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90後大學生,愛鑽研的他通過高位嫁接方式,讓老橘樹結出愛瑗果,自主選育的雜柑新品「龍涎柑」一炮走紅。作為黃石市柑橘產業合作發展聯盟盟主的他,優化柑橘產業結構,全力打造以「愛媛28號」為主的特色柑橘,2021年底,黃石地區雜柑種植面積從3萬畝增加到15萬畝,輻射帶動數千名橘農共同致富,在大山里書寫下別樣的青春。他就是陽新縣吾生緣家庭農場總經理王旭。
有人問我,青春是什麼?我說青春是種下一棵樹,結出青澀的果實。2013年,我離開學堂,挺進荒山,住在草堂,不懼風吹、日曬、雨淋,因為,我知道,理想和成熟的果實一樣,不經挫折,何來甘甜?現在,果實以它的甘甜回報了我,也滋潤了數千戶橘農的心。
——王旭
六月的陽新,烈日炎炎,果木茂盛。沿著一條蜿蜒的山路,翻過幾個山頭,記者來到了位於陽新縣率洲管理區的吾生緣家庭農場。抬眼望去,滿山翠綠之間,株株橘樹上掛滿綠色的幼果,預示著又將迎來一個豐收年。
吾生緣家庭農場橘園
橘園主人王旭是一位身材高瘦、戴著眼鏡的年輕人,他向記者細數起陽新種橘的歷史和變化,感嘆曾經的荒山,自從種上「愛瑗」,就成為老百姓的金山銀山!
橘園裡,頭戴草帽、腰間掛著收音機的橘農王師傅一邊悠閒地哼著歌,一邊除草。他笑著告訴記者,自從跟著王旭種起「愛瑗」,再也不為銷售發愁,去年他家的「愛媛」賣了100多萬。
橘農王師傅
王旭從小在鍾祥農村長大,對土地感情很深。在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念書期間,他便萌生回村創業的想法。2013年,王旭父母來到陽新縣率洲管理區七大隊,流轉了300畝山地試種桃子。沒想到的是,因技術和銷路等問題,桃子大量滯銷。眼看父母一臉愁容,2015年王旭毅然辭去工作,一心一意回鄉做農業。
陽新縣位於北緯30度,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是我國柑橘種植黃金地帶。王旭家的果園位於泉水山的南坡,年光照達到1900小時以上,是難得的種橘寶地。王旭在反覆走訪調查後,決定改種雜柑新品「愛瑗」。
脫掉西裝,帶上草帽,拿起鋤頭和鐵絲,王旭開啟「愛瑗」種植之路。白天他跟著父母除草、施肥、捉天牛,夜裡,他捧起書籍,上網學習「愛瑗」種植知識。愛鑽研的他從零做起,用知識與實踐相印證,在很短的時間裡就進入角色,成為了當地有名的「柑橘專家」。
為了能快速出效益,王旭四處拜訪柑橘專家,參加培訓課程,最終採用高位嫁接方式,利用老橘樹直接嫁接「愛瑗」苗。同時,經過潛心研究,王旭還培育出一個新品種柑橘,取名為「龍涎柑」。
愛瑗,又被稱為「紅美人」「果凍橙」。王旭拿起一枚「龍涎柑」,告訴記者,別看它外觀像橘子,但是果肉甘甜,入口即化,皮薄無核。2016年10月底,當第一批「龍涎柑」要上市時,王旭又犯了難。由於資金短缺,他們連水果包裝袋都湊不齊。最後,在陽新縣團委的幫助下,王旭才申請到5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
王旭的「龍涎柑」順利進入市場,一炮走紅,不僅在武漢農博會上獲得金獎,2020年更是獲得湖北省柑橘品鑑會一等獎,精品果甚至賣出每個50元的天價。吾生緣家庭農場也由當初的單一種植柑橘,發展成集柑橘品種引進、種苗繁育、鮮果銷售為一體的省級示範農場,附近的橘農們紛紛主動找上門來向王旭求教。
「我很感謝王旭,真的,我要向他學習!」這是大冶市陳貴鎮橘農王義順見到記者時說的一句話。王義順有100多畝橘園,年產椪柑30萬斤,是當地有名的種橘能手。起初,王義順對王旭推薦的「愛瑗」並不感冒。
王義順向王旭請教「愛瑗」栽培技術
在王旭的多次邀請下,王義順從大冶來到陽新,親身感受「愛瑗」銷售的火爆場面。這讓王義順深有感觸,他決定試試。2021年,他家出產的6萬斤「愛瑗」賣了60多萬元。王義順笑得合不攏嘴,至今都覺得像做夢一樣。
2017年,王旭和他的團隊登上了第三屆黃石青年創業大賽的舞台,並拿下二等獎。同時,他結合電商銷售,加強客戶反饋,提升產品包裝、品質和售後等環節,將觸角伸得更遠。
2017年12月,黃石市農業農村局組織30多家柑橘產業經營主體,組建了黃石市柑橘產業合作發展聯盟。黃石的柑橘產業從「單打獨鬥」向「抱團取暖」轉變,經營方式由「單兵出擊」向「軍團作戰」轉變。
「政府部門的扶持,拓寬了我的創業之路。」憑藉著專業性和創造性,王旭當選為黃石市柑橘聯盟常務盟主,他說自己最喜歡「柑橘盟主」這個稱呼,因為能天天與橘農打交道。
「陽新是黃石地區的柑橘大縣,2020年陽新柑桔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政府要擦亮這塊名片。」陽新縣率州管理區黨委副書記王旭東告訴記者,目前,陽新縣政府已將柑橘產業作為重點產業打造,積極改良品種,推廣科學種植技術。他坦言,陽新柑橘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像王旭這樣的年輕人,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
「愛瑗是橙色,我的青春就是橙色,我想把陽新打造成中國高端柑橘的主產區!」這是90後「柑橘盟主」王旭最大的夢想。
記者 | 胡 玲
通訊員 | 饒正茂 易相志 李陳
編輯 | 黃小佳
編審 | 陳 雯
監製 | 趙業勤
壟上行視頻號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