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盡可夫的原本意思是什麼?了解完這個歷史故事你就懂了

2023-06-21     胡月芳

原標題:人盡可夫的原本意思是什麼?了解完這個歷史故事你就懂了

春秋時期,鄭國發生了一場政變,先是國君鄭莊公去世了,他有兩個兒子,分別叫公子突和太子忽。按照繼承順序嘛,太子自然是理所應當繼位的,所以大臣祭仲就擁立太子,是為鄭昭公。按理來說,事情是很符合邏輯的。

但鄰國宋莊公卻干預他國內政,派人到鄭國去把祭仲和公子突抓了起來,脅迫祭仲推翻鄭昭公,改立公子突當君主。畢竟保住性命要緊,祭仲就答應了這件事,當時還是春秋時期,戰國七雄這些大國家還沒有誕生。

所以當時宋國是比較強勢的,關鍵它後面還有一群盟友。宋國類似於今天的某國搞這種霸權主義,鄭國也沒辦法,只好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吞。鄭昭公聽說這件事以後,就逃離了祖國,到其它國家避難去了。公子突就繼位當了鄭厲公。

而宋國也經常向鄭國索取財物,合著把鄭厲公推上君主之位,打的就是這個主意,雙方之間後來乾了一仗,宋國也不知道怎麼搞的,聯合了四個國家還被人家打敗了。鄭厲公在位的時候呢,祭仲也開始大權獨攬,變成了一個權臣。

鄭厲公不甘心當這個傀儡,所以就把祭仲的女婿雍糾給拉攏了過來,先是許諾給他高官厚祿,然後要他去殺自己的老丈人。雍糾覺得這個交易不錯,於是就答應了。而他的妻子知道這件事以後,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就像女生常常問老婆和母親掉進河裡先救誰,如今這位女性也面臨著殺老公還是殺父親的選擇題。不把這件事告訴自己的父親呢,父親就得死,告訴了父親呢,丈夫就得死。所以她很苦惱,就去找自己的母親,問她丈夫和父親誰更重要?

雍姬知之,謂其母曰:「父與夫孰親?」其母曰:「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左傳·桓公十五年》

她母親就告訴她,對於一個女人來說,任何一個男性都可以當她的丈夫,但是父親只有一個,丈夫是不能和父親相比的。

她一聽恍然大悟,於是就把消息透露給了父親,然後自己的丈夫就被殺了。而鄭厲公沒辦法,知道鄭國自己也是待不下去了,就悄悄把雍糾帶上逃出了鄭國,畢竟人家是為他而死的嘛,好歹找個地方給他埋下。

但鄭厲公也覺得生氣,埋怨說:這種大事還和女人商量,死的一點都不冤。

這就是成語人盡可夫的出處了,它最初是一個中性詞,沒有貶義也沒有褒義。是對丈夫重要還是父親重要的一個選擇題,這個簡單的邏輯無非就是說,丈夫沒有了,還可以再找嘛,畢竟天下男人千千萬,何必單戀一枝花。

而父親卻只有一個,這是基於血緣關係,所以這位女性選擇了救父親,而不是救丈夫。後來這個詞語就演變為了一種貶義詞,說任何一個男人都可以和這個女人保持不正當的關係,形容她的生活不檢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3dae618d5d3d8dee608c8e997ebbf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