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流量和演技到底孰輕孰重?陳凱歌的玲瓏觀點暗藏玄機

2019-11-09     很哥

導演選角真人秀綜藝《演員請就位》播出以來,很多觀眾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雖然節目的話題不斷,但卻依然下飯。客觀地說,這檔節目還是很有誠意的,因為無論是實景布置,還是節目呈現出的效果,都是可圈可點的。

在最新一期的《演員請就位》中,黃宥明在表演完後,說到了流量和演技的話題。那就是有一些導演和製片人,選擇演員的標準不是演技,而是演員是否有流量,他認為這是對作品的一種不負責任。沒想到小伙子的話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僅引發了現場的演員的各抒己見,也讓資深導演陳凱歌發表了玲瓏的觀點。

他說流量是投資盈利的一個指標,沒有必要抨擊,只不過在如今的市場,沒有演技是不行的。從陳凱歌的話中我們聽到了小心翼翼,雖然說出了投資者是想盈利的最終目的,但是並不敢直接抨擊這種現象,因為這一行太多人這麼做了,說得太白很容易得罪人。於是,就有網友說那個曾經拍過《黃土地》和《霸王別姬》不見了,那個「驕傲陳凱歌」去哪了?

說到流量明星模式,我覺得它開啟與2004年火起來的選秀節目《超級女聲》。當時李宇春,張靚穎這些人依靠觀眾的投票支持,無意中開啟了一個利用新媒體炒作明星人物的模式。不過那時候只是一種市場的自發反應,還沒有花錢操作的行為。後來因為有資本大量進入了影視市場,為了攫取短期利潤,就開始利用新媒體的時效性炒作電影,繼而炒作邀請過來的演員,以此來達到吸引關注度,增加票房收入的目的。

於是流量明星大行其道,於是當下娛樂圈也被稱為了看臉的時代。一個演員如果長相足夠年輕漂亮,粉絲也夠多夠狂,也很容易被蓋章為「流量」,當然也會同步被蓋章為沒有演技。其實我並沒覺得長相與演技是對立的,因為在邏輯上,長相和演技本是毫無相關性的兩個獨立屬性,換言之,在長得好看的人群中,演技好的機率,和其他人群的機率並沒有什麼不同。

因此,我會覺得陳凱歌導演的流量說表面上看起來很圓滑,但卻暗藏玄機。因為沒有流量,資本看不上,沒有演技觀眾會用腳投票,這樣的現狀,就算是資深的陳凱歌,也無法迴避。只能是在不否定流量的同時,重點強調下演技是基礎,流量是加持。而當下比較可喜的是,近期的確有很多既有演技又有流量的演員出現了。

年紀大點的如胡歌、王凱、靳東,我說他們是既有演技又有流量的演員,你不會反對吧?年紀小的也有很多脫穎而出明星,比如主演《最好的我們》的劉昊然;《少年的你》大火的易烊千璽以及《大象席地而坐》走紅的彭昱暢;當然也不能不提到肖戰和朱一龍,在過去的一年裡他們都用自己的成績,證明了流量和演技共存的可能性。

陳凱歌的觀點,其實代表著當下很多導演的想法,流量體現的是演員的商業價值,而演技則是代表了他們的業務能力,這二者本質上並沒有什麼衝突。只不過有些情況,固化了大眾的思想,一葉障目,導致了觀眾觀點的片面。同時,決定一部電影或者電視劇的好壞,並不能單方面地只看演員,好演員也要配上好劇本,要互相成就,才能夠收穫好的評價。

因此,流量和演技到底孰輕孰重的話題已經不值得討論,流量不等於沒演技,有演技也不等於沒流量,當然沒流量更不等於有演技。流量既是打開未來發展的一條道路,也是鞭策演員繼續前行的動力。這樣的時代,我們需要流量,也需要演技!你認同這樣的觀點嗎?歡迎留言討論,並同步關注很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3uKUW4BMH2_cNUgvqY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