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見2023: 新華社鏡頭裡的湖南

2024-01-10     華聲在線

原標題:「湘」見2023: 新華社鏡頭裡的湖南

剛剛過去的2023年,你心中的湖南是什麼樣子?

這一年,新華社湖南分社記者立足三湘大地,用鏡頭記錄了許許多多精彩瞬間,其中有中部崛起的鏗鏘足印,有熱氣騰騰的美好生活……

「三高四新」的美好藍圖,徐徐鋪展——

這是2023年6月9日拍攝的長沙橘子洲景區(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陳思汗攝

奮進征程中,我們用光影定格發展之力

2023年7月13日,在漢壽縣岩汪湖鎮武竺山村,農民駕駛農機進行農事比拼(無人機照片)。當日,湖南省常德市農業農村部門在當地舉行水稻夏收夏種機收減損現場觀摩活動,引導廣大農民和農機手在生產實踐中精操作、比技能,全力保障夏糧豐產豐收、顆粒歸倉。

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攝

2023年6月30日,在中非經貿合作促進創新示範園(湖南高橋大市場),來自非洲的主播在直播帶貨。

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上圖為2023年5月25日,工人在湖南邵陽美麗來發製品有限公司車間內展示假髮(新華社記者薛宇舸攝);

下圖為2023年6月9日,一名店員在湖南邵陽美麗來發製品有限公司位於南非約翰內斯堡的店鋪內展示假髮(新華社記者張譽東攝)。

設計多變又物美價廉的湖南「邵陽造」假髮,受到大批非洲女性的追捧。

2023年5月15日,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觀眾在參觀展出的工程機械設備。第三屆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吸引了全球1502家企業參展。展會現場交易額累計536億元。

新華社記者陳思汗攝

2023年5月12日,觀眾在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上觀看工程機械裝備展演。當日,機手們駕駛挖掘機和裝載機進行整機漂移、「空中漫步」等,並擺出各種造型、秀「舞技」。

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2023年9月9日,中車株機公司工作人員在中國中車出口墨西哥城輕軌列車首列車內進行巡檢。當日,「中國造」首列出口墨西哥城輕軌列車在湖南株洲下線。

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2023年9月15日,參觀者在2023世界計算大會專題展上和服務機器人互動。當日,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主辦的2023世界計算大會在湖南長沙開幕。

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這是2023年9月16日在郴州市拍攝的第二屆湖南旅遊發展大會開幕式演出。9月15日至17日,第二屆湖南旅遊發展大會在郴州市舉行。

新華社記者 陳振海 攝

2023年8月18日,湘西邊城機場建成通航。這對改善湘西交通格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攝

這是2023年12月19日拍攝的官新高速雪峰湖大橋(無人機照片)。當日,湖南省境內的官新高速公路正式開通,對完善區域路網,構建湘鄂桂黃金旅遊大通道,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攝

古今融合中,我們用鏡頭講述文化之美

2023年3月3日,一位老人在湖南省常寧市中田村古民居內進行書法創作(無人機照片)。中田村是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近年來,湖南省常寧市在嚴格保護的基礎上科學合理「活化」利用,使這處獨特的古民居群重現生機。

新華社記者 趙眾志攝

2023年6月5日,遊客在長沙市坡子街火宮殿觀看長沙市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表演。近年來,中心將地花鼓、民歌小調與搖滾、爵士、說唱等多種音樂表達相融合,短視頻和直播也成為推廣花鼓戲的方式,在網際網路平台吸引了大批年輕觀眾。

新華社記者 陳振海攝

2023年8月26日,在長沙市芙蓉區的隆平水稻博物館,小朋友在參觀馬王堆1號漢墓出土的稻穀。

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2023年11月5日,在湘潭市博物館,觀眾從齊白石作品《山水四條屏》前走過。當日,「望白雲家山難捨——齊白石原作展」在湖南省湘潭市博物館開幕。

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攝

2023年6月7日,在湖南博物院,遊客們在參觀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素紗單衣」。

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攝

2023年2月4日,演員在湖南非遺元宵喜樂會現場表演節目「麻陽花燈舞蹈」。當日,2023年湖南非遺元宵喜樂會在長沙橘子洲景區舉行,吸引市民和遊客前來體驗非遺項目、逛非遺集市等。

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攝

2023年5月15日,在長沙市天心區紅衛小學,學生在皮影戲課上相互展示自己製作的皮影戲道具。該校設計了豐富的課後服務內容,讓學生零距離感受非遺,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助力「雙減」。

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2023年6月7日拍攝的長沙天心區太平老街(無人機照片)。作為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長沙在新時代迸發出古老與青春交匯、厚重與靈動交融、熱鬧與靜謐結合的奇妙魅力。

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攝

踐行四力中,我們用快門捕捉凡人微光

2023年7月9日,中國科學院洞庭湖濕地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科研人員鄒業愛博士(右一)和學生在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採樣。科研團隊紮根洞庭湖濕地十餘年,為當地保持生態平衡和維持生物多樣性「把脈診療」。

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攝

2023年8月20日,在大元社鄉村青少年藝術節中,小朋友用籃球表演講述自己的成長故事。在湘南九嶷山北麓三界峰的深處,大元社藝術文化交流中心的志願者老師利用晚上和周末給孩子們開展藝術課程培訓,守護山村兒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新華社記者 陳振海 攝

位於湖南省衡陽市衡山縣湘江邊的寶米小學是一所「洲島學校」,曾經,這所學校因為偏遠落後,幾乎招不到老師和學生;十年間,依託鄉村振興,寶米小學實現「蝶變」。2023年5月31日,寶米小學的孩子在上美術課。

新華社記者 趙眾志攝

2023年12月22日,在常德市桃源縣夷望溪鎮大樟樹村,郵政投遞員王天明划船派送包裹(無人機照片)。王天明奔波在田野和山間近30年,投遞里程達80萬里,投遞各類報刊、郵件約50萬件,無一差錯,當地群眾稱他為「活郵局」。

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攝

2023年9月4日,校長段同山在報木小學寫教案。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奉家鎮百茶源村,坐落在新化縣最偏遠的山區,報木小學就在一處山坡上。學校的主心骨是1985年就來這裡任教的校長段同山。這些年,報木小學的學生中陸續走出十多位大學生。

新華社記者 陳振海攝

2023年8月12日,李舒尤(左一)在梘頭洲村戶外指揮學生們合奏。1944年出生的李舒尤,在家鄉梘頭洲村開起了樂器公益課堂——「舒尤樂坊」,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免費教授孩子們各類樂器。2023年暑期,共有90多名學生在舒尤樂坊學習。

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攝

2023年12月19日,電力巡檢員尹斌和龍昱君前往110千伏西公線003號監視哨所觀測冰情(無人機照片)。海拔1420米的西晃山上,110千伏西公線為懷化地區提供電能,每年都是湖南省內最早結冰的輸電線路之一。在這裡,電力「哨兵」風雪中守護萬家燈火。

新華社記者 陳振海攝

火熱生活中,我們用瞬間點亮人間煙火

2023年6月9日,在長沙市第一中學考點,考生在高考結束後慶祝。當日,全國部分地區2023年高考結束。

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攝

2023年7月30日,2023年株洲廠際間籃球錦標賽總決賽在湖南省株洲市全民健身服務中心籃球館舉行。湘鋼集團隊以77比62戰勝醴陵企聯隊,獲得冠軍。

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攝

2023年1月12日,在岳陽市君山區錢糧湖鎮六門閘社區生態漁村,居民在整理晾曬中的魚乾。近年,君山區實施「百村千人」直播帶貨人才培養計劃,助推上岸漁民創業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攝

2023年7月26日,遊客在湖南省資興市小東江遊覽。眾多市民和遊客戲水消暑,享受親水活動帶來的清涼和樂趣。

新華社記者 趙眾志 攝

2023年5月20日,一名騎行愛好者在騎行途中(無人機照片)。當日,300餘名騎行愛好者從湖南省長沙市寧鄉市出發,騎行穿越益陽、常德,最終到達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吳家峪門票站。

新華社記者 趙眾志 攝

2023年3月4日,小朋友在湖南常寧市羅橋鎮櫻花園內玩耍。3000多畝櫻花次第綻放,春色滿園。

新華社記者 趙眾志 攝

2023年6月7日,遊客在長沙市天心區太平老街遊玩。

新華社記者陳思汗攝

2023年5月11日,市民在長沙杜甫江閣附近觀看焰火晚會。

新華社記者陳思汗攝

2024年,新征程開啟!

(一審:龍曉龍 二審:盧小偉 三審:石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86bc1dbbbdab55f85d5e15261fa2c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