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洪灝:房地產復甦非朝夕之功;搞活房地產,搞活的是地方財政和存量居民財富

2023-11-21     搜狐財經

原標題:對話洪灝:房地產復甦非朝夕之功;搞活房地產,搞活的是地方財政和存量居民財富

思睿投資集團合伙人、首席經濟學家洪灝

出品|焦點財經&搜狐地產

作者 | 王迪

化債、融資已成為房地產的頭等大事。近日,金融機構座談會直指房地產金融、信貸投放、融資平台債務風險化解等重點工作。與此同時,市場傳言稱,金融監管部門擬擴圍房企白名單至50家。

作為刺激內需的兩大引擎,樓市和股市互為表里。為此,洪灝對搜狐財經指出,搞活樓市和股市,並不意味著一定要促其價格大漲,而是形成一個交易活躍、價格由市場決定的資金蓄水和財富倉儲體系,這二者相輔相成。

在洪灝看來,搞活房地產,搞活的是地方財政和存量居民財富;搞活資本市場,搞活的是科技創新、企業家精神和投資者信心;房地產復甦非朝夕之功。

作為清華五道口紫荊商學院教授,跨境金融50人論壇奠基成員,洪灝原是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首席全球策略師(北京、香港)。曾歷任摩根史坦利(雪梨、紐約)、花旗集團(紐約、倫敦)全球策略師。

近日,疊加中國新輪房改的廣泛討論,搜狐財經與思睿投資集團合伙人、首席經濟學家洪灝洪灝進行了一場關於房地產新發展模式、樓市未來、房企格局、化債方式、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及經濟動能轉化等熱點話題的對話。

國央企入主,是民營暴雷房企脫困方式?

打鐵還需自身硬,非在關山難越之時盼「神兵」天降

據不完全統計,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已有超50家上市房企啟動債務重組。除融創飲「頭啖湯」,整體化債900億,歷時18個月成首家完成境內外債務重組大型房企之外,不少房企債務重組進程緩慢。

以奧園債務重組為例,平安持反對意見遭法院駁回。此外,為減少短期流動性壓力,萬達商管擬調整6億美元債還款計劃。

亦有業內專家稱,上輪中交入主綠城此種應對危機的模式,或成為此輪房企走出困境的案例參考。

對於國央企進駐,能否帶動民營房企「復活」,洪灝對搜狐財經表示:首先,打鐵還需自身硬。民營房企吸引國央企「白衣騎士」出手,本質上需要自身資質突出;

其次,信心比黃金更重要,自己的命運自己掌握。在房地產行業深度回調的壓力之下,國央企的出手,其意義在於提振市場信心。但暴雷房企要想切實擺脫困境,依然離不開積極自救,而非在關山難越之時期盼神兵天降;

最後,洪灝強調,這一輪房地產深度回調意味著行業的長期出清,大浪淘沙始見金,不能適應新的競爭格局的民營房企將面臨告別舞台的挑戰。

此前,作為紓困方式,AMC(資產管理公司)曾以「白衣騎士」身份進駐暴雷民營房企。

對於AMC後續是否會加快對暴雷房企救助?洪灝指出,AMC跑步入場,是針對化解經濟及房地產危機所進行的重點舉措之一,但AMC基本仍秉持「救項目不救房企」的原則,大多停留在項目層面的合作,股權層面的戰略性合作寥寥可數。

事實上,AMC在化解流動性風險、盤活資產、處置不良資產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特別是,自去年「金融16條」出台以來,為AMC更加積極開展房企紓困活動拓開空間。

「AMC紓困房企,更重要的是為問題房企量身定製紓困方案,幫助其恢復造血功能,助力實現房地產行業風險出清和良性循環。單單僅憑AMC有限的紓困能力,難以從根本上緩解出險房企當下面臨的資金壓力,房地產危機的解決依然需要各方聚力。」洪灝稱。

何為房地產新發展模式?

留下來的優質房企將「螺螄殼裡做道場」

房地產的暴雷風潮已經從民營房企,蔓延至混合所有制房企,甚至向國央企擴延。包括金茂、華僑城等諸多國央企也以售賣資產的方式,緩解現金流壓力。有專家對搜狐財經表示,負債率超過50%的大型房企都有危險。

此前,行業標杆房企萬科被做空,而去年龍湖同樣遇到此種境況。對此,洪灝指出,多家中資美元債迎下跌,說明房地產行業的深度調整尚未完成,還會繼續,這一過程必然伴隨著陣痛。

「在去蕪存菁、大浪淘沙之後,市場優質土儲資源將更加高度向頭部房企集中,留下來的優質房企,將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年銷售額遠低於2021年17萬億元銷售峰值的新常態下『螺螄殼裡做道場』。」

化債之外,最近「新房改」及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引發熱議,不少身處「泥淖」旋渦的地產人都在謀求新的轉型方式。

住建部部長倪虹發聲,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是破解房地產發展難題、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治本之策。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建立「人、房、地、錢」要素聯動的新機制,從要素資源科學配置入手,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錢,防止市場大起大落。

洪灝所認同的邏輯是,房地產已然是步入存量市場,房地產發展新模式隨著城鎮化進入深水區、人口老齡化以及中國家庭槓桿率居高的新形勢應運而生。

他認為,這一發展新模式立足於進一步釋放和拓展剛性、保障性和改善性住房的需求,滿足多層次住房需求,並盤活存量市場,從根本上去除非市場化的限制,真正讓市場決定供需平衡,建立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尋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治本之策。

現階段如何盤活樓市棋局?

各地需按照實際供需情況探尋政策實施空間

除了立足長遠的房地產發展模式之外,現階段的樓市「解藥」成為關注重點。

就市場反饋來看,大型出險房企在債務違約邊緣掙扎,而「831」新政後的各類救市措施的的效果仍然不及預期,市場需求端仍然疲軟。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0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同比下跌9.3%,跌幅擴大;全國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同比下跌23.2%,出現連續26個月的下跌態勢;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跌7.8%,相比1-9月份7.5%跌幅繼續擴大;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增長18.1%;全國房企到位資金額同比下跌13.8%,較前9月略有惡化。

對此,洪灝的看法是,從銷售端看,儘管大量政策上馬,但房地產銷售未見大幅反彈。「事實上,經我們測量,2023年YTD的銷量已非常接近城鎮化的潛在需求,以及部分源自居住品質提升的需求。這制約了開發商投資的步伐。」

「從投資端看,房企現金流狀況依然堪憂,同時部分企業違約的消息也削弱了市場信心。另外,考慮到按照當前銷售速度約20個月的庫銷比,這一庫存積壓意味著房地產很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方可痊癒。」

對於如何盤活樓市棋局,洪灝認為,總的來說,房地產板塊始終是自上而下驅動的,盤活樓市始終需要一個較為長期的、整體寬鬆的需求側政策環境,因為房地產的復甦非朝夕之功。

「在『因城施策』框架下,各地仍可以按照實際供需情況探尋和拓展現有政策的實施空間,這對進一步釋放各地房地產市場需求、改善居民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或將有所裨益。」

以下為搜狐財經與洪灝的對話節選:

搜狐財經:您如何看待此輪經濟周期?之前有專家稱,樓市起來,就離股市回暖不遠了。對此,您怎麼看?

洪灝:中國經濟周期自年初觸底以來,並未如過去那般很快開啟一輪新周期。原因不言而喻:通常本應啟動新輪投資——庫存周期的中國房地產行業一直不甚景氣。

搞活房地產,搞活的是地方財政和存量居民財富;搞活資本市場,搞活的是科技創新、企業家精神和投資者信心。搞活樓市和股市,並不意味著一定要促其價格大漲,而是形成一個交易活躍、價格由市場決定的資金蓄水和財富倉儲體系。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搜狐財經:為了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有專家稱,政府開出藥方,叫高質量發展,不是靠高槓桿、高投資,房地產+基建粗放式的增長方式,也不可能繼續依靠中低端製造業的大量出口來拉動,更不可能依靠源源不斷的廉價農村剩餘勞力的轉移和投入。而是應該依靠高科技。對此,您怎麼看?

洪灝:在新輪科技和產業革命來臨之際,我們正處於新舊動能切換的關鍵期,這也是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題中之義。這意味著原有的依賴人口數量、低勞動力成本、犧牲資源環境的傳統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需要我們不斷推進新型工業化與產業升級、擴大內需戰略與消費升級、區域協調發展下的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要素改革、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與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搜狐財經:有專家呼籲,必須調整近年來不斷趨緊趨嚴的監管態勢,要給市場和民營經濟鬆綁,為市場重新注入強大的創新和創意的活力。這既是決定中國能否避免日本失落20年的關鍵,更是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對此,您怎麼看?

洪灝:首先,需要強調的是,將中國的現狀與日本當年的泡沫時期進行對比,只是一種刻舟求劍式的陳詞濫調。其次,中國經濟避免日本化需落腳於深化結構性改革,破除阻礙生產力發展的不合理制度性因素,提高經濟潛在增長率,平衡好短期應急和中長期改革,同時發揮好財政政策的重要作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0c0aa9646df4f6290227780b9349f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