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令在西周就已出現,它發展於秦漢時期,成熟於魏晉南北朝,唐宋時期是它的繁榮期,明清時期達到巔峰。它是古時人們在宴會中助興取樂的遊戲,同時也是我國古代文人士子追求閒情逸緻的產物。
酒令有俗有雅,飲者的身份、文化水平和趣味不同,在宴會上使用的酒令也有所不同。市井百姓經常用通俗好懂的射覆划拳類,文人雅士一般以文字令為主。
因為文字令是以詩詞歌賦的巧變應對為主要內容,對人的文化水平要求更高些,需要參與者掌握豐富的辭格,因此備受文人雅士的喜愛,常常成為酒宴中戲的娛樂形式。
以下列舉我國古代比較出名的酒令趣聞。
1、唐伯虎行對聯令
對聯令是宴席中比較常見的酒令形式,就像對對聯。它是由一人出上聯,另一人對下聯,若能答出則可通關,對不出則罰酒。
相傳,明代才子唐伯虎邀請好友陳白陽到郊外野遊。二人來到一私家莊園,見裡面奇花異木,怪石假山,布局十分精巧。出來後,二人在莊園對面的一家酒樓飲酒,唐伯虎仍十分流戀那莊園的景致,遂提筆在粉壁上寫道:「眼前一族園林,誰家莊子?」
陳白陽知道唐伯虎故意只寫半聯,為的是讓他對下聯,便接過筆寫道:「壁上半行文字,哪個漢書?」這上聯出得很巧,末尾「莊子」一語雙關,既指眼前園林,又是一部書名。
陳白陽的下聯對得也很得體,末尾的「漢書」也是書名,一語雙關,而且針對唐伯虎的挑戰,既有回敬之意,又不傷友情。
知己難逢,兩人在酒樓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唐伯虎趴在桌子上,迷迷糊糊又說出一個上聯:「賈島醉來非假倒。」陳白陽聽出唐伯虎借出對聯笑他醉倒,便晃晃悠悠地站起來說:「我沒醉,還能喝二兩,不信你看。」說著舉起酒罈,把酒一氣喝凈,然後說:「這就是我的下聯,你知道是什麼?」唐伯虎略睜醉眼道:「劉伶飲凈不留零。」
2、「蘇」與冷香令
對聯令還有一種形式,那就是限定題目,然後讓在場每人作一副關於題目的對聯,作出則通關,作不出者罰酒。題目隨人隨意而定,有的是一個字,有的是兩個字,有的是典故人名、地名、事物等。
相傳,宋代文豪蘇澗舉辦家宴,曾以「冷香」二字為題,聯對行酒令。冷香令是說每人吟詩兩句,要求句尾各嵌人「冷」「香」二字,合席輪吟,不成者罰酒一杯。
蘇洵先出聯:「水向石邊流出冷,風從花里過來香。」
蘇東坡接著聯道:「拂石坐來夜裡冷,踏花歸去馬蹄香。」
蘇小妹也聯道:「叫月杜鵑喉舌冷,宿花蝴蝶夢魂香。」
其時,蘇小妹的如意郎君秦少游亦在座,最後聯道:「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襲人是酒香。」
再如「花鳥同春令」,每人說一副對聯,第一句要求嵌人「花」字,第二句嵌入「鳥」字,倘若上下句對仗工整,合席賞作者一杯,眾陪飲,說不出者罰酒一杯。
合席依次輪說,一巡令畢。如「掖垣留宿鳥,溫樹落余花。化作鴛鳥,結成連理花。鳥憐名字好,花爭蕊頭香。能畫鷙鳥樣,善描百花形」。這類文字酒令是出令者限定一種類似學生造句的行令題目,由每人隨口編造詞句。應對者可隨意答題,憑眼中所見、耳中所聞答題。這類文字遊戲不像作詩、對聯那樣工整,卻往往新意倍出、妙趣橫生。
3、顧愷之行續令
《世說新語·排調》里曾記錄過顧愷之的酒令故事。
說是在東晉,桓玄和頤愷之同在殷仲堪家飲酒,席間行續句令。先作「了語」(了語:盡頭話,屬機智的戲言)。
顧愷之先說道:「火燒平原無遺燎。」
桓玄接著說:「白布纏根樹旒旗。」
殷仲堪接著說道:「投魚深泉放飛鳥。」
之後,接著說「危語」(危語:使人聽了感覺害怕的話)。
桓玄先說:「矛頭淅米劍頭炊。」
殷仲堪說:「百歲老人攀枯枝。」
顧愷之接著說:「井上轆轤系嬰兒。」
當時,有個參軍在場,詩興大發,不由得脫口而出:「瞎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在座者聞之無不動容,從此該句成為危語的代表句。
這些字令,對行酒令者的文學素養有一定的要求。譬如拆字、合字、析字令,拆字、合字在形式上與析字酒令相像,其實兩者有一定的區別。
拆字通過把一個字拆成幾個字,合字則是把幾個字合成一個字,構成酒令語言,其字面也有某種意思,但無引申之意。而析字不同,它是對字進行分析解釋,引申出其他道理。
4、「蘇」與冷香令
鄭板橋是清朝著名的書畫家、文學家,他在辭官後回揚州閒居,常和詩朋畫友聚會。
相傳有一天,鄭板橋家裡又來了三位客人——一個是懷才不遇的清客,一個是驕矜自恃的離任道台,另一個是長者。
飲酒間,清客提出要行個酒令,離任道台說:「就來個揀字行吟吧。」揀字行吟就是抽字,以字作詩。
三人各自摸出骨牌,低頭一看:清客得溪字,離任道台是淇字,長者得湘字,鄭板橋是清字。
清客吟道:「有水便是溪,無水也是奚;去掉溪邊水,添鳥就成雞(雞)。得意貓兒強似虎,脫毛風凰不如雞!」這話大有挖苦離任道台如今潦倒之意。
離任道台回擊道:「有水也是淇,無水也是其;去掉淇邊水,添欠便成欺。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這句意在反駁清客的挖苦。
鄭板橋向長者示意,要他勸幾句。長者卻捋須吟道:「有水便是湘,無水還是相;去掉湘邊水,添雨則成霜。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老者奉勸鄭板橋不要多管閒事。
最後,鄭板橋以「清」字吟道:「有水也是清,無水也是青;去掉清邊水,添
心變成情。不看君面看壺面,不看人情看酒情!」
聽了鄭板橋的「不看人情看酒情」,清客和離任道台的火氣便被澆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