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明朝如果不滅亡,撐到1840年會更慘?原因有二點,讓人嘆息

2020-10-24     趣說歷史觀

原標題:為何說明朝如果不滅亡,撐到1840年會更慘?原因有二點,讓人嘆息

明朝時期中國已經有了資本主義的萌芽,那時起的明朝是一個十分有統治自信的王朝。對外開放互通,對內又修生養息。且當時的三權分立已經稍稍見到了雛形,所以說當時的明朝只要在歐洲工業革命中分上一杯羹,即可補齊生產力的不足實現中國最早經濟現代化。

所以也一直都有人說,明朝的衰落是因為其運氣不好撞上了小冰河時期,天災人禍不斷。而後又有異族虎視眈眈,若是沒有這災禍和異族,明朝一直存活下來,那麼久不會有1840年鴉片戰爭開啟的屈辱了。

但是這是不對的,首先歷史不可更改,其次,就算是更改了,明朝真的活下去了,也許到了1840年他們會更慘。中國有一個宿命般的300年,它就像是一個劫,每一個王朝的存在幾乎都是三百年。

明朝的滅亡原因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內外庭輔政系統的內鬥。朱元璋想要設置這個兩輔政制度是希望可以進一步加強皇帝的專制權力,從而保證皇權所掌握的軍事政務不會被架空。但是明朝初期的幾位君主可以很好的掌控這個系統。

這樣很大的情況下確實促進了國家經濟建設,但是後面的幾位君主由於魄力不足導致其很難掌握內外庭的權力平衡。明末的黨爭亂政起源於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閹黨魏忠賢與東林黨,齊黨等等展開政治上的鬥爭,其殘忍程度空前絕後。

而這個時候的明朝災禍遍地,瘟疫,戰亂,水患等等導致四周流民四起,暴雨,旱災,嚴冬等也都使得明朝時期的農業經濟受到了巨大的影響。而這種種情況之下,朝中的黨爭之亂依舊沒有罷休,甚至還有越演越烈的趨勢。

而頂層官員專心黨爭之亂也導致其地下的官員不怎麼關心民生,當時本就流民四起。但就是這種情況之下的明朝官員貪腐程度更是空前絕後,即使繼續生出了災禍,官員這時候的想法已經不是賑災了。而是怎樣才可以從中獲取號好處。

而這個兩輔政系統制度是由開國皇帝朱元璋所設立,甚至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他還專門設立了東廠西廠等等專門監督當時百姓官員言行的小朝廷。且因是開國皇帝設立所以已經變成了祖宗制度不可更改。但是這種制度導致其局限性十分之大,且會導致百姓思維僵化,若是到了1840年的時候,怕是會遭受更大的挫折。

在崇禎時期,滿清還未入關的時候就已經有農民起義軍流動在陝西甘肅的等地。當時中央政府已經無力組織起大規模的部隊作戰了。而當時的沙俄以及日不落在外虎視眈眈。當時明末雖說是硝煙四起,但是南方地區卻還是沒有受到過多的迫害。

可西方的殖民者已經多次侵犯南方沿海各省,內又有李自成,張獻忠,南明等等領導農民起義軍進行作戰。當時明朝已經疲軟,若是滿清不如關明朝還在苟延殘喘,那就代表當時的中國就會出現多個政權。到了1840年時中國就是一盤散沙,將會被肢解為多個殖民地,自此無法統一。

以上兩點,就是說明了明朝時期如果繼續這種情況一直到1840年,那麼中國也許會比那時候真正的歷史還要慘,令人嘆息。但是若是明朝橫現明君,在堅守不割地不賠款等原則之下,再出現一兩個驚才絕艷的政治家扼制住那個混亂的朝堂,那麼我想,中國再次實現一個日不落帝國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SbJWHUBd8y1i3sJRJ4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