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機率不足三成,《繁花》也解救不了困於廣告的智能電視

2024-01-10     鈦媒體APP

原標題:開機率不足三成,《繁花》也解救不了困於廣告的智能電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24年開年,王家衛導演的《繁花》成為了人們街頭巷尾熱議的爆款電視劇,但作為電視劇原本的載體,電視正在從大眾走向小眾。

據人民日報報道,近年中國電視開機率正在經歷斷崖式的下跌,在2016年還有70%的水平,而到了2022年,電視開機率已不足30%。從行業角度來看,電視的銷量也一直在走下坡路。

奧維雲網(AVC)數據顯示,2023年前3季,中國大陸累計銷售彩色電視2162萬台,較2022年同期下滑13.02%;銷售額為人民幣727億元,同比降低5.46%。截止2023年3季度,彩電市場已經連續5年萎縮。

至於電視為什麼從家家都有的三大件(另兩個是冰箱和洗衣機),逐漸成為家中的雞肋,除了電視自身的原因,還有著諸多複雜的因素。

無奈之下的飲鴆止渴

很長時間以來,無休無止的廣告都是一個讓電視消費者感到頭疼的問題。根據人民網發布的數據顯示,98.48%的被調查者家中的智能電視含有開關機廣告。其中,智能電視廣告時長超過30秒低於1分鐘的占比最高,達32.83%;30秒左右時長的占比31.34%;超過1分鐘的占比高達18.17%。

雖然,在2020年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與多家電視廠商發布了《智能電視開機廣告服務規範》,規範要求智能電視的開機廣告播放總時長不應超過30秒,並推薦廣告播放總時長在15秒以內為宜。

但是,該規範並未要求「關閉廣告提示窗應在廣告播放後1s內顯示」,僅提出「開機廣告應在廣告播放過程中具備關閉能力,並在顯著位置為用戶提供指引」。

這也就造成,用戶如果不去手動操作,就要忍受電視廠商的全時長廣告;動動手指,也只能是「享受」一定的廣告時間減免。

智能電視機頂盒用戶劉峰向鈦媒體App抱怨道,「確實早應該管一管了,現在的電視開機先等三十秒,後面還要一層層的進入菜單,再看至少一次廣告,才能看直播的電視節目。想想自己也就看個30分鐘的節目,還要等那麼久,真不如直接用平板電腦看會員免廣告的綜藝了。」

事實上,電視廠商肆無忌憚的用廣告挑戰用戶的底線,某種意義也是「無奈之舉」。最底層的原因就是硬體缺乏競爭力。

以目前65寸的主流電視產品來看,一台紅米A65電視在京東商城的售價僅為2199元,而索尼的KD-65X80L售價為5799元,後者幾乎是前者價格的三倍。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電視行業利潤率只有1.8%,遠低於傳統家電和智慧型手機等產業。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前電視研發人員門澤告訴鈦媒體App,對於國產電視廠商而言,現階段只能去打價格戰的核心原因是沒有技術壁壘。對於一台電視而言,顯示效果主要由液晶面板和圖像處理晶片決定。在液晶面板方面,國產電視與索尼三星等海外品牌的差距不大,但在圖像處理晶片上,國產廠商普遍缺乏積累。

目前,電視領域的高端品牌中,索尼有XR認知晶片,三星有8K Quantum晶片,LG則有α9晶片。業內普遍認為,這些顯示技術能夠在顯示效果上給到用戶帶來肉眼可見的區別。再加上進口品牌本身的價值、產品外觀、介面UI的設計感,都能為這些高端產品帶來一定的溢價空間。

前面提到,電視行業的利潤率只有不到2%,因此電視廠商必須從其它方面「撈偏門」,廣告就是彌補硬體收入不足的最好方式。據電商報總結的電視廣告情況顯示,國內廠商除了榮耀外,或多或少都有開機廣告的存在,但在進口品牌方面,索尼、三星、LG、松下等品牌的電視都沒有開機廣告。

鈦媒體App從業內人士那裡拿到的一份開機廣告報價顯示,開機廣告的報價按照流量cpm(千次展示量)來計算。其中15秒開機廣告對於4A公司報價為每cpm45元以上,對代理公司的成交裸價25-35元(單價25元,需要合同額不少於200萬元)。

根據公開數據統計,按2022年中國智能電視保有量接近3億台的數字計算,如果每台電視每天打開一次,中國市場每年開機廣告能給電視機廠商帶來的收益約為50億元。

應該說,在硬體技術上拉不開差距進而捲入價格戰,是電視行業需要犧牲用戶體驗、用廣告換營收的深層原因。

強敵環伺下的食之無味

在曾經的中國市場看來,上面所說的這一套「飲鴆止渴」的邏輯,似乎是是可行的。但近些年消費電子行業的經驗告訴我們,如果一個行業始終停滯不前、無效內卷,像是曾經的MP3音頻播放器、可攜式卡片相機,最終往往會有一個行業外的「滅霸」來實現降維打擊,而這個「滅霸」就是智慧型手機。

隨著智能設備的普及,人們有了更多電視之外的選擇: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投影,都在不同細分場景下分化了傳統上只由電視提供的視聽娛樂體驗。

傳統意義上,足球比賽應該是最適合電視觀看的「基本盤」,足夠大的螢幕、高刷新率帶來的流暢體驗,無論是智慧型手機還是投影都無法兼而有之。但從數據上來看,電視如今的地位也不是牢不可破了。

根據中國家電網2022年的調查顯示,雖然44.7%的用戶依然優先選擇電視作為世界盃觀賽設備,但手機占到27.1%,投影儀占到了20.6%,二三名相加已經超過了第一名電視的占比。換成足球比賽的概念,電視如今憑藉主場之利,也只能是艱難的逼平對手。

對於電視而言,雖然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投影都算是直接對手,直接分化掉的是電視的使用時長。但對於大屏設備而言,真正的客場其實是新興的短視頻和直播。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23年底,國內短視頻用戶規模已經達到了10億人,而且短視頻早已實現了超過長視頻的平均觀看時長。據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優酷用戶日平均觀看時長43.6分鐘以上,而2023年第三季度,抖音人均單日使用時長達140分鐘,是優酷日均時長的3倍不止。

相比於作為家庭內公共設施的電視,基於智慧型手機上的短視頻更具有私密性,並且強調算法的及時反饋:無論用戶是上下滑動還是按贊,都會直接反饋到後台算法,從而提供更符合用戶需要的內容。在這點上來看,智能電視雖然也可以自己選擇內容,但和短視頻相比,早已是上一個時代的產品了。

在另一個維度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拋棄傳統意義上家中的客廳,對於電視這樣一個「大件兒」而言,肯定也不是一件好事。根據住范兒的調查顯示,超50%的調查對象表示「無電視客廳」真的很香;30%的人表示「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會考慮做無電視客廳設計」;只有20%的人完全不考慮無電視客廳,主要原因是考慮和父母同住或是遊戲使用。

目前最新的數據顯示,中國城市人均住宅建築面積為32.91平方米。客觀來看,一個動輒75寸的電視和面前10平米的空間,對於中國城市家庭而言,尤其是1、2線城市打工的年輕人而言,現階段還是有些奢侈了。在與投影、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這些平替的競爭中,電視所依賴的房產價格,才是最貴的隱形成本。

2023年底,廣電總局發布了《有線電視業務技術要求》等三項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標準的通知,就電視使用中的多項關乎用戶使用體驗的細節做出了要求,包括「開機進入全屏直播」、「開機過程所需時間應不大於35s」,希望能夠藉此提升電視終端的體驗,從而留住電視用戶。

但目前看來,電視行業的問題並非「一日之寒」。無論是硬體層面的技術創新,還是從內容層面實現升級,需要做的都太多太多。最終電視是否會像廣播電台一樣,成為昨日黃花,恐怕需要時間來給出答案。(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作者/吳泓磊 編輯/鍾毅,文中劉峰、門澤均為化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92849672c5471f1d37874ce79d34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