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寶昌 門裡門外的人生

2023-10-13     每經影視

原標題:郭寶昌 門裡門外的人生

「驚悉郭寶昌先生逝世,不勝哀傷!82年畢業分到廣西廠,初來乍到的幾個年輕人,得到『郭爺』的舉薦和欣賞,感恩之心至今銘記。幾個人凡去他家蹭飯時,回回聽他聊『大宅門』夢,點點滴滴仍歷歷在目,令人唏噓。郭寶昌先生一路走好,天堂仍有大宅門……」

圖片來源:微博@藝謀工作室截圖

2023年10月12日16點30分,很少對電影之外的事務發聲的導演張藝謀通過他的個人工作室帳號發布了一條微博,悼念10月11日去世的導演郭寶昌。短短的篇幅里,透露著濃厚的感恩之情。

圖片來源:豆瓣

據了解,為了尊重郭寶昌本人及其家屬意願,喪事將從簡,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郭寶昌,原名李保常,是中國傑出的影視劇導演和編劇。他的藝術生涯始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作品涵蓋了各種類型,從刑偵電影《神女峰的迷霧》到歷史劇集《淮陰侯韓信》,再到現代都市電視劇《慾望的漩渦》,創作領域廣泛。他的影視作品總是充滿了人文關懷和批判精神,讓觀眾透過一個個故事看到中國社會的發展和變遷。

真正讓郭寶昌名揚四海的,是他執導的電視劇《大宅門》。這部作品通過一個家族的興衰變遷,展現了人性的複雜和社會的不公。該劇在中央電視台首播時,創下了央視年度收視冠軍的紀錄。而片中精彩的人物塑造和深刻的社會洞察力,深深地打動了觀眾。

《大宅門》的成功並不是偶然的。從劇本創作到拍攝完成,郭寶昌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對每一個角色都要求嚴格,對每一個細節都要求完美。2001年至2013年,郭寶昌又因執導《宅門逆子》《大宅門1912》等影視劇,在全國紅極一時。

門裡門外的人生

《大宅門》的劇中故事其實都是郭寶昌真實人生的寫照。《大宅門》的情節、人物,均來源於郭寶昌身為大戶人家養子的所見所聞。劇本創作的過程在郭寶昌手中跨越幾十年,原始劇本數度被毀,卻又一次次起死回生,最終被拍攝出來。因為人生的黃金時間在特殊時期度過,郭寶昌本人的前半生也是跌宕起伏,而這些曲折經歷也是導致他的作品稀少,並只能在晚年綻放光彩的原因。

他在晚年不斷著書立說,爭分奪秒地記錄一切,曾說自己還有一肚子故事要講,如今也只能與大家告別

熟悉《大宅門》的觀眾,都還會記得當年這部劇留給觀眾的震撼。無論是性格張揚的白景琦,還是性格複雜的白穎宇,或是頗有擔當的女性角色「二奶奶」,都能讓觀眾在細微之處深深共情,感受到這些人身上那種真實的生命力。

很難有人想像出,這部劇本是如何創作出來的。在郭寶昌的回憶中,這個恢弘的故事都發生在一個小房間裡,陪伴他的只有一張書桌,滿滿一冰箱的食物,每天一壺開水,以及40多天的時間。1995年,他在這與世隔絕的環境里,創作出了50多集《大宅門》的劇本。在那段時間裡,回憶瘋狂地湧上來,養母的教誨,養父口中那些精彩的故事,都一一在紙上再現。用他自己的話說,這個故事,有大約百分之七十的成分是真實的,另外百分之三十是虛構。

這樣孤獨的生涯沒有幾個人可以忍受,但對於人到中年的郭寶昌而言,這個小屋子中的那段時光是他等待了多年的機會如此努力拚命,是因為在前半生的人生中,郭寶昌沒有任何一個機會,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創作出真正屬於自己的作品。而他的人生,也曾是抓了一手爛牌,幾乎毫無選擇的進入了一場必輸的遊戲,卻又時常迎來峰迴路轉。大起大落中,郭寶昌唯有守住自己,才能將前半生的苦難,化為他劇本寫作中的素材和動力。

1940年,郭寶昌作為一個貧民的兒子出生在北京,父親早逝,他被母親賣掉,輾轉之後,他被養母郭氏買走。他的養母郭榕,以20多歲的年紀嫁給了70多歲的養父作為正房夫人,因為沒有後代,於是一直撫養郭寶昌,也正是這個養母,帶著郭寶昌開始了他人生的另一番奇遇。12歲之後,他一步登天地進入了那個「大宅門」,在複雜的家族關係之下,他逐漸學會了看人眼色,體會人情冷暖,也默默地觀察著大家族中的一個個人物。

在父母的講述和自己的親身接觸中,郭寶昌發現了很多極具個性的人物,也懷著一個半外來者,半自己人的身份在觀察他們。比如《大宅門》中的白玉婷,因為「戲痴」,迷戀戲曲演員,而嫁給了照片,事實上這個人物是郭寶昌的姑姑,生活中她也的確做出了同樣的選擇。除此之外,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極富個性的白家掌門人白景琦,正是他心中那個有趣的、常常給他講故事的養父的化身。

小時候,郭寶昌就開始有意識地記錄他腦中的家族故事,後來學習導演,這個習慣更是保留了下來,在等待機會的日子裡也沒有停止過。最終,劇本真的完成後,很多人已經不認識年過五十,沒有太多作品的郭寶昌,如何組織一個龐大的團隊也成了難題,當時,陳寶國、張藝謀、姜文等人都伸出了援手。最終,靠著電影圈導演、演員們的熱情支撐,等待六年之後,劇本里那些鮮活的人物,經過「老戲骨」們的演繹,得以真正凝固在了觀眾的心裡。

戲裡戲外的恩情

郭寶昌還有另一個角色,就是如張藝謀所說的,他是電影圈第五代導演的「伯樂」。

在廣西電影製片廠任職時,郭寶昌協助張藝謀、陳凱歌等導演推出《一個和八個》《黃土地》等作品,奠定了中國第五代導演的基礎。張藝謀曾說:「沒有郭寶昌,就沒有中國第五代導演。」在郭寶昌的幫助下,張藝謀、陳凱歌等導演逐漸在國際上嶄露頭角。

在《大宅門》這部作品中,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姜文、何群等多位導演齊聚一堂,作為特別嘉賓,以精彩的角色演出回饋了郭寶昌的知遇之恩。

郭寶昌還是一位京劇愛好者,他在2006年時被製片人俞勝利邀請來執導一部以國粹京劇為題材的作品——《粉墨王侯》。郭寶昌非常喜歡這個劇本,於是親自操刀並花費了三個月的時間來修改劇本。

在拍攝期間,正值橫店冬季,但是郭寶昌一直在兩個「烤燈」的照耀下堅持工作。雖然劇組多次勸他回北京休息,但他始終不肯離開工作崗位。他說:「我離開就不放心工作,我就是個工作狂,工作不幹完我也休息不了,待不住。」郭寶昌說:「梨園行有很多有意思的事兒。我們這個故事主要寫的是台下、幕後的故事,寫的是梨園藝人的人生傳奇。為了修改本子,我參看了上百部的相關藝人回憶錄,劇里的人物身上有著很多老藝人的影子。梨園行的詼諧幽默將會在這部戲裡充分體現出來。我希望通過這部電視劇,讓更多人感受到京劇藝術的魅力。」

《大宅門》劇照 圖片來源:豆瓣

晚年的郭寶昌身體狀況欠佳,但仍致力於研究戲曲和文藝,甚至在81歲時還出版了一本名為《了不起的遊戲》的書。據北京晚報等報道,書中他與學者陶慶梅合作,匯聚出對京劇幾十年的體驗和研究,將京劇寫得生動有趣。向大眾普及京劇,也是他的心愿。用郭寶昌自己的話來說,急赤白咧趕緊把想要乾的事情都幹完了,就是怕再不寫就沒機會了,而這也是他對得起老祖宗的方式。

記者|畢媛媛 編輯|梁梟

(第一個小標題綜合自中國新聞周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2d4dc16d16e61801c6e1029c1c77e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