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簡稱為「贛」,「贛」的本義是什麼?

原標題:江西省簡稱為「贛」,「贛」的本義是什麼?

江西省簡稱「贛」,這個沒啥爭議。

因為它境內有條貫穿南北的贛江唄!

作為長江八大支流之一的贛江,是江西省的大動脈。它流經江西省轄內的贛州、吉安、宜春、南昌、九江等重要城市。

用「贛」字統攝江西省的靈魂,還是很有說服力的。

那麼「贛江」的這個「贛」字的本義「原點」,是不是剛好就「點」在這條江上呢?

這個嘛,倒是不怎麼敢確定……

章貢合流為贛的常規說法

關於贛江這個贛字的由來,有個流傳很廣的說法:

貫穿江西省的贛江,是由章江和貢江匯聚而成的。所以「贛」字就是「章」與「貢」加上一個表示匯聚的「夂」旁,會意組合而成的。

而「贛」之所以讀音為(gàn),是為了表達「主幹」的這個「干」字的意味。一層表示匯流了章、貢兩江之後的贛江成為「主」流;另一層表示贛江從南到北橫貫江西,是本省的主幹水系。

如果這種說法可靠的話,那麼一定得先有了「章江」和「貢江」的稱號,才能衍生出「贛江」的名頭。而「贛」字的本義也一定是建立在「章」和「貢」兩字的基礎之上的。

然而,事實的確如此嗎?

追本溯源

1.「合流說」是謬傳

對於這種說法,北宋歐陽修的族孫歐陽忞(mín)在《輿地廣記》中糾正:先有贛水,後有章、貢。

他憑啥這麼有底氣?

因為章、貢二水的名字,是唐代宗的時候才有的。

唐代宗名叫李豫,那時候的贛水叫「豫章水」,這不是犯了皇帝「豫」的名諱了嗎?於是就恢復了「贛水」這個古名。就是這次改名,順便把贛水的東、西二源頭改名為章水和貢水。只是當時東源是章水,西源是貢水,到了宋代把它們進行了對換,才和今天重合。

所以說章、貢兩水名稱的由來,是逆向拆分了「贛」字。是有了贛才有了章、貢,並非是因為章、貢合併才有了「贛」。

早的酈道元在《水經注》中,也批評了「章、貢合流成贛」的說法,他說:「劉澄之曰:『縣東南有章水,西有貢水,縣治二水之間,二水合贛字,因以為次名縣焉。』是為謬也。劉氏專以字說水,而不知遠失其實矣。」

那麼「遠」和「實」又是什麼呢?

這還要從贛字的最初的構造說起……

2.贛字的演變

我們知道,漢字是不停變化的。

總體來說,在三千多年的使用過程中,漢字兜兜轉轉到了我們今天所使用的「簡化漢字」,大約經歷了8個演變階段。它們分別是: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行書楷書。

從現有資料來看,贛字在金文時期就已經出現了。

從造字原則上來說,「贛」字是左右結構的合體字。

左邊的金文「章」字代表法規、秩序等類似的含義,右邊像是一個人用雙手托著玉璋,正在賜予、賞賜。非常明顯,右半邊的這個造型,還不是我們今天理解的「貢」字。

事實上,先秦及秦代的「贛」字寫法中,右半邊的「貢」還未出現。

假使贛字在更早的甲骨文時代就已經存在了,只是因為某些原因沒能流傳下來,單從文字發展規律來看,基本結構上也應該和金文相去不遠。

研究發現,「贛」字右側從「貢」,最早記錄見諸於漢代。

也就是說,贛字並不是從一出現就是由「章」和「貢」組成的,它是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慢慢演變、轉化而成的。

我們知道了章水和貢水的名字,是從公元八世紀的唐代宗時期才誕生的。那麼贛江這個名稱又是何時出現的呢?贛字造字是不是就依託於贛江呢?

3.有關贛、贛江的記載

《山海經》的記載,算不算早?

東周時期的《山海經》在《海內東經》和《海內經》中都提到了「贛」。

贛水出聶都東山。——《山海經·海內東經》

南方有贛巨人,人面長唇,黑身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山海經·海內經》

這說明至少在前秦時期,「贛」這個字與「上古江西地區」的關聯已經被肯定下來。

而那個時候(《山海經》成書的戰國時期)的「贛」字,右邊還從「欠」、從「貝」,並未從「貢」。退一萬步講,就算右半邊是我們今天無法理解的異體的「貢」字,也是先有的贛江才有的章江和貢江。

春秋戰國時期,江西屬於吳楚之地。再往前推,到商朝,江西和中原地區一樣也進入了青銅器時代。如果將來的甲骨文考古能夠考出「贛」字來,那大概才能更為可靠地分析它的本義吧!

不過,參考上面我分析的「贛」字金文的結字造型,贛字造字的本義還是可見一斑的。

4.「贛」字的本義推測

贛人、贛水的名稱以及「贛」字的形成,歷史悠久都是可以肯定的了。

那麼贛字到底有什麼本義呢?

在文字的流變過程中,一方面會不可避免地逐漸損失原始的本義;另一方面,每次革故鼎新之際又都要尊重、考量、保存它的本義。所以,我們就從最早和最後的兩個版本「兩頭夾擊」來猜測一下吧。

關於漢字,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提到的六書包括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其中「轉注」和「假借」不造字,而是兩種用字法。剩下的象形、指事、會意、形聲都屬於造字法。而象形和指事又屬於獨體字的造字法。

贛字顯然屬於合體字,所以它符合的造字法不是會意就是形聲(我個人傾向於會意)。

之所以不肯定,是因為我們不能確定贛字造字究竟依靠了哪個規律。

會意字,是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獨體字,依據各自的含義組合在一起形成的綜合新字。

形聲字,是指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的基礎上形成的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音的合成字。

第一:從金文來看

上面我們說,金文「贛」,左邊的金文「章」字代表法規、秩序或類似輻射面之下的含義,右邊像是一個人用雙手托著玉璋,正在賜予、賞賜。

我們可不可以這麼理解,這個「贛」的意思是古人對於秩序的獎賞或者是肯定。

上古時代,生產能力和技術非常有限,非常依賴自然資源。而江水能夠滋潤兩岸,灌溉農田,讓先民獲得更為豐厚的物質回報。篤信神明的他們,認為這條江就是天「賜」的生存絕佳條件,所以就用「贛」這個字命名了這條江,並把居住在這條江附近的人稱為贛人。

當然這只是猜測,也有可能那個「秩序」不是指的贛江,或許是這個地域其它的什麼別的東西。

第二:從當下改良後定版的贛字來看

左邊的「章」同彰顯的「彰」,意思是表揚。

右邊下側的「貢」,是貢獻、賞賜的意思。

右上角的「夂」字部首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從後面至;一個是終了、結束。

總體來說現代漢語中的這個「贛」字也有表揚、賞賜的意思。不知道是不是剛好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對原義的保存!

小結

結合了金文和現代楷書「贛」字的含義,個人推斷:贛的本義大概就是賞賜、賜予的意思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9d56d26694676c96fea79b5f36858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