急剎,山坡上出現了那夢寐以求的身影,一溜煙竄進了土坡上的小洞裡去。
我往前開了幾百米,停車,悄悄地下車,伏著身子蹲到土坡對面的路坎兒,端起相機開始了等待。
就這樣,和兔猻的第一次相遇奇妙地發生了。
驚喜的是,這竟然還是與兔猻一家四口的相遇。請看視頻:
最奇異的貓科動物
在BBC2018年出品的紀錄片《大貓》中,就把兔猻稱為世界上最奇異的貓科動物。
兔猻(Pallas's Cat)是食肉目貓科兔猻屬中的唯一一個物種,分布在從伊朗到西伯利亞的廣大荒漠地區。兔猻這個名字來源也較為奇特,傳聞古代游牧民族在草原上看見兔猻時會大喊「吐遜(dursun)」,意為站住,之後大家就稱其為「兔猻」。而兔猻的英文名稱(Pallas's Cat)意為「帕拉斯的貓」,是德國博物學家彼得·西蒙·帕拉斯於1776年首次向世界介紹這種貓科動物時,直接傲嬌地用他自己的名字來命名的。
兔猻的毛色青灰,在一些岩石裸露的地區可以與環境完美地融為一體。
不知怎地,這種小型貓科動物總是一副怒目蹙眉,不太高興的樣子,看上去別有一番喜感。這也許是兔猻更密的毛髮和圓形的瞳孔所致,而這兩者恰是它們在苦寒的荒漠地帶生存、覓食的必要特徵。
矮是真矮,胖是假胖
兔猻看上去顯得矮矮胖胖的,但其實它們的體重超不過10斤,體型跟普通家貓差不多。之所以看上去矮胖可愛,是因為它們長著貓科動物中最濃密的毛髮。畢竟,想要抵禦亞洲高原上動輒零下四五十度的嚴寒,沒有一身毛是不行滴。
兔猻腿短倒是真的,這方便它們在廣袤的草原上伏擊那些疏忽大意的鼠兔。當它們一動不動地趴著的時候,就像一塊鉛灰色的石頭,獵物和天敵都很難發現它們,更別提是人類攝影師了。
腿短加上短粗的身材,兔猻跑不快倒是真的,它們也許是你唯一徒步就能追上的貓科動物了。
同樣是貓科動物,你看看人家獵豹那大長腿!
想說見你並不是很容易的事
廣袤的青藏高原是兔猻的核心分布區域,這裡有很多它們愛吃的鼠兔。但因為曾經的毛皮交易和草原滅鼠活動,兔猻已經在很多棲息地消失了,現在也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正因為性格孤僻,分布稀疏,保護色強,想在野外看到兔猻非常不容易,許多專業人員也只能藉助紅外相機,偶爾拍到它們的影像。
比如Jerry蜀黍後來在青海苦等兩天,也只用紅外相機拍到了兔猻經過洞口的照片。所以大家可以想像Allen那天是多麼幸運了!
再來看幾張Allen那天拍到的兔猻一家吧,你要是看到了,回來趕緊買彩票去吧!
更多自然旅行內容,敬請關注野去自然旅行資訊公眾號(yetravel2014)!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Si2eHUBd8y1i3sJhoZ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