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患者死亡的中數是70歲並且在感染的基礎上還患有高血壓和心臟病。然而年輕人被感染的人數很少,這是為什麼呢?
鍾南山說:「年輕人的免疫力和自愈力相比老年人強,對病毒本身有一定的免疫能力,病毒在身體存活時間不長就死亡了。」
大數據專家權威解讀顯示,從流行病學上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其有基礎疾病者感染後病情較重,兒童及嬰幼兒也有發病」。老年人伴隨慢性病史,使得他們面對病毒時格外脆弱。
針對新冠肺炎,目前有沒有特效藥?目前沒有,治療原則主要是對症和支持。那自愈的人都有啥特點?自愈和體質有關,多為免疫功能健全的人。
提到自愈,不到不提的就是自愈力。
什麼是自愈力?
人體神奇而強大的自愈力,是無法用文字完整描述出來的,智慧的古代醫家形象地把它稱作「正氣」。
艾灸激發自愈力
自愈力既是天生的,也是可以被激發提高的。艾灸的治療本身其實並不神奇,它只是通過灸火刺激人體經絡穴位,激發人體自愈力而已。疾病的康復90%源於人體自愈力,艾灸本質是激發自愈力。
艾灸的好,在朝朝夕夕
艾灸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好東西!不打針不吃藥,需要的是心平氣和地花時間來灸,就這樣一點一滴的去做,很多西醫不能治本的病症,竟然就神奇的斷根了。
艾灸的神奇,不是以病治病,而是對身體整體的調理和恢復。有些人可能只是因為頸椎病才選擇艾灸,一段時間後,會發現尿頻、尿急、憋不住尿的症狀竟然也隨之治癒了。又或者是失眠沒有了,鼻炎再也沒有犯過了。有些老年人甚至發現,爬滿手臂多年的老人斑竟然也在逐漸變淡或消失。
經常接受艾灸的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初次嘗試艾灸時覺得它不會有什麼太大作用,只不過是溫熱舒服一些而已。
但隨著灸治時間不斷延長,你會驚奇發現,看似不起眼的艾灸,不但把相關主治病症治癒,且身體的其他不適也會伴隨艾灸而消失了……
是的,艾灸帶給人的好處,往往大過驚喜!
艾灸如此神奇,其原因究竟謂何?
三分治,七分養,藥物的治療作用只占30%,祛除疾病更多是依賴於身體自身調節,即自我修復過程。只要機體的自愈力存在就可重獲健康。這是中醫的根本宗旨,也是醫療的至高層次。
為何有自愈力,人還是會生病?
1
先天稟賦不足
自愈力是有先天差異的,不同的孩子,體質都不一樣。
2
依賴或濫用藥物
讓我們身體的自愈力成了「軟腳蝦」,人體的免疫系統在外力的干擾下「備受傷害」。
3
過度消耗自愈力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會讓自愈力消耗的。
4
隨年齡增長被消耗
「人過四十,腎氣自半」。這裡的腎氣泛指自愈力。先天稟賦再充足,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下降,一般40歲左右是轉折點。
艾灸激發人體自愈力
《扁鵲心書》中明確指出:「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弱則人病,真氣脫則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中醫幾千年的實踐經驗也告訴我們,艾灸這種方法,具有增強、提高和復原人體自愈力的能力。
艾灸能回陽救逆、祛瘀散寒、扶陽補正、補中益氣、平衡陰陽、行氣活血、溫通經絡、強腎益壽。
艾草純陽之物,激發自愈力
艾草是純陽之物,艾灸時通過皮膚、經絡的能量傳遞與滲透,可驅散寒氣,溫通經脈,氣血痹阻不通的各種疾病症狀得到緩解和消除。但其本質在於艾灸從內部為身體補充陽氣,滋補脾腎,健腎助脾,培元固本,提高人體自我修復和防禦的自愈力。
艾灸提高自愈力的四大穴位:
大椎穴、神闕穴、腎俞穴、足三里穴
大椎穴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大椎穴歸屬脈,艾灸此穴有養生保健、延年益壽等作用。
神闕穴即肚臍,又名臍中,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它位於命門穴平行對應的肚臍中,艾灸此穴有使真氣充盈、精神飽滿、體力充沛、腰肌強壯、面色紅潤、耳聰目明、輕身延年等作用。
腎俞穴位於人體的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腎前穴歸屬足太陽膀就經,艾灸此穴有補腎助陽、調節生殖功能,緩解腰痛、腎臟病、高血壓等作用。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一橫指(中指)處。坐位屈膝,取犢穴,自犢鼻穴向下量4橫指),按壓有酸脹感。足三里穴歸屬足陽明胃經,艾灸此穴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等作用。
以上四個穴位,大家有時間可以每天艾灸1到2個穴位,每次每個六位施灸15-20分鐘,讓自己的身體越來越棒。
穴位的艾灸順序應自上而下,自內而外,如果有時間,最後可艾灸足部湧泉穴,避免上火,艾灸期間不應著風受涼,保持平和情緒。
飯飽酒後不宜灸,大汗淋漓不宜灸,艾灸後毛孔舒張,故半小時內不宜洗澡,避免寒氣趁虛而入,艾灸一向是慢功出奇效,無論是養生保健,亦或防治疾病,都需堅持。如果沒有艾灸條件,可以每日按揉相應的穴位,防病保健,提高自身抵抗力,也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