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發現,獨生家庭有三張底牌,晚年可能比多子女家庭過得好
在過去我們總是說「多子多福」,認為老人多養孩子以後晚年不愁沒人養老,孩子越多福氣也就更多,盡享天倫之樂。
相比之下,獨生子女的家庭,不僅父母晚年生活會相對孤獨淒涼,孩子也會因為沒有兄弟姐妹的幫扶而孤立無援。
可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人到中年發現,獨生家庭晚年或許更幸福
小區里有位李大爺,他家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過去大家都羨慕李大爺兒女雙全,未來就等著享福。
大爺年輕時也曾這樣幻想過,直到進入中年以後,孩子們慢慢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各種家庭矛盾也接踵而至。
例如,兩個孩子在要步入婚姻的殿堂時,大爺和妻子為了孩子們的嫁妝和彩禮而苦惱了許久,之前說好兒子給兒子湊齊新房的首付,然後再準備一半的彩禮。
女兒送一輛車,再加上嫁妝錢。原本夫妻倆都認為這個分配還算是合理,沒想到兩個孩子私底下卻鬧了起來,彼此都不滿,認為父母就是偏心。
這讓父母心裡挺不是滋味,耗盡了大半生的積蓄準備的心意,結果兩個孩子卻像「吸血鬼」,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積蓄都榨乾。
婚後沒幾年,他們又先後有了孩子,都希望父母能過來幫自己帶,但父母們又分身乏術,為了不厚此薄彼,李大爺和老伴乾脆直接都回絕了。
誰想到孩子們卻說:「你現在不給我帶娃,以後別想給你們養老。」
大爺到了中年才幡然醒悟,有兒有女的家庭也未必就幸福,晚年的生活質量還不如自己的棋友,家裡只有一個孩子,老兩口退休以後,四處遊山玩水,日子過得逍遙自在。
對於獨生和多子女家庭,不同的人估計有不同的看法,之前經常聽周圍的寶媽說,要趁著年輕的時候多生一個孩子,以後晚年不孤獨。
實際上,很多像李大爺這樣的家庭,往往到晚年會發現,可能獨生家庭普遍過得比多子女家庭要好。
獨生子女家庭晚年底牌更多
1、家庭資源集中,家庭生活質量更好
這應該是獨生子女家庭最強而有力的一張底牌。
我們都知道,孩子就相當於「碎鈔機」,養育一個孩子的開銷有多大,想必大家都深有體會。
獨生子女家庭,父母把所有的家庭資源都集中在一個小孩身上,無論是財力還是金錢,父母都能給孩子能力範圍以內最好的,小孩的生活幸福指數可能更高。
而且即使到了孩子們之後結婚生子,需要準備嫁妝、彩禮等,也只需要備上一份,父母的壓力會比較小,不必要為了房子、車子而掏光所有,家庭的生活質量往往更高。
而多子女家庭,父母的經濟負擔會更大一點,如果家庭經濟情況尚可倒還好,家境普通的生活質量就會下降。當家裡每天為了柴米油鹽而斤斤計較的時候,矛盾和衝突也就愈發嚴重。
2、父母不存在偏心,家庭成員之間關係更親密
另外,只有一個孩子父母更是不存在偏心,等到父母晚年以後,孩子也成為了父母唯一的依靠,作為彼此在人世間最親近的人存在,大家互相關心,家庭的幸福指數也許更高。
而多子女家庭的資源往往是需要分攤的,父母平日裡為了養活孩子就已經很辛苦,對每個孩子給的關心還可能不一樣,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好,就容易為接下來的親子關係埋下隱患。
現實生活中,因為父母偏心導致手足關係不合,日後晚年時爭吵不斷,特別是在養老、隔代育兒、財產分配等問題上,更是成為幾大導火索,這些現實問題也尤為影響父母晚年生活質量。
3、晚年雖然會相對孤獨,但不用操心太多現實問題
如今的父母不像過去,一輩子完全為子女而活,他們開始慢慢明白。
父母與子女緣分一場,當子女長大以後,父母就要優雅退出孩子的生活,重新尋找自己丟失的幸福。
而獨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在這方面更是想得開,他們的羈絆會相對少一點,等孩子結婚生子以後,他們差不多也已經退休,可以開始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
約上好友跳廣場舞、上老年大學、和老伴遊山玩水等等,年老以後也能去社區養老或者是結伴養老,沒有子女的那些煩心事,日子可能反而過得逍遙自在。
但多子女家庭往往是,剛操心完這一個孩子,馬上又要為第二個孩子的人生大事而忙碌,好像永遠沒有盡頭。
這些現實問題困住了父母想要踏實養老的心,結果晚年的生活過得好像還沒有那些獨生子女家庭要好。
【最後總結】
當然,這些都是相對的,無論是獨生還是多子女家庭,要想有個幸福美滿的晚年生活,父母可能需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年輕時多存在一點錢,然後把孩子教育好,做好晚年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