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氣越來越熱
連著一個星期的高溫預警讓人苦不堪言
在這樣的天氣里
很多人都蠢蠢欲動
想去湖裡游泳
今天,小編路過新區一個湖邊
看到不少人在湖裡玩耍
有游泳的、蹚水的、還有抓小魚的
甚至有的人還把家中的小狗帶到了水裡
一時之間,充滿了歡樂的氣氛
但是,從照片上看
很多都是大人帶著小孩子來玩
並且多數連游泳圈都沒有
隨便穿了個短褲就下水了
四周也沒有防護網
只有幾根孤零零的柱子圍成一圈
根本沒什麼用
有幾人個甚至游到了離岸邊很遠的地方
小編問了在場的幾個家長,「在這種湖裡游泳不會危險嗎,而且湖水也不太乾淨。」「沒事兒,能有啥危險,我看著呢」,「去游泳館不得花錢麼,在這挺好,挺涼快,小孩也喜歡,天天吵著要去游泳,去游泳。」幾個家長不以為意。
然而,你知道嗎?
好玩的同時,有一個潛伏的「殺手」
它能在不經意時,殺人於瞬息之間
需要我們打起十二分精神來警惕
它就是——溺 水
5月26日,蠡縣一名男子酒後到水中洗澡溺亡;5月27日,清苑與安新交界處一野外水坑內,一名初中生嬉戲時不幸遇難;6月1日晚,定興縣當地附近村中一名年輕男子突然失蹤,第二天在附近一處野外水域發現屍體;6月9日阜平一男孩在河裡溺水身亡......
然而如此悲痛的消息,卻在每年暑假都不斷發生。據統計,每年有近二萬名孩子死於溺水事故,而這些溺水事故多發生在校外,孩子太年幼無法自救,因此家長做好防範工作十分重要。
水下的世界很危險,特別是水庫、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在這裡面游泳,水草可能纏住你的腳、碎石可能劃破你的腳、淤泥可能陷住你的腳……讓你無法施展你的游泳技術,進而發生意外!
家中有小孩的家長更應該告訴孩子:
1.不到池塘、河邊洗手、撿物品等
2.不在噴泉、河邊嬉戲、泡腳等
3.不在溪邊、河邊等逗留,不私自下水游泳
4.不擅自結伴,到人工湖、水區工程等無安全設施、無救護人員的水域游泳
落水自救
1.落水後應保持鎮定,胡亂掙扎反而會使身體下沉、嗆水。
2.儘量抬頭後仰、面部朝上,使口鼻露出水面進行呼吸。
3.露出水面吸氣要深,呼氣要淺,避免下沉過快,無法呼吸。
4.會游泳者在落水自救的過程中,應注意防止「抽筋」,並保存體力。
救助他人
1.發現溺水者後,可充分利用現場器材,如繩、竿、木板、救生圈等救人。
2.下水救人時,應繞到溺水者的背後或潛入水下,從其左腋下繞過胸部,然後握其右手,以仰游姿勢將其拖向岸邊,也可以在其背後拉腋窩拖帶上岸。
3.下水救人時,不要從正面接近,防止被溺水者抓、抱。若被抱住,應放手自沉,溺水者便會放開。
4.施救者若不熟悉水性或不了解現場水情,不應輕易下水,應呼救或報警。未成年人不宜下水救人。
溺水急救
1.下水迅速將溺水者救上岸。
2.清除口鼻里的堵塞物,用手掌擊打其肩後背,讓其呼吸道暢通,並確保舌頭不會向後堵住呼吸通道。
3.迅速倒出呼吸道內積水。方法一:搶救者單腿跪地;另一腿屈起,將溺水者俯臥置於屈起的大腿上,使其頭足下垂。然後顫動大腿或壓迫其背部,使其呼吸道內積水傾出。方法二:將溺水者腹部墊高,胸部及頭部下垂,或抱其雙腿,腹部放在急救者的肩上,使其頭足下垂,搶救者來回走動或跳動就可傾出其呼吸道內積水注意傾水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延誤心肺復甦。
4.水吐出後,對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剛剛停止的溺水者,要迅速進行口對口 (鼻)式的人工呼吸,同時做胸外心臟按壓,進行搶救,並儘快與醫療急救機構聯繫。
儘管救助的方法有很多,但是,誰都不想看到意外的發生,所以想從根源上解決溺水這個問題,不管是為自己還是為孩子,只能管住自己,少去危險的水邊,自然能減少溺水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