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不能錯過的十五種野菜,可涼拌、炒雞蛋、炒臘肉

2022-04-04     言語者

原標題:春天不能錯過的十五種野菜,可涼拌、炒雞蛋、炒臘肉

每年春天是萬物復甦的時候,也是各地民眾期待著吃野菜的季節。接下來給大家盤點一下常見的15種野菜以及吃法,不知道你有沒有吃過?怎麼做才好吃?

1、陽荷

陽荷是野生蔬菜、經受惡劣的環境磨鍊、生命力極強,基本上無病蟲害,根本無須使用農藥。陽荷含有多種胺基酸、蛋白質和豐富的纖維素,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常見吃法:陽荷炒臘肉、陽荷炒雞蛋、涼拌陽荷等。

2、香椿

香椿含鈣、磷、鉀、鈉等成分。有補虛壯陽固精、補腎養發生髮、消炎止血止痛、行氣理血健胃等作用。凡腎陽虛衰、腰膝冷痛、遺精陽痿、脫髮者宜食之。椿芽營養豐富,並具有食療作用,主治外感風寒、風濕痹痛、胃痛、痢疾等。

香椿中含維生素E和性激素物質,具有抗衰老和補陽滋陰作用,對不孕不育症有一定療效,故有「助孕素」的美稱。香椿是時令名品,含香椿素等揮發性芳香族有機物,可健脾開胃,增加食慾。香椿的揮發氣味能透過蛔蟲的表皮,使蛔蟲不能附著在腸壁上而被排出體外,可用治蛔蟲病。香椿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蔔素等,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並有潤滑肌膚的作用,是保健美容的良好食品。

香椿常見吃法:香椿炒臘肉、香椿炒雞蛋、涼拌香椿等。

3、刺老苞

刺老包學名為惚木,又叫樹頭菜和老虎刺。它是一種渾身是刺,枝葉上覆蓋著一層棕黃色絨毛的小喬木,也是營養豐富,味美可口的純天然綠色木本野菜,而且還具有明顯的藥用價值。它的根皮還可做藥、能治胃炎、腎炎、淋巴結腫大和風濕關節痛等症。

刺老苞常見吃法:刺老苞炒臘肉、刺老苞炒雞蛋、涼拌刺老苞等。

4、蕨菜

蕨菜葉芽、嫩莖營養豐富,富含人體需要的多種維生素,蕨菜每100克鮮品含蛋白質0.43克、脂肪0.39克、糖類3.6克、有機酸0.45克等。蕨菜的食用部分是未展開的幼嫩莖葉,常常利用鮮品和干製品炒菜做湯,蕨菜食用前經沸水燙後,再浸入涼水中除去異味,便可食用。經處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潤,再拌以佐料,清涼爽口,是典型的綠色食品。蕨菜的根狀莖含有35-40%澱粉,可提取蕨粉為滋補食品。蕨的根莖還可供藥用,具有清熱、滑腸、降氣、化痰、治食嗝、氣嗝、腸風熱毒、舒筋活絡等功效。

蕨菜常見吃法:蕨菜炒臘肉、蕨菜炒雞蛋、涼拌蕨菜等。

5、折耳根(魚腥草)

魚腥草味辛,性寒涼,歸肺經。能清熱解毒、消腫療瘡、利尿除濕、清熱止痢、健胃消食,用治實熱、熱毒、濕邪、疾熱為患的肺癰、瘡瘍腫毒、痔瘡便血、脾胃積熱等。現代藥理實驗表明,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機體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折耳根常見吃法:折耳根炒臘肉、折耳根炒雞蛋、涼拌魚腥草、魚腥草蒸雞、魚腥草炒雞蛋、魚腥草炒肉絲、魚腥草燒豬肺、魚腥草粥、腊味小炒魚腥草、魚腥草豬肺湯、魚腥草炒臘肉,總而言之,魚腥草是南方地區的常用佐料,其葉亦可食用。

6、春筍

春筍味道清淡鮮嫩,營養豐富。含有充足的水分、豐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鈣、磷、鐵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特別是纖維素含量很高,常食有幫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所以春筍是高蛋白、低脂肪、低澱粉、多粗纖維素的營養美食。

立春後採挖的筍,以其筍體肥大、潔白如玉、肉質鮮嫩、美味爽口被譽為「菜王」。烹調時無論是涼拌、煎炒還是熬湯,均鮮嫩清香,是人們喜歡的佳肴之一。又被稱為「山八珍」。因其種類較多,如毛竹、早竹、石竹、淡竹、刺竹、綠竹、剛竹、麻竹等,可葷可素,做法不同,風味各異。炒、燉、煮、燜、煨等皆成佳肴,祖國各地均有很多有名的筍菜:「春筍燒鰣魚」、「春筍白拌雞」,「南肉春筍」和「糟燴春筍」,「問政山筍」,滬菜中的「枸杞春筍」,陝菜中的「春筍燜肉」等。

春筍的常見吃法:春筍炒臘肉、春筍炒雞蛋、春筍燒鰣魚、春筍白拌雞、春筍燜肉等。

7、野蒜

野蒜蔥屬植物,又名薤白、賊蒜、野小蒜、小根蒜、山蒜、野蔥、菜芝、小根菜、細韭等;在四川等地亦有狗屎蔥、野香蔥蔥的叫法。野蒜既可以蘸醬生食、鹽漬鹹菜、熗拌、做湯、調味, 又可做麵食菜餡。人們所食用的多以採挖野生的野蒜為主。隨著季節不同, 市場批發價為10~20元/kg, 但貨源極少, 人工栽培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野蒜的常見吃法:野蒜炒臘肉、野蒜炒雞蛋、涼拌野蒜等。

8、薺菜

薺菜的食法多種多樣,炒食、做湯均可。人們還常用薺菜做包子、春卷、餃子、湯圓的餡料,薺菜又是一種地道的藥材。中醫認為,薺菜味辛甘、性涼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功效,可以治療高血壓、冠心病、痢疾、腎炎等症。

薺菜的常見吃法:薺菜炒臘肉、薺菜炒雞蛋、涼拌薺菜等。

9、馬蘭頭

馬蘭頭為菊科植物馬蘭的全草及根,多年生草本,生於山坡、田邊、路旁,分布於全國各地。夏、秋季採收全草,洗凈,鮮用或曬乾。馬半根莖呈細長圓柱形,著生多數淺棕黃色細根和鬚根。莖圓柱形,直徑2至3毫米,表面黃綠色,有細縱紋,質脆,易折斷,斷面中央有白色髓,葉互生,葉片皺縮捲曲,多已碎落,完整者展平後呈倒卵形、橢圓形。馬蘭的各種營養成分均很豐富,含有纖維素、糖類、蛋白質、脂肪,以及較豐富的鈣、磷、鐵、鉀等礦物元素和胡蘿蔔素、多種其他維生素。

馬蘭頭的常見吃法:馬蘭頭燉豬蹄、馬蘭頭雞蛋餅、涼拌馬蘭頭、馬蘭頭餡餃子、馬蘭頭炒春筍豆乾等。

10、枸杞芽

枸杞芽又名枸杞頭,枸芽子,甜菜頭,即枸杞的嫩梢、嫩葉。枸杞芽嫩莖葉食用,涼拌、熱炒、煲湯均可,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常食有與枸杞子類同的保健功能,無副作用。

枸杞葉有降壓作用和保肝作用,對人體還有免疫促進作用。枸杞葉和花朵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民間常用嫩莖葉做菜。如用枸杞嫩尖葉炒雞蛋,或切碎後與豆腐乾加醬油、鹽、糖、醋、麻油拌食。據介紹,用枸杞鮮葉和花朵,加上豆豉、蔥等熬煮成粥,具有補精養血之功效。眼澀痛有翳者,可用枸杞頭100克、車前葉100克,煮熟食用;急性眼結膜炎者用枸杞頭50克、雞蛋1隻,稍加調味品,煮湯,每日服1次;腰膝酸痛、陽氣衰弱者用枸杞頭500克、羊腎1對、米100克,加蔥等調味品,煮粥食用。

枸杞芽的常見吃法:枸杞芽炒肉、涼拌枸杞芽、枸杞芽煲湯等。

11、馬齒莧

馬齒莧含有豐富的二羥乙胺、蘋果酸、葡萄糖、鈣、磷、鐵以及維生素E、胡蘿蔔素、維生素B、維生素C等營養物質。馬齒莧在營養上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它的ω—3脂肪酸含量高於任何植物。ω—3脂肪酸能抑制人體對膽固酸的吸收,降低血液膽固醇濃度,改善血管壁彈性,對防治心血管疾病很有利。

馬齒莧生食、烹食均可,柔軟的莖可像菠菜一樣烹制。不過如果對它強烈的味道不太習慣的話,就不要用太多。馬齒莧莖頂部的葉子很柔軟,可以像豆瓣菜一樣烹食,可用來做湯或用於做沙司、蛋黃醬和燉菜。馬齒莧和碎蘿蔔或馬鈴薯泥一起做,也可以和洋蔥或番茄一起烹飪,其莖和葉可用醋腌泡食用。

馬齒莧的常見吃法:馬齒莧炒肉、涼拌馬齒莧等。

12、苦苣菜

苦苣菜,別名苦苦菜、苣蕒菜,麻苣苣,藥名「敗醬草」,民間俗稱苦菜,是一種藥食兼具的無毒野生植物,多年生草本,有宿根。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C、鉀、鈣、鎂、磷、鈉、鐵、等元素。苦苦菜不但能吃,而且還能治病。清涼解毒、明目和胃、破瘀活血、消炎利尿、排膿去淤消腫。主治腸炎、盲腸炎、產後腹痛、急慢性結腸炎、眼結膜炎、皮膚紅腫炎症或濕疹發癢,對牙齦出血、祛火明目有一定療效。

苦苣菜的常見吃法:涼拌苦苣菜、苦苣菜炒肉、苦苣菜燉豬肚等。

13、車前草(平車前)

車前草的莖葉可以食用,是一種春天的美味野菜。平車前的種子可以入藥,味甘,性寒。有清熱利尿,滲濕通淋,清肝明目,用於淋病尿閉,暑濕泄瀉,目赤腫痛,痰多咳嗽,視物昏花。

車前草的常見吃法:蒜泥炒車前草、車前草煎雞蛋等。

14、蒲公英

生蒲公英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及鉀,也含有鐵、鈣、維生素B2、維生素B1、鎂、維生素B6、葉酸及銅。具體的元素含量主要是水分,每60克生蒲公英葉含水分86%,蛋白質1.6克,碳水化合物5.3克,熱量約有108.8千焦。蒲公英食用方法有腌泡的蒲公英花蕾,經常吃具有提神醒腦的功效;蒲公英的根可以吃,也可以用來替代咖啡;蒲公英的花可以做酒;蒲公英的葉子可生吃,其苦味與味道強烈的油和醋相混合時會產生一種不錯的味道;蒲公英不僅可以生吃,也可烹食。蒲公英炒肉絲具有補中益氣解毒的功效;用沸水焯蒲公英1~2分鐘,然後再烹飪可減少一些苦味。

蒲公英的常見吃法:蒲公英炒肉絲、腌泡蒲公英、水煮蒲公英等。

15、野生小菌菇

大型野生食用菌生長在林區,生長的環境受污染少或有的地方生長環境幾乎沒有受到任何的外界污染,因此天然的大型野生食用菌是綠色食品,也是蛋白質、胺基酸含量豐富和脂肪含量極低、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較多的保健食品。

野生小菌菇的常見吃法:小菌菇炒臘肉、小菌菇炒臘肉、小菌菇炒雞蛋、野生菌湯等。

結語:除了以上十五種常見的野菜,你還知道哪些好吃的春季野菜,歡迎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76b54e0d6f68ab7b56b0caaba86e3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