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爹

2024-10-10     新華日報

周雲龍

「福爹」這個暱稱,在他五十開外的年紀就廣為流傳了。

在蘇中地區,人們對成年男子的尊稱,多後綴一個「爹」字(念dia,第一聲),爺爺輩的意思。福爹,名字里有個「服」字,而且他面如滿月、笑容可掬,典型的一臉福相,所以「服福」得正。

福爹的童年,是沒有「福」的,他出世後,沒有見過父親一面,甚至連父親的照片也沒見過。非要說「福」的話,只能說那個年代,信奉「多子多福」。父母生了八個子女,成活了六個,他排行老八,是個遺腹子。小鎮上做小本生意的母親,不識字,但識事,她知道要培養孩子多讀書,兩個哥哥先後讀過私塾。作為遺腹子的福爹,因為一出生就缺失父愛,得到了母親、姐姐特別的呵護。勤學的福爹,很是聰慧,當年從東台富安小鎮考去了如皋的師範學校,難得。

那時候的生活多難啊,福爹告訴過孫女們一個細節:只要某個月剃了頭,家裡接下來就要連吃兩天粥,有時候真的餓得兩眼散光。

出身非福,更知惜福。福爹1948年起投身革命,做過兒童團長、掃盲教師、理論教員、評論組長、宣傳科長……不管什麼崗位,他都盡力盡責,踏踏實實。退休時,福爹前腳離開市委大院,後腳踏進社區鄉村,成為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的一名新兵。這一干,又是整整25年。

在人生的第二個春天,福爹的活動半徑更大,腳步更勤快了,跑社區,進網吧,下農村,訪村小,蹲農家。他對困難群體、留守家庭最有共情,總要多看一眼,多問一句,多幫一把。社區一位下崗職工,患有精神疾病。女兒正值高考,福爹帶著學習用品,多次上門撫慰,同時協調工會、婦聯、民政等部門給予愛心關注、經濟救助。當年,女孩如願考取一所名牌大學,她媽媽的病情也大有緩解。福爹一次在醫院做鼻腔血管瘤切除手術,住院期間,他發現同病房一位農村病人,是個三胞胎媽媽。孩子高三在讀,家庭負擔重,夫妻倆有時難免疙疙瘩瘩。治療間隙,福爹開導他們:關鍵時候一家人要齊心協力,咬咬牙頂上去。出院之後,老人家又打電話給那所中學的校長,拜託他們跟進一下,多引導,多鼓勵。三胞胎媽媽很有感觸:沒想到進城看病,病房裡還遇到大好人。

福爹住在城區,兄弟姐妹眾多,他們又都是兒孫滿堂。福爹的居住地,一度成為親友們進城的「中轉站」。愛人小妹家的女兒小戴,初中畢業後,進了鎮辦企業,沒有宿舍,吃住在他家三四年;外甥的女兒圓圓在縣中讀書,寄住在他家6年;表妹家女兒亮亮進城工作,無處落腳,又是寄住3年……在福爹的大家庭里,前前後後住過十二個孩子,有侄輩有孫輩,有近親有遠親。不只是管吃管穿管住,福奶奶負責情感陪伴、心理疏導,福爹更多的是提供令許多年輕父母抓狂的青春期教育。老朋友們笑稱,福爹很忙,他有兩個「關工委」。

「福爹」,本來只是一個民間的諧音梗,老人家的早年生活,磕磕絆絆,與幸福不沾邊。但是,幸福是可以「自造」的:福由善生,福由勤生,福由和生,福由愛生……年輕人中間現在流行一個「集五福」的互動遊戲,福爹沒有刻意集福,但是他用一生的智慧積累,留給後人一個「五字訣」:善,勤,和,愛,悟。

福爹在92歲的夏天,和這個世界道別。送別福爹時,親友們一起去給他挑選骨灰盒,面對層層疊疊的高端、精緻品牌,大家一致推薦選擇售價僅僅200元的「福蔭萬代」。他們確信,福爹應該最滿意簡單、大氣的這一個。

因為那上面有著顯目的「福」字,這是福爹留在這個世界最溫暖的記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5d01bed1a9536deff73da9eaf30a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