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退王石、惹怒董明珠、卻不敵保安,深度起底寶能老總姚振華

2023-07-27     鋅財經

原標題:逼退王石、惹怒董明珠、卻不敵保安,深度起底寶能老總姚振華

文/路世明

編輯/大風

勾心鬥角、運籌帷幄、百億資金對賭,虛假的商戰往往太過華麗,而現實里的商戰從來都很樸實。比如上市公司董事長翻牆偷拍同行專利、用開水澆死對方的發財樹,再比如把對家的財神換成奧特曼、著名的褲襠藏公章......

荒誕的商戰年年上演,今年的故事更加離譜。

近日一段視頻在各大平台廣泛傳播,視頻中,寶能系老總姚振華在調研自家工廠時被卻保安拒之門外。在與保安對峙過程中,姚振華情緒逐漸失控,單手叉腰質問保安:「誰讓你們這樣做?你實話實說就行!」面對無聲的回應,火冒三丈的姚振華又轉身面對鏡頭怒吼:「我從來沒見過,能夠亂到這種程度。」

任誰也想不到,一個身價千億、縱橫商界數十年的資本大鱷,竟然會被自家兩名月薪「三千」的保安叉出門外。對此有網友戲稱到:「王石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攔不住的野蠻人,兩個保安輕鬆搞定。」

事實上,這段看似讓人啼笑皆非的視頻背後,實則牽扯著一家市值280多億企業的控制權。更進一步地講,姚振華能否贏下這場「股權之爭」,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整個「寶能系」的生與死。但在保安這道關卡,姚振華還是吃癟了。

從一個賣油條的潮汕佬到房地產大佬,從房地產大佬到二級市場的野蠻人,再從野蠻人到今天「罵街潑婦」。姚振華雖然做過太多讓人鄙夷的事情,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人生故事的確足夠精彩。

油條小哥「變身」地產大亨

和李嘉誠、馬化騰、黃光裕、劉鑾雄這些大佬一樣,姚振華也出生在信奉「寧可要飯也不願打工」的潮汕地區。

1992年,以工業管理工程和食品工程雙專業從當地「名校」華南理工大學畢業之後,姚振華順利進入一家國企參加工作,但這個「鐵飯碗」對於想出人頭地的姚振華來說,根本談不上「誘惑力」。

來源:華南理工大學校刊,左2為姚振華

值得一提的是,同一年,全國範圍內掀起了新一輪改革開放的熱潮,這一年後來也被人們稱為中國改革開放進程標誌性的分水嶺,各地也都在鼓勵高知分子下海經商。

在改革春風的引領下,本就「胸懷大志」的姚振華毅然結束了穩定的國企工作,只身前往深圳尋求創業機會。然而自畢業到1996年這四年期間,關於姚振華的經歷卻成了一道謎題。

有人表示其曾短暫的任職過一家名企,也有姚振華在市場炸油條、賣菜的說法。可以肯定的是,賣菜的說法並不牢靠,姚振華本人也曾公開否認過。

雖然沒有賣過菜,但姚振華的發跡卻離不開「菜」。

1996年,深圳人口增速迎來了飛漲。

沒「賣過菜」的姚振華很快嗅到了商機,與弟弟姚建輝一起建立了「深圳市新保康蔬菜實業有限公司」。雖然打著「賣菜」的名頭,但姚振華乾的並不是賣菜的事。

準確地來說,姚振華是以「賣菜」之名,用四年來的所有積蓄和貸款拿下了一片地皮,然後蓋起了一座大型連鎖超市,為真正賣菜的商販租售攤位。由此便可以理解,為什麼姚振華會直言「我真的不是賣菜的。」因為本質上,姚振華做的是地產生意。

菜市場的生意雖然紅火,也很賺錢,但終歸是有上限的,況且姚振華的野心可不止於此。與其到時被迫轉型,倒不如主動求變。很快,姚振華便將公司名字中的「蔬菜」二字去掉,改名為「新保康實業公司」,正式進入地產行業。

姚振華無疑是幸運的,九十年代正值全國房地產與深圳發展的黃金時期。

踏著時代的風口,姚振華憑藉「菜市場」賺來的錢,以及抵押貸款等各路資金,又以「菜籃子工程用地」的名義,接連拿下幾塊地皮,蓋起了一幢又一幢大樓,賺到了一個又一個小目標,成為了當地有名的地產大亨。

左手乾物流,右手搞金融

從1992年到2000年,僅僅八年的時間,姚振華便從一個油條小哥,搖身一變成為當地有名的億萬富翁。可即便在外人看來已經非常「成功」了,但姚振華的胃口依然沒能得到滿足。

千禧之年,在地產行業站穩腳跟的姚振華成立了「寶能投資集團」,把目光瞄向了其他行業。

2003年,通過先後數次入股的形式,姚振華最終以46.52%的股權,拿下了國內最早一批民營物流公司之一深業物流的控制權,並於三年之後,在深業物流未能上市的前提下,獲得了深業物流的商譽、名稱使用權和大量的土地。

首戰告捷,擁有巨大「現金流」的姚振華及「寶能系」,威名漸顯,接下來便開啟了「滾雪球」模式。

2012年,經過數年的發展,姚振華「寶能系」的地產規模已經直逼「萬科」、「恆大」等國內房地產企業,姚振華的野心也迅速膨脹。

千禧年後,隨著國家支持保險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落地,整個保險行業駛入快車道已無懸念。看準機會的姚振華,又於2012年2月成立了前海人壽,自此挺進金融領域。

一個可以確定的事實是,前海人壽之於姚振華,更像是用來「攪亂」二級市場的一雙「手套」。

眾所周知,與一般企業不同,保險公司的產品經營、資產和負債的形成具有特殊性,其現金流入先於現金流出。由於存在這種時間性差異,總會使得大量的現金暫時或較長時間存在於保險公司內部。

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殊性,讓姚振華有了足夠的「錢」,做更大的「生意」。

2015年對於中國房地產行業來說,無疑是留下壯麗篇章的一年。也是這一年,全球股市動盪不堪,股民一片哀嚎。

為穩住持續下跌的股市,國內緊急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市措施,其中,彼時的保監會放寬了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與權益類資產的比例上限,這一政策的出台打開了險資入市的枷鎖,各路險資紛紛入場低位掃貨。

手握「前海人壽」的姚振華,也看上了一個「香餑餑」。

狙擊萬科,伸手格力

2015年7月,姚振華通過前海人壽,以80億吃下了萬科5%的股份。然而此次舉牌並未引起萬科的在意,時任萬科集團董事長的王石甚至對此評論到:都是深圳企業,彼此知根知底。

令王石萬萬沒想到的是,同一月內,姚振華又以「寶能系」下的另一家企業鉅盛華,再次出資買下萬科約5%的股權。至此,姚振華對於「萬科」的控股已經到達了10%,直逼萬科第一大股東「華潤」。

感到「來者不善」的王石,將姚振華邀約到萬通董事長馮侖的辦公室,二人相談長達四個小時。沒人知道他們究竟說了什麼,但可以確定的是,姚振華毫不避諱地向王石表達了寶能想成為萬科的第一大股東的目的,也表示達成目的之後,王石依然可以做萬科的「話事人」。

左:王石 右:姚振華

然而,王石拒絕了姚振華。而這場不歡而散的談話,也正式拉開了中國商業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涉及金額規模最大、牽涉面最廣的一場資本博弈戰——「寶萬之爭」的序幕。

明確了姚振華的目的,王石先後兩次找到大股東華潤董事長傅育寧「彙報」形勢,但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傅育寧兩次都拒絕了王石的求助,理由也很簡單:沒錢、地產不是主業、不介意其他人當大股東。

眼看王石求助無果,姚振華再次果斷出手,三次舉牌萬科,成功拿下萬科15.04%的股份,超過華潤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無奈的王石在微博上寫到:「股市過山車,『野蠻人』強行入室。」

商戰總是變化莫測,誰曾想短短几天之後,華潤又突然在意起了萬科,通過增持奪回了大股東之位。

但鐵了心要「吃下」萬科的姚振華並沒有停止攻勢,於15年12月連續兩次舉牌萬科,持股比例來到23.52% ,遠遠超過華潤。並且,在不斷舉牌中,姚振華還「拉」來了原本萬科第四大股東的安邦保險助力,通過後者的舉牌和增持,一舉成為萬科的實控人,擁有改組董事會和管理層的權力。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姚振華拿下萬科已成定局時,王石也開始了他的反擊,一邊通過停盤阻止姚振華繼續「掃貨」,另一邊公開譴責姚振華的野蠻行徑,並向證監會舉報姚振華的資金來源不明......

在此後的兩年內,王石與姚振華可以說是各顯神通,不斷拉進各路資金「幫場子」。

最終,這場「萬寶之爭」於2017年6月9日,以「恆大」將手中的股權轉讓給「深鐵」而結束。姚振華放棄了「萬科」第一大股東的身份,王石也交出了「萬科」掌舵權。

表面上看,王石成功阻止了姚振華吃下萬科,但事實上,姚振華才是真正的贏家。「萬寶之爭」結束後,姚振華通過脫手萬科的股份,前前後後一共套現了589億。

不止萬科,2016年底,姚振華的手還伸向了格力。

通過大舉增持格力股票,姚振華差點逼近5%的舉牌線成為格力第三大股東,但董明珠比王石顯然更加「強硬」,不僅修改了格力的章程,讓姚振華難以成為第一大股東,並且公開怒斥姚振華為「破壞實業的罪人」。

在董明珠的極力反對下,2016年7月,姚振華最終因政策限制、股東反對和資金問題,放棄了對格力的「野蠻行徑」。

無論還是「野蠻人」還是「實業罪人」,姚振華能在「合法合規」的情況下,同時「狙擊」萬科和格力兩大企業,足見其手段之多、精力之旺、財氣之盛、野心之大。

極致槓桿,債務壓頂

以小博大,不斷上演「蛇吞象」,姚振華無疑是一個十足的賭徒。

無論是菜市場時期,還是進入地產行業、建立前海人壽,以及到萬寶之爭、伸手格力,姚振華的每一大步,都是建立在極高的資金槓桿之上。

以創業之初來說,姚振華便能以170萬元撬動幾億元,到「萬寶之爭」,姚振華更是以60億元自有資金撬動總資產超過6100億元的萬科。

監管部門曾發布過一份核查報告,報告顯示,姚振華為了併購萬科,籌集資金的方式十分大膽和激進,涉及銀行、保險、證券、信託,資產抵押、股權質押等各種加槓桿方式幾乎全用上了,資金組織方式十分複雜。

來源:金融監管研究院

然而,債務就像雪球,會越滾越大,恆大便是一個極好的例子。

2021年恆大暴雷,拉開了慘烈的中國房地產市場系統性危機。姚振華的寶能集團房地產業務一瀉千里,曾被爆出「姚老闆被強制執行、寶能集團被查封261套房產」的大新聞。

除去房地產行業,新能源也姚振華的另一大「主業」。早在2017年,姚振華便斥資66.3億收購觀致汽車51%的股份,並前後斥資600億,在全國各地興建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但如今,被姚振華寄予厚望的觀致汽車,早已無人問津,幾近停擺。

上半年,寶能集團總部傳出汽車經銷商與前員工堵門追討工資及欠款的新聞。數據顯示,到今年4月初,寶能汽車整體涉及欠薪人員5659人,欠薪總額約1.3億元,社保欠繳約9180萬,公積金欠繳約6272萬。

而據鳳凰網《風暴眼》根據總資產和凈資產數據估算得出,2018年至2020年,寶能集團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7.85%、87.17%和89.53%。截止2020年底,其負債總額已經超過5000億元。

寶能系債務壓頂之後,姚振華也收起了往日的「野蠻」,變得極為「低調」。2021年10月,有網友在深圳一家腸粉店偶遇姚振華,乾淨的襯衫、鋥亮的皮鞋、富態的體型,都與這個裝修的簡陋的腸粉店顯的格格不入。

圖:姚振華吃8元腸粉

沒人會相信這個曾經叱吒二級市場、身價千億的男人,竟然會在街頭小巷中「享用」一碗8塊錢的腸粉。

打鷹一生,被鷹啄眼

多重「打擊」之下,寶能系風雨飄搖,姚振華卻不得不繼續推動已經無法控制的負債雪球,不斷將手中的股權質押,來換得一息的生存。

在所有被質押股權的企業中,中炬高新無疑是特殊的一員。

對於不熟悉二級市場的讀者來說,很少有人知道中炬高新是做什麼企業,但如果說「廚邦醬油」,相信很多人還是知道的。沒錯,中炬高新就是醬油界的「老二」,廚邦醬油也是中炬高新的旗下產業,一隻足夠出名的消費股。

時間再次回到2015年,在與王石鬥智斗勇的同時,姚振華還看中了頗具潛力的中炬高新,並抽出了一定的時間和精力,通過前海人壽不斷增持中炬高新,最終成為了第一大股東。

2018年,前海人壽將持有的中炬高新23.29%的股份轉讓給了中山潤田投資有限公司,後者的實控人,還是姚振華。

到2021年後,已經深陷負債泥潭的姚振華,不得不將手頭的中炬高新股份用於抵押貸款,來緩解地產和新能源汽車兩大主業的資金壓力。

可隨著負債越來越多,姚振華卻沒錢贖回質押出去的中炬高新股份了,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手裡的股份不斷的被法拍,觸發被動減持,一直從23.29%降到9.58%,成為了二股東,而原來的二股東火炬集團則「莫名其妙」的成為第一大股東。

來源:雪球

作為新任第一大股東,火炬集團自然想「合理」地拿回中炬高新的控制權,但火炬卻發現,被姚振華控制這麼多年,中炬高新的管理層基本都是寶能系的人。於是,火炬集團便聯合其他小股東,於2023年7月6日,繞開中炬高新董事會,通過監事會相關成員召開臨時股東大會,計劃在7月24日審議罷免「寶能系」4名董事,同時選舉4位新董事。

這種直接「不當對手存在」的行為,一下子惹惱了姚振華。7月12日,寶能集團官網上刊發了一則聲明,舉報火炬集團等國資股東涉嫌虛假訴訟、操縱證券市場,造成中炬高新公司及股東、廣大投資者(約6.7萬名)巨額經濟損失約500億元。

當天晚間,作為回應,火炬集團也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關於中山潤田發布不實信息的嚴正聲明》。

但姚振華怎麼會罷休?迅速發布通告,對包括虛假土地交易、虛假訴訟、火炬集團更換董事、20年後突然起訴等行為連續提出八個問題。並表示:已經攜證據材料向證監部門、上交所等單位舉報,並向中國公安部證券犯罪偵查局等部門刑事報案。

這一表態之後,中炬高新董事會迎來大震盪。公司總經理李翠旭、財務負責人張弼弘被去職,但新任命的3位寶能系背景高管卻進不了公司辦公樓,無法正常履新。

於是便有了文頭那一幕:千億身價姚振華,「受制」月薪三千倆保安。

這場「中炬高新控制權爭奪戰」的贏家究竟會是姚振華還是火炬,故事還在進行時,下結論還為時過早。只是令人不免感慨,打了一輩子鷹的姚振華,沒想到卻被鷹「趁虛而入」啄了眼睛。

而這,或許也是對資本殘酷一面的最好詮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6b733d2e4be3cd3d81bc88e399e3e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