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風風雨雨的30年,從巔峰到隕落,只是因為統治者無能嗎?

2022-03-08     李藝南

原標題:金國風風雨雨的30年,從巔峰到隕落,只是因為統治者無能嗎?

公元1206年,南宋權相韓侂胄發起北伐。這是南宋時隔長達50多年後再次舉兵北伐,本來是抱著"必勝"的決心,可不成想釀成了悲劇。這一戰,金人觀察戰況,卻轉守為攻,導致南宋全線崩潰。此戰後,金兵一連攻陷十餘州,飲馬長江。這個時候的金朝正處於國力的巔峰。誰曾想,那一年距離金朝滅亡,也只剩下短短的28年。

雖然南宋1206年北伐時,金兵仍然輕鬆取得勝利,但當時金朝的皇帝金章宗已經敏銳地感受到自己國家金人內部逐漸開始質變。

自從"靖康之戰"金朝取得勝利,進入中原後,女真貴族豪紳強占大量田地,將河灘地等肥沃土地據為己有,收作官田。可女真貴族自己並不耕作,終日飲酒作樂,任由這些膏腴之地白白荒蕪。土地兼并,造成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貧民只剩下貧瘠的土地可耕種,與此同時還得承受苛捐賦稅。

金朝的奢侈懶惰之風也逐漸開始在軍隊流行,金人正逐漸失去最開始的尚武精神。就對整體紀律鬆散,缺乏訓練。北方軍隊時常向周圍部落掠奪財物,南方軍隊又向朝廷收受賄賂。女真貴族為了貪圖享樂,不想當兵,甚至寧願放棄世襲,都追求科舉入仕。

金章宗統治後期,官僚隊伍整體素質大大下降,甚至老病者都不肯回鄉,仍然在軍隊中服役,一個個貪贓枉法,在朝廷混吃等死,在民間壓榨百姓,金廷日漸奢靡。為了整頓朝廷的風氣,金章宗鼓勵女真人勿忘舊俗,學好騎馬射箭。他還特別規定,凡騎射成績優異者,即使身形矮小,仍可進宮擔當侍衛。同時,他又下詔,命女真人不得改漢姓,不得使用漢字作為女真名,不得學習南人裝束。然而,並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而且朝廷內部更是危機重重,奢靡腐化程度日益加深。晚年金章帝更是獨寵元妃李師兒。金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金章宗帶著一腔抱負和遺憾死了。他死後,由於繼嗣未定,李師兒為了便於控制,冊立軟弱無能的衛王為帝。

新帝即位後,金朝派使者到蒙古宣告,居然要"可汗"鐵木真下拜接旨,鐵木真在外接見使者後,便問道:"誰是新登基的皇帝"。使者告訴他是衛王。鐵木真汗輕蔑地回到:"我一直以為中原的皇帝都是賢能之人,可這樣軟弱無能的也能做皇帝?我參拜他幹什麼!"說罷,成吉思汗將金朝使者晾在一邊,自己縱馬揚鞭而去。

金與蒙古是一對老冤家,自金朝建立起,蒙古就不斷侵擾北境,因為《元史》是元朝編撰,對蒙古諱言,甚至對蒙古的各部統稱為邊部。金朝與蒙古的戰爭也只是用北巡等詞一筆帶過。並沒有詳細的記錄。但從部分史書中不難發現,當時的金軍朝廷對蒙古部落採取了不少的施壓政策。皇統六年(公元1146年),金熙宗為了懲治叛亂,以嚴厲的酷刑懲治了蒙古首領。這個首領與成吉思汗同宗,此時便結下了更深的仇恨。

金世宗在位期間(1161——1189年),對蒙古一面採取"分而治之"的計策,導致蒙古各部為了各自勢力而互相攻擊,另一面採取屠殺掠奪的"減丁"的政策,每三年派兵向北剿殺,還將過往的蒙古女子賣為奴婢。那些年,金人對蒙古國處處提防,蒙古人在金人統治之下也不安分。

不過,金人採取的"分而治之"的策略最終還是害了自己,間接地幫扶蒙古扶持了一批傑出的部落貴族。隨著蒙古各個部落被統一之後,成吉思汗所率領的軍隊所向披靡,這也為他後來征服西域各國"滅國四十",橫跨歐亞大陸埋下了伏筆。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親率10萬大軍南下攻金,拉開了蒙金戰爭的序幕。蒙古大軍一路勢如破竹,節節勝利,轉眼間就逼近了金朝的軍事要地要地,逐漸逼近金國的國都。金朝的軍事要地野狐嶺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本來是防禦中都的軍事重鎮,可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金軍竟然沒有守軍,慌忙間隨隨便便調集30 萬大軍迎敵,並在宣化部署10萬兵力作為後援。

蒙古大軍有備而來,而金朝並沒有做好準備,加上軍隊多年的腐化,金軍的戰鬥力可見一斑。雖然蒙古軍在數量上遠不如金軍,且孤軍深入,前有堵截,後無強援,但歷史告訴我們,軍隊的數量有時並不是一場戰爭勝利的絕對保證。金軍認為自己勝券在握,成吉思汗並沒有因敵我力量差距懸殊而退卻。

這場戰役中,成吉思汗沉著應對,便隨著他的命令,全軍發動對金軍的突襲,直接攻入了金軍的指揮部,在勇猛的蒙古大軍的衝擊下,金軍全線潰敗。更在野狐嶺大戰,消滅了金軍30萬的精銳主力,在這之後,對蒙戰爭中只能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

抗擊敵人不成功,內鬥卻很有一套,鎮守西京的金軍統領胡沙虎因為無力抵抗蒙古大軍,便臨陣脫胎,臨走之際還不忘搜刮管庫。之後,胡沙虎畏懼皇帝追查他戰敗的責任,自己乾脆用毒酒毒殺皇帝完顏永濟,然後自封監國大元帥,改立完顏珣為帝,是為金宣宗。

公元1214年,蒙古大軍以不可阻擋之勢橫掃金朝全境,破九十郡,所過之處無不殘滅。甚至河北,山東和山西的大部分城鎮在蒙古人的占領下,被夷為平地,百姓流離失所。金人被逼無奈,不得不拿出公主、絲綢等與蒙古求和。不少百姓被蒙古軍擄掠到草原當奴隸,一路上勞累或受凍而死的人十有八九。這場災難,史稱"貞祐之變"。

第二年,蒙古帶著軍隊掠奪而來的大量財物,馬匹和人口撤軍。蒙古軍撤走後當時的金帝甚至不敢呆在中都,決定率領宗室,百官南遷汴京"南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避其鋒芒。不曾想,蒙古軍剛走,留下鎮守的乣軍就發生譁變,在中都大鬧一番後向蒙古人投降。隨著乣軍叛金降蒙,中都失陷,此時金朝如同風中殘燭。

與此同時,金朝統治下的漢人,也乘機宣洩積蓄已久的憤恨,在山東,河北一帶爆發了聲勢浩大的紅襖軍起義,整個王朝搖搖欲墜。

在金朝為內憂外患之際,南宋方面也打著"戰亂阻隔"的幌子,連年不向金朝進貢。可憐的金朝處境本來就窘迫不堪,南宋竟然還不繳納"保護費",金章宗一想好歹我金朝是你南宋的大哥,好傢夥,我心裡正有一肚子苦水沒地方傾瀉,南宋就找你當出氣筒了。金章宗把這幾年心裡的怒火發到了南宋頭上,發動南征侵宋以開拓疆土,用來補充自己在北方的損失。

這一舉措實在是剜肉補瘡,金朝內外本來就憂患不止,國家民族矛盾激化嚴重,北方打不過厲害的蒙古軍,想拿個軟柿子捏捏也很正常,但此時金朝自身實力已經不復以前,還想往南侵宋,高估自己士兵的戰鬥力了。腹背受敵,長期的敗仗使士氣十分低落,結果可想而知。

對於金朝而言發動這場戰爭不管自己輸贏都是於事無補,如果金軍勝利,南宋這時極大可能去找更北邊的"大哥大"——奔跑在草原的蒙古軍,如果金軍敗了,這一打擊無論是戰爭本身損失還是對金軍心理創傷毋庸置疑是雪上加霜。

後來的結果讓南宋士兵都覺得十分驚訝,自己打了多年的敗仗今天終於能夠揚眉吐氣,可以好好給仙去的欽宗和徽宗上上香了。另一邊,失去精銳的金軍抵擋不住——3萬多金兵被殺,剩下主帥完顏訛可(念惡可)一個人騎著馬狼狽北逃,金宣宗可是記得自己是怎麼登上皇位的,他可不想步上一個金朝皇帝的後塵。

公元1224年,金宣宗的兒子金哀宗遣使向南宋求和,向南宋朝廷保證從此不再進犯,集中力量來抵禦而蒙古國的進犯。

公元1230年,兒子窩寇台繼承了汗位,隨即派出三路大軍討伐金朝。命令蒙古大軍再次南下,金軍以重兵防守潼關,黃河一帶,此舉早已在成吉思汗意料之中。金朝吃了上次沒做準備的虧,為這次對蒙戰爭做足了準備。

第一次準備沒做好知道今後認真準備是好樣的,畢竟金朝這個時候被蒙古軍給打怕了,腦海里還是記得到蒙古鐵騎的厲害,金朝的關注點基本都在蒙古身上,忽略了很早之前在靖康元年背上接近百年恥辱的南宋。吃牛羊肉的蒙古鐵騎很彪悍很厲害,但吃慣了江南魚米的漢人也想嘗嘗闊別已久的汴京小吃,隱忍了近百年的江南柔弱書生同樣也有血性。

而這一切都被成吉思汗洞察到了,他早就把金國視為囊中之物,在他生前留下遺言,大致意思就是經過的精銳部隊都在潼關一帶,那邊占據著大山,北邊靠河很難攻破。如果能和宋朝聯合,一起在潼關集合,必能將金朝一舉攻下。看看人家成吉思汗這個時候已經從德國的多瑙河回來都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這個草原的漢子用自己的智慧取得了一次有一次勝利,用最有效的方法戰勝自己的敵人。

蒙古統領根據他父親的所傳授的策略,派自己的弟弟去與宋朝聯合,自己率領軍隊從寶雞入漢,沿著漢水一路北上,和其他的兩路大軍形成合圍之勢。蒙宋聯軍勢如破竹,將金朝首都汴京圍得水泄不通,並使用投石器攻城。可是此處的城牆異常的堅厚,聯軍打了幾十個晝夜也沒有攻下,最後只能下令撤軍。哀宗鬆了口氣,送給蒙軍無數金銀珠寶,並以酒肉犒勞蒙古軍。

如果哀宗知道後來發生的事,他一定會為這時自己的愚蠢而後悔。用酒肉喂野狼只為求下次放過自己,野狼吃飽喝足下一次只會對你更兇猛。

金朝此時的國運屬實不好,前腳送走了蒙古軍,後腳一場瘟疫正悄然來襲,短短一個月內,汴京城中數十萬人死於非命。到公元1232年底,城中鬧起饑荒,人們為了活下去,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狀。哀宗在得知汴京破防之後,拋下宗室和百官,帶著身邊的侍衛和隨從來到蔡州。在戰亂,瘟疫,饑荒的多重侵襲下,汴京已經淪為了人間地獄,蒙古軍再次兵臨城下,招架不住的金軍只能乖乖投降。

蒙古人入城後,燒殺搶掠,甚至將當時金朝的皇后和眾多宗師塞進車裡,押送回蒙古,一同被劫走的還有無數工匠,繡女,宮人。這一幕在百年前似曾相似,那一次也是在汴京,天理循環,歷史有時是會復刻的。

另一邊,金哀宗逃到蔡州後,打算重振旗鼓,臨時組建了一支只有一萬人的軍隊。同時派遣了一名使者到宋朝,以"唇亡齒寒"的典故來告誡南宋一旦他們被消滅,南宋也難逃滅亡。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金哀宗還對南宋抱有最後一絲幻想,大部分人雪中送炭很少能做到,但對於痛打落水狗基本不需要教。果然,南宋早已接受蒙古人的邀請,一同進攻蔡州,也想在消滅金朝的戰爭當中分得幾座城池。

在公元1233年,蒙宋大軍在蔡州集結,輪番攻城。蔡州早已是一座孤城,金軍在這種糧食極度緊缺的狀態下依然堅守了三個月,直到沒有水糧,最後不得已將身上的甲革煮熟充飢。得知城中彈盡糧絕,蒙宋的將士就在外面喝酒吃肉,以此來加速金軍的投降。城中軍民聽聞後,果真是情緒變得更加低落。為了能堅持抵抗,軍中甚至將作戰的馬匹殺掉來充飢,一些受重傷無法醫治的士兵被殺死,其他人分他的肉來吃。此時的蔡州大勢已去,就像是一座死城,而城中將士最後的抵抗,像金朝今後的輓歌。

在這絕望的環境之下,哀宗的內心終於崩潰了,於是選擇了逃避,迫不及待地想轉讓皇位。傳授於當時的將領完顏,可他死活都不願接受,哀宗只好安慰他:我年齡已大,不能騎馬戰鬥了,而是就不一樣,身手矯健,一旦可以逃生,還有復國的機會,話都說到這裡了,完顏承麟也只好同意。不知道金哀宗後來去見之前的老祖宗時會不會難堪,一個以騎獵為生的游牧民族的末代首領居然連騎馬都不會。忍不住想起之前的金章宗對自己的後人預測,可真准。

金哀宗也不願做亡國之君,但這不過是自欺欺人。第二天,大軍攻入城內,哀宗見狀,便解下腰間的帶子,自縊而亡。城破之際,完顏率領殘兵展開巷戰死於亂軍之中。那時,距離他登基儀式結束後還不到一個時辰,他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金朝至此滅亡。

參考文獻:《中國通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0d75179366c93f53fcc856b2f1ae1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