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用悍馬」並非那麼香,從列裝到逐步退役,僅用了短短30年

2021-04-19     軍事編輯部

原標題:「軍用悍馬」並非那麼香,從列裝到逐步退役,僅用了短短30年

《黑鷹墜落》想必是每位軍迷必看的一部電影,電影中美軍士兵利用悍馬車在街道中穿梭,執行架設火力點、運輸傷員、部署陣地等任務。可以說,這部電影的兩大關鍵之處,一個是美軍黑鷹直升機的空中機動,另外一個就是利用悍馬車進行靈活的機動作戰。但在後來,美軍就對悍馬車變得又愛又恨,最終將其全部更換,本文就來談談有關於軍用「悍馬」的那些事。

美軍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就開始廣泛使用威利斯吉普「JEEP」,作為前線的機動力量,甚至是核心運輸能力,有美軍的地方就必定存在威利斯吉普。戰後美軍覺得這玩意,「香」得不行,便決定延續將吉普車這類輕型機動車輛,下放到一線使用的做法。後來又進行過幾次換代更新,一直換到「悍馬時代」之前,美軍經歷了:威利斯吉普、道奇、M113裝甲輸送車等階段。

後來美軍總結經驗,覺得單純使用小、中型運輸車輛,極易遭受敵方自動武器的打擊,毫無裝甲防護可言,一沒沒一車。而M113裝甲輸送車又太笨重,遇見土路、輕型橋樑什麼的完全無法通過,美軍決定將這兩種結合到一起,開發一種新型裝甲車,兼顧多功能、人員輸送、攜帶武器作為火力點等,於是便誕生了HMMWV計劃,該計劃中文名全稱為高機動多用途輪式運輸車輛(還挺繞),但很明確的將計劃要求標明了。

該項目在1979年提出並開始招標,最終勝出的便是大家所熟知的「悍馬」,在1983年悍馬公司正式競標成功,得到了美軍官方的2334輛軍用「悍馬」的訂單。在此之前,「悍馬」也經歷了一系列的可靠性測試,每輛車都經過了60萬英里以上的試驗,並且測試了在沙漠和嚴寒條件下車輛的可靠性測試。再後來,美軍訂購的軍用「悍馬」的數量就開始以萬為單位,並在90年代初開始全面裝備美軍。

「悍馬」的首戰是80年代末,美國入侵巴拿馬,只不過這時候美軍並沒有像《黑鷹墜落》里一樣,那麼高強度使用悍馬,僅僅讓其承擔了前線人員和輕量貨物的運輸工作,並且當時的「悍馬」還沒有考慮到需要上前線,抵禦中小口徑的武器,因此裝甲厚度並不高。但到了海灣戰爭,及其後來的摩加迪沙戰役時,沒有裝甲保護的「悍馬」損失十分慘重。(電影中很明顯是加裝了裝甲的,悍馬也是後期版本,存在一些BUG)因此決定開始推出帶裝甲防護的版本,「悍馬」的第一種帶裝甲的版本是1996年推出的M1114版本,該版本裝配了防彈玻璃和必要的裝甲板,可以抵擋中、小口徑步槍武器的射擊。

後來便是長久以來的阿富汗治安戰,在2001年美軍開始入侵阿富汗,並且直到現在一直在打治安戰。阿富汗游擊隊很明顯比伊拉克軍隊更有創意(畢竟打過蘇聯),沒過幾年,IED戰法便在阿富汗「推廣」開來,「悍馬」車隊時不時會遇到阿富汗游擊隊的IED襲擊(如電影《拆彈部隊》),儘管這時的悍馬已經可以抵禦中小口徑的武器射擊了,但是對於IED是防不勝防,經常被炸個人仰車翻。批評「悍馬」的聲音接踵而來,一線美軍的投訴都快塞滿了國防部的信箱。

2006年頭四個月,67名美軍在「悍馬」車上死亡,IED、槍擊等是其主要原因。2007年,在一次會議中,軍方直接說,這車不可能服役到2012年。美軍也並非沒有做出對策,在2007年左右開始下發裝甲升級包,但使得悍馬進一步加重,跑路、爬坡都很困難(曾有民間車評,以軍用「悍馬」和家用轎車對比,如0到100加速、爬坡能力、最大公路速度等,結果是軍用「悍馬」排名最低),對於「悍馬」的批評聲音一直沒有停下來,因為「悍馬」而陣亡的美軍家屬要求更換的聲音也挺大。

最終在多方壓力下,2015年後美軍開始將「悍馬」逐步退役,現在美軍主要使用的車輛為MRAP防地雷多用途車,該車為六輪重型車輛,成本不菲,取代前線「悍馬」的是四輪MATV,為MRAP中的一個分支,總算解決了悍馬裝甲不足的問題。但美國的國民警衛隊,及世界上一些小國家,仍在大量使用「悍馬」。本來美軍以為找到了像二戰威利斯吉普那樣的「萬金油」,可沒想到只用了短短30年,便被迫退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3166XgB9EJ7ZLmJXv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