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au,那年今天】第十二期
12月12日,2019珠澳校長論壇、《珠澳教育合作與交流協議》簽約儀式暨締結姊妹學校簽約儀式在澳門教育暨青年局舉辦,香洲區與澳門新締結了5對姊妹校(園)。
教育僅是香洲區加強與澳門交流合作的一方面。澳門回歸祖國20年來,香洲區不斷加強與澳門在教育、文化、旅遊、經貿、科技創新等方面的交流合作,通過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謀發展,雙方在各領域的交流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面推進,香洲區與澳門之間的合作與聯繫越來越緊密。今年以來,香洲區領導帶隊赴港澳舉辦投資推介會,精準對接港澳資源,成功引進天瑞供應鏈區域總部、奧園健康等一批優質項目;組織相關部門、鎮街赴港澳學習借鑑城市管理、社會治理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妥善解決在香洲區工作、居住的港澳籍人員的子女入學問題……
香洲區負責同志表示,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站在新的起點上,香洲區要牢牢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在加快自身發展中服務好港澳,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構建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加強公共服務對接,便利港澳居民特別是港澳年輕人來香洲居住、就業、上學、生活;主動加強與港澳的交流合作,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為粵港澳大灣區澳珠極點建設貢獻香洲力量。
關鍵詞:教育合作
締結姊妹學校 實現教育共贏
每天,5000多名學童通過拱北口岸專用通道往返珠海、澳門兩地。這樣熱鬧的場景,在珠海已持續多年。
如今,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出台,粵港澳三地教育合作將更加緊密。《規劃綱要》提出要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和人才高地,加強基礎教育交流合作,鼓勵粵港澳三地中小學校結為「姊妹學校」,研究探索三地幼兒園締結「姊妹園」。
去年下半年,珠海市第一小學(香洲一小)與澳門婦聯學校簽訂友好學校合作交流協議,兩校正式締結成為「姊妹學校」,加強雙方交流學習,推進兩地教育共同發展。繼與澳門婦聯學校締結為「姊妹學校」後,香洲一小近期再度迎來澳門「友人」——新華學校。
11月15日下午,澳門新華學校校長何宇等一行6人來到香洲一小,舉行簽約儀式。在簽約儀式上,香洲一小校長張懷志介紹了香洲一小的辦學歷史、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何宇介紹了澳門新華學校的辦學情況,希望姊妹學校在教師成長、教學教研,尤其是「STEAM」教育的開展等方面加強往來,攜手合作。
2018年12月6日,九洲中學與澳門濠江中學簽訂了「締結友好姐妹學校協議」,結對成為姊妹學校。兩校師生經常互動,深入開展了一系列交流互訪活動。
一年來,依託「姊妹學校」這一交流合作平台,兩校基礎教育深度交流合作活動不斷創造著「新紀錄」。九洲中學從濠江中學學到了許多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感受到其校園人文傳統的魅力以及對科學素養的重視。九洲中學師生在同澳門師生的交流中,增進了友誼、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識。
目前,香洲區已有九洲中學、香洲區第一小學、容閎國際幼稚園等19所學校(園)與港澳學校(園)締結為「姊妹校(園)」。
香洲區教育局局長朱秀湖接受採訪時表示,今後香洲區將推動更多學校與澳門學校建立深度合作關係,讓香洲區的老師能有更多的機會學習和借鑑澳門同行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讓香洲的學生能在與澳門「小夥伴」的交流中共同拓寬視野、增長見識。
關鍵詞:文化交流
搭建交流平台 服務港澳居民
澳門的燕子老師是一名閱讀推廣人,她經常到拱北聯安市民藝術中心參加繪本閱讀活動,在那裡做義工為孩子講故事。「我在拱北找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澳門與珠海在我的心裡同樣美好親切。」燕子老師說。
新建成的拱北聯安市民藝術中心靠近拱北口岸,拱北街道通過整合粵港澳大灣區優質文化資源,舉辦了居民專場文藝演出、音樂會、粵曲分享會等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動,搭建起了珠港澳文化交流的一個平台。
拱北街道舉辦系列文化交流活動是香洲區加強與澳門文化交流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香洲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契機,努力促進「灣區文化」大融合,搭建粵港澳文化交流平台,積極組織開展港澳文化交流活動。
——2019「人文灣區」首屆中國珠海粉畫邀請展暨第五屆珠海舒童美術粉畫邀請展在珠海市文化館開幕。展覽現場,國際粉畫大師與國內畫家、觀展者展開面對面的交流與互動。
——舉辦第四屆「文化香洲·繽紛四季」系列活動秋之舞「激情飛揚」街舞大賽。本次大賽吸引了來自廣州、深圳、澳門等全國各地以及國外眾多業界知名的舞者、街舞愛好者參與,在場觀演人流量超3000人次。
據統計,今年以來,經香洲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審批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共12項,主要包括「中國心 民族情」第十六屆珠澳交流及展演、「盛世荷花——慶祝澳門回歸二十周年石灣陶塑珍品展」等。
交流活動還延展到港澳旅遊會展業。今年以來,該局共組織16家企業246人次參加港澳旅遊交流活動,包括第九屆澳門國際旅遊博覽會、「慶回歸 澳門同胞游珠海」主題踩線等活動。一方面加強與國際旅遊品牌的交流學習,另一方面在國際舞台充分展示香洲區旅遊形象,促進了香洲區旅遊業與會展業的發展。
據悉,該局將於12月31日邀請澳門旅遊局、旅行社及香港會展協會參加「遇見你,香洲」旅遊形象宣傳推介會,宣傳香洲區旅遊形象,促進粵港澳地區旅遊行業的交流。
關鍵詞:創新創業
選擇香洲創業 實現人生夢想
每天早上8點多,澳門青年麥振剛都會開著掛有粵澳兩地牌的車經拱北口岸到位於香洲樂士文化區的公司辦公,晚上8點多再返回位於澳門賈伯樂提督街的家中。
麥振剛原本有一份在澳門政府IT部門的工作,喜歡挑戰的他放棄這份工作,選擇了一條風險更大、不確定因素更多的道路——創業。
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麥振剛的公司在澳門同行業內處於領先位置,擁有較多穩定客戶,所做項目的規模越來越大、技術水平越來越高。公司於2017年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目前共有28個軟體著作權,企業每年營業收入以10%至20%的速度遞增。
和麥振剛一樣,陳振傑也是一位來自澳門的青年創客。2015年6月,剛滿23歲的陳振傑創立了深圳極視角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首家人工智慧視覺算法平台型公司。極視角總部設於深圳,並在北京、香港、澳門、珠海設有分部。今年7月,極視角正式入駐香洲,現有10餘名員工。
在談及公司目前的發展時,陳振傑向記者透露,公司總部近期欲遷往珠海香洲。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加快建設,珠澳合作交流日益緊密,珠海是一座非常有價值和潛力的城市,香洲的工業基礎比較好,公司的一些客戶如格力總部都在香洲,人工智慧環境較好。
近年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建設,越來越多的港澳青年選擇來到珠海這片改革開放的熱土創新創業,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
在珠海主城區——香洲,就有一群像麥振剛、陳振傑這樣志存高遠、銳意創新、朝氣蓬勃的澳門青年創客,他們站在科技創新的前沿,乘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東風,正揚帆啟航。
香洲要在發展中服務好港澳
香洲作為珠海主城區,是全市經濟發展、社會建設的主力軍、主戰場和主陣地。深化珠澳合作,香洲責無旁貸。
「要充分利用大灣區資源和香洲區位、產業、環境等綜合優勢,在融入大灣區建設中發展壯大香洲本身,進一步提升香洲在珠海改革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在今年8月召開的區委九屆十三次全會上,區委書記顏洪指出,要在加快香洲發展中服務好港澳,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著力融通聯通
打造灣區極點門戶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發揮香港-深圳、廣州-佛山、澳門-珠海3個極點的引領帶動作用。
顏洪指出,要依託澳珠極點建設,充分發揮香洲位居港珠澳大橋橋頭堡和大灣區核心軸的地緣優勢、綜合成本的窪地優勢、反應靈敏的開放優勢、生態宜居的環境優勢,揚長避短,錯位發展。
堅持「外引」「內聯」兩手抓,進一步提升開放合作水平,既主動承接港澳廣深四大中心城市的輻射和資源溢出,又發揮虹吸效應,著力吸附周邊城市或內地的資源,使香洲成為資金、信息、人才、技術等各類資源要素的匯聚地,加快壯大能級量級,把香洲打造成「融通港澳、聯通八方」的灣區極點門戶。
注重創新驅動
打造灣區產創融合高地
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定位。當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帶來了「換道超車」的機遇,以數字經濟、人工智慧、5G技術等為代表的科技革命加快興起,這正是重塑區域發展格局的重要關口。
香洲要抓住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兩點兩廊」(珠海橫琴、深圳河套科創合作區和廣珠澳、廣深港科創走廊)建設的機遇,積極對接廣珠澳、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強化人才、技術、資本等全要素協同,力爭使香洲成為廣深港創新資源向西拓展布局的優先選擇,大力發展以數字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代表的「1+2+1」都市產業,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打造灣區高端產業集聚區和產創融合高地,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鞏固宜居品牌
打造灣區品質城區
在大灣區城市群中,宜居一直是珠海香洲的亮眼名片。
顏洪指出,香洲要從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高度,構建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加強公共服務對接,便利港澳居民特別是港澳年輕人來香洲居住、就業、上學、生活。
要瞄準國際一流、灣區領先,進一步深化城市精細化管理,用繡花一樣的功夫治理城市。
進一步提升教育水平,注重珠港澳教育交流合作;進一步完善就業服務體系,支持港澳青年在香洲創業就業。
鼓勵與港澳開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合作;加強與港澳文化交流,豐富香洲文化內涵和底蘊,將香洲打造成灣區更具美譽度和吸引力的品質城區。
開展優質生活圈構建行動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共同打造公共服務優質、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其中包括了推動教育合作發展,支持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鼓勵港澳青年到內地學校就讀、進一步完善跨區域就業人員隨遷子女就學政策等。
顏洪指出,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香洲要從促進港澳居民人心回歸的高度,從人民群眾最關切的問題出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與港澳在民生領域深度合作,提供優質公共服務供給,不斷增進人民群眾福祉。
——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繼續深化教育交流合作,搭建「姊妹學校」交流發展平台,加快推進公辦學校及幼兒園建設,著力增加優質學位供給,為在香洲區工作居住的港澳籍人員的子女入學提供便利條件。
——加強文化交流合作,積極引進港澳文化創意、設計、旅遊等項目。密切醫療衛生合作,推進「健康香洲」建設,探索與港澳開展醫療衛生人才聯合培養和交流。認真學習借鑑港澳地區以及日本、新加坡養老服務的先進經驗,積極謀劃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提升老有所養質量。
——創新社會治理合作。深化與港澳在社區治理與服務領域的交流合作,打造社區服務特色品牌。加強與港澳社工界的交流,積極拓展志願服務、慈善事業等領域合作,探索開展社區融合服務和活動,提升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助力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就業。加強與香港明匯智庫等專業機構的合作,依託轄區孵化器、眾創空間,吸引港澳青年到香洲創新創業。加強與港澳青年的交流,提升「珠港澳青年說」品牌效應,充分展示珠港澳三地青年的創造力、行動力和青春正能量。
編輯:楊玉函
來源:珠海特區報(馬濤 程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