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源•自然生態|北方的「高溫」與「清涼」,「 酷熱難耐」,高溫天氣知多少,厄爾尼諾或將在今夏強勢回歸 帶來全球變暖新高峰

2023-07-02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原標題:課程資源•自然生態|北方的「高溫」與「清涼」,「 酷熱難耐」,高溫天氣知多少,厄爾尼諾或將在今夏強勢回歸 帶來全球變暖新高峰

北方的「高溫」與「清涼」

40℃,41℃……這個6月,華北等地熱得爭先恐後,高溫預警從黃色到紅色不斷升級,高溫紀錄被紛紛打破。然而,在一片火熱的北方,有一些地方竟然還沒入夏,享受著盛夏里的清涼。

北方熱過南方

今年的端午節,如果你安排了京津冀等地的遊玩,想必是非常難忘了。搶到了這三天故宮門票的小夥伴都在宮裡被熱哭了,恨不得鑽進「冷宮」吸吸涼氣。華北這輪今年以來最強高溫過程從端午前一天開始發力,端午第一天就衝到頂峰,並持續了整個假期。

此次高溫過程,共有80個國家氣象站達到極端高溫值,國家氣候中心認定此次高溫過程綜合強度為今年以來最強,極端性是近10年來6月最強。

高溫日數在10天以上的地區主要出現在華北、黃淮和新疆地區,在地圖上已經紅成一片。而南方大部高溫日數都在10天以下,尤其是江南和華南北部等傳統火爐地區,整個6月高溫日數多在5天以下,難怪華北地區小夥伴喊著要去南方避暑了。

高溫天氣會給公眾生產生活造成諸多影響,高溫中暑、熱射病等威脅人體健康,也會給當地電力部門造成供電壓力。為應對高溫熱浪可能帶來的各種不利影響,各級氣象部門頻頻拉響預警。

「熱到蒸發」還是「熱到融化」

自6月30日起三天,我國南北方將出現大範圍高溫炎熱天氣,北方以晴熱暴曬為主,40℃高溫再度返場,南方則持續高溫高濕天氣,悶熱難耐。

高溫天裡,建議大家儘量避免在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這一氣溫較高時段進行長時間戶外活動,適當補充淡鹽水,如需外出應做好防曬工作,例如佩戴遮陽帽、穿透氣防曬服,避免曬傷。

南方桑拿天更容易引發中暑、熱射病。一般來說,氣溫達到35℃、濕度大於60%,就達到中暑的臨界點;當氣溫超過37℃、濕度高於80%,就非常容易中暑。

黑龍江夏至夏未至

盛夏已至,北方多地夏日炎炎,而在黑龍江,很多地區還未進入氣象意義上的夏天。

據統計,常年夏至節氣期間,黑龍江省的日平均氣溫均在23℃以下,在夏至節氣入夏的地區非常少。

黑龍江屬於寒溫帶季風氣候,夏季短暫而涼爽。近22年的三伏天期間,黑龍江各地區35℃以上的高溫日數屈指可數,對於避暑來說是絕佳選擇。

高溫又「殺」回來了

最近的這幾天

炎熱天氣變得異常瘋狂

動輒30多度的高溫加上烈日的暴曬

人與烤肉之間的距離

仿佛只有一撮孜然

......

6月29日開始

內蒙古中部、華北、黃淮、汾渭平原等地

再度被高溫天氣籠罩

北京、石家莊等大城市再次出現高溫天氣

預計未來兩周

華北、黃淮仍多炎熱高溫天氣

目前這輪高溫將持續至7月2日

7月6日至9日將迎來新一輪高溫天氣過程

中央氣象台6月30日06時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6月30日白天,北京、天津、河北、河南中北部、山東西部以及湖南南部、湖北西北部、江西中南部、浙江南部、福建中北部、廣西西部和東北部、廣東西部、海南島、雲南南部、內蒙古西部和東南部、甘肅中部、新疆吐魯番盆地等地有35~37℃高溫天氣,其中,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38~39℃,局地可超過40℃

其實,都到6月底了

出現連續高溫天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畢竟盛夏除了西瓜

還有高溫熱浪......

面對熱浪的強勢來襲

你準備好如何應「烤」了嗎?

熱浪是指天氣持續地保持過度炎熱,也有可能伴隨有很高的濕度。中國氣象局規定日最高溫度35℃以上為高溫,持續的高溫天氣(3天以上)被稱為熱浪。

氣象台「氣溫」是這樣測出來的

氣象上所說的「溫度」,指的是大自然狀態下自由流動的空氣溫度。按照世界氣象組織規定,氣象部門發布的溫度是百葉箱中溫度計所測量的溫度,百葉箱須設在草坪上,離地面1.5米,周圍較開闊,無高大建築、樹木等阻擋風或遮擋陽光。

高溫來襲該如何應對?

不過,在同樣的高溫天氣下

有時熱的感覺卻有千差萬別!

這是為什麼呢?

實際上,我們感覺到的溫度是受太陽輻射、風速、空氣相對濕度等因素影響後的溫度,所以大家感受到的溫度和百葉箱內測得的標準氣溫會有差別。

那麼,影響體感溫度的天氣因素都有哪些呢?

01

太陽輻射

這是最直觀的影響要素。

太陽直接輻射會使得物體溫度升高,「樹蔭底下好乘涼」,這些都是十分淺顯的道理。

由於百葉箱避免了太陽直射,因此,「氣溫」的測量結果幾乎無法反饋太陽直接輻射帶來的影響。

而太陽直射所帶來的體感溫度差異,一般可以到達6℃以上。如果陽光十分充足,光照十分強的話,10℃以上的溫差也是可以輕易達到的!

02

相對濕度

夏天,人體排熱主要依靠汗液的蒸發。濕度越大,汗液越難以蒸發,人體感覺越熱。

冬天,越高的濕度說明人體周圍空氣中的水汽越充足,越容易帶走人體中的熱量,感覺越冷。

這就是所謂濕熱濕冷更難熬的原因。

03

風力

同濕度的影響相類似,越大的風力越容易帶走人體的熱量。

因此,夏天無風的時候,人體越容易感覺熱。

相應的,冬天戶外風力越大,熱量越容易被帶走,人體感覺越冷。

除此之外,著裝顏色甚至心情等的不同都會影響咱們的體感溫度哦!

  加拿大山火肆虐多日,政府緊急疏散數以千計的居民,炎熱的氣候吸引了全球的視線。在這樣的背景下,具有極端天氣放大效應的厄爾尼諾事件備受公眾關注。6月13日,中國氣象局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接受記者採訪,解讀厄爾尼諾當前至未來發展狀況,分析其影響。

最熱一年即將來到?

厄爾尼諾是太平洋赤道中東部海域水溫異常升高引起的一種氣候現象,通常會持續9到12個月,一般會導致南美洲南部、美國南部、非洲之角和中亞部分地區季風增強,從而導致降雨量增加,也會在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和南亞部分地區形成相反效應,造成嚴重乾旱。

周兵介紹,根據世界氣象組織4月發布的厄爾尼諾與南方濤動預測意見,今年5月至7月出現厄爾尼諾的機率為60%。國家氣候中心預測,赤道中東太平洋將於今夏進入厄爾尼諾狀態。此次厄爾尼諾出現時間比預想提前一到兩個月,且發展較快。越來越多的數據顯示,厄爾尼諾正在推高全球變暖幅度,很可能帶來全球變暖新高峰。

    對於未來厄爾尼諾的發展態勢,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氣候專家米歇爾·勒赫稱,此次厄爾尼諾現象出現較早,發展空間大,到冬季發展為強厄爾尼諾的機率為56%。如果出現強厄爾尼諾,2024年將很有可能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在全球範圍內,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將出現更多的乾旱和火災,而南美洲東部將出現更多的洪水破壞和極端降雨情況。

明年是否會受厄爾尼諾影響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一年,仍有不確定因素。周兵表示,目前對這次厄爾尼諾事件的預測是一次中等以上強度的事件,氣象部門將密切關注其發展動態和強度的變化。

影響不只是高溫

在厄爾尼諾形成的早期——北半球夏季,它對於熱帶及南半球天氣氣候系統影響最為顯著。厄爾尼諾帶來的暖水會加劇太平洋中東部的颶風;在厄爾尼諾發展高峰期——北半球冬季,它的影響會偏向熱帶高緯度地區,並影響北半球冬季氣候。

在1997—1998年超強厄爾尼諾事件期間,東非地區發生暴雨和洪澇;印尼和澳大利亞北部的雨季提前結束,並遭遇高溫和乾旱,多地發生森林大火。2014年我國出現「暖冬」,2015年印度出現高溫,菲律賓發生嚴重乾旱,我國夏季南方暴雨頻發,都與厄爾尼諾事件有關。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厄爾尼諾年颱風活動路徑西太平洋較南海更為活躍,活動中心偏東偏南,活躍範圍包含日本海及其以東洋面,影響南海及華南南部的颱風偏少。受厄爾尼諾影響,全球糧食產量也會產生波動,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產量都將受氣象條件影響產生不同程度波動。2015—2016年超強厄爾尼諾事件造成2016年印度小麥減產至少14%,南非糧食產量減產25%,我國大麥產量下降7.3%。

就厄爾尼諾對我國的影響而言,國家氣候中心分析歷史數據發現,厄爾尼諾發展年的夏季,華北南部、華中北部、華東中部、西北地區東部等地氣溫易偏高。其中華北西南部、江南中部、華南東北部、新疆北部的高溫日數達到30天以上。

    厄爾尼諾也會給我國部分地區帶來極端乾旱現象。例如,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發生的厄爾尼諾事件帶來明顯高溫熱浪,2009年秋季至2010年春,我國西南地區出現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嚴重的秋冬春連旱。「雖然沒有兩次厄爾尼諾事件是完全相同的,但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發生了一次中等強度的厄爾尼諾事件,那次事件與今年的厄爾尼諾事件無論是起始時間還是強度都極為相似。」周兵提示,要高度關注此次厄爾尼諾事件與2009/2010厄爾尼諾事件的相似程度。

專家表示,此次厄爾尼諾至少將持續8至10個月,對我國冬季氣候和夏季降水有顯著影響。一方面,厄爾尼諾的發展將會導致夏季我國南方降雨量增加,北方降雨量減少,出現南澇北旱的形勢,需警惕南方城市出現內澇;另一方面,厄爾尼諾將會導致冬季偏暖,甚至出現暖冬。

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更多地理相關產品,請掃碼了解: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譚老師講地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53069e4e7af547384c6fa268c397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