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洛洛
編輯|福林媽咪
生完女兒的這一年裡,無數個夜晚,孩子睡著後,我一個人坐在床邊,望著窗外的夜色,無聲地流淚。甚至有時候想爬上窗台,把腳伸出去,我不知道自己怎麼了,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總是想哭。
後來察覺出這樣的情緒不對勁,我知道我可能患上了 產後抑鬱,而且從目前的行為來看,已經比較嚴重了。
上網搜索相關的信息,隨後頁面跳出來曾經也患過產後抑鬱的明星,比如 何潔、謝娜、那英……
曾經很喜歡那英的歌,當我從百度上看到她生完孩子後也曾患有產後抑鬱,頓時有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覺。
去年2月8號,剛 剖腹產生完女兒的我,子宮大出血,鬼門關溜達了好長時間,還住進了重症監護室。
老公急壞了,那個時候也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醫院只允許一名家屬陪同,並且中途不能出醫院,不能換人。老公既要照顧大人,又要照顧剛出生的孩子,並且大部分男人天生就不擅長這些。
所幸老天保佑,在醫生的努力下,我活下來了,生完第四天,轉到普通病房,見到了拿命拼出來的孩子,心裡非常高興,頓時鼻子卻酸的不行,眼淚快要掉下來。
突然想起老人說的月子裡不能哭,不然月子病落下了,以後眼睛會疼,又趕緊給憋回去了。
還沒有高興一會兒,醫生表情凝重地進來說孩子黃疸值高,需要入住新生兒科,雖然捨不得但還是決定聽醫生的。
可老公出門打了個電話,回來說他媽媽說不用住院治療,剛出生的孩子黃疸是正常的,大多數孩子都會這樣,不用住院治療自己就好了。
我不想說什麼,因為肚子上的傷口特別疼,也就沒有管。
醫院產科因為疫情防控要求,第五天就讓我們直接出院,手續等後面來補辦。
出院後醫院新生兒科又打電話過來,說黃疸高有很多危險,如果我們自己不住院,後果自負!
我一聽慌了,想趕緊帶孩子住院,那時候疫情緊張,居家隔離時車輛不允許出行,怎麼去醫院是個問題。
這時候婆婆又出來阻攔了,說她生的兩個兒子都有黃疸,最後也沒什麼事,不用去醫院,小題大做。
老公也聽婆婆的,後來我自己打120帶孩子去醫院,那是我剖腹產生完孩子第六天,自己起床都困難,別說照顧孩子。
「為母則剛」這個詞語太符合偉大母親形象了,在醫院給孩子照藍光,做CT,各種檢查,喂養,換尿布都是我自己咬牙堅持。
因為孩子放進藍光箱裡一個小時要幫助翻身,兩到三小時喂一次奶,哭了尿了安撫……因此兩天兩夜沒有合眼,終於黃疸值下降,醫生說觀察兩天就可以出院了。
回家以後晚上卻怎麼也睡不著,休息不好,脾氣暴躁,情緒起伏很大,加上家家都有一本婆婆媳婦經,有時候看著身邊哭鬧的孩子,很多絕望的念頭在腦海里打轉。
我不知道你們生完孩子後有沒有這樣的現象:明明很累,卻睡不著,腦海里總是瞎想,脾氣暴躁不安,經常莫名其妙地想哭,覺得一切都沒有意義,甚至有時候有過輕生的念頭………
好在我後來自愈了,我的方法是這樣的,希望可以幫到你們。
生完三個月後,意識到產後抑鬱的嚴重性,覺得必須要做點什麼來改變。
第一,從自己感興趣的地方著手
我喜歡看 曹文軒的《青銅葵花》和《草房子》等等,晚上孩子睡著後就打一把小手電,窩在地毯上,腦海中有故事情節,把自己帶到另一個世界,就不會東想西想。
看累了,倒頭就睡,好不愜意。
這個辦法對治療失眠,心情煩躁,愛胡思亂想,有十分好的效果。總之,找點自己喜歡的事情來做,不要讓自己沉浸在悲傷的河流里越陷越深。
第二,遠離讓你不順心的人
我抑鬱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人造成的,特別是婆婆。
自古以來,婆媳問題始終存在,避之不及,來之不卻。
我從中得到的經驗就是,能不住一起儘量不要住在一起,俗話說「距離產生美」。
婆婆願意幫咱們帶娃,咱們心存感激,不願意幫,也不要抱怨,幫或不幫,各有各的好與不好。
逢年過節,主動給婆婆買點吃的,穿的,用的,婆婆的心也是肉長的,哄一哄總能感覺到你的善意。
但是,對於那些雞蛋里偏要挑骨頭的婆婆,有時候必要的反擊也是保護我們自己的一種手段,我不傍著自己小,你也不要倚老賣老。
第三,問題實在嚴重的時候,不要抗拒就醫
有一部分寶媽不想去看心理醫生,覺得就是忽悠人。
怎麼說呢?我也是過來人,也去看過心理醫生,但我最終的診斷是輕度抑鬱,所以不需要吃藥,但是醫生告訴我中度和重度的是有必要採取藥物干預的。
我知道那種感受,腦子裡會一直胡思亂想,停都停不下來,越想越悲傷,而醫生開的那些藥物就是抑制你的大腦去不停思考,好讓它停下來,你可以好好休息。
所以不要抗拒就醫。
產後抑鬱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掉在那個情緒里而不自救,如果有自己喜歡的事,那就去做,先好好愛自己,你才能更好的愛孩子愛家人不是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2R3yHcB9EJ7ZLmJlrO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