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OSS直聘發布《2021中國職場性別薪酬差異報告》,以中國城鎮就業群體為研究對象。報告數據顯示,2020全年女性平均薪資6847,同比回落2.1%,平均薪酬低於男性31.8%。一起來看詳細報告!
1、2020年男女薪酬差異再次拉大,男性均薪9024元,薪酬優勢達31.8%
從絕對值看,2020年城鎮就業女性的均薪為6847元,對比2019年女性均薪6995元,同比回落2.1%。而男性2020年均薪9024元,對比2019年男性性均薪8572元,同比上漲5.3%。中國城鎮就業群體平均薪資的性別差異再次拉大。
從D-測度值驗證,2020年,我國男女薪酬的D-測度值從2019年的0.183升至0.203,漲幅小於薪資差異度的變化,說明過去一年我國性別薪酬差異變大,受薪資分布結構及離散度變化的影響更強。
從分位值角度觀測,2020年,我國城鎮職業女性和男性的薪資分布向中間靠攏,中低收入區間的崗位競爭變得越發激烈。其中90分位薪資,女性由2019年的11.5k回落至10.5k,男性由15k回落至13.25k。
2020年全年,有61%的男女薪酬差異能夠通過求職者自身特徵進行解釋。也就是說,有39%的性別薪酬差異無法由外部核心因素來解釋,可以認為是由性別差異帶來的。對比2019年30%的占比,上漲了9個百分點。
研究人員推測:在疫情這樣的重大公共緊急事件面前,女性的收入穩定性相對更弱,面臨著更高的職業風險。
在這61%的可解釋因素中,有三項特徵直接造成女性平均薪酬低於男性,按權重從高到低排序分別為職位、工作經驗及行業,其中,工作年限造成的差異比重首次超過行業。
而教育年限依然是唯一對男女薪酬差異起到收斂作用的因素。較2019年的-14.6%提高了30個百分點。
BOSS直聘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職場女性的教育回報係數為0.061,即每多讀一年書,平均薪酬可增長6.1%。無論是從教育水平角度還是實際工作能力的角度,高潛力女性都日益成為職場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2021年前兩個月,活躍的女性求職者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比例已經達到41.9%,比男性高出6.7個百分點。教育背景將繼續助力中國職場女性不斷實現自我提升,突破職業壁壘。
2、在女性占比超過50%的行業中,金融、諮詢行業薪資高於整體平均值
職位、工作經驗及行業三大影響因子中,職位依舊是導致男女薪酬分化的最大因素,且較2019年的影響權重(63.8%)再次提高。
下圖中的紅色區域是女性較為集中的職業領域,女性從業者占比均在55%以上;綠色區域是男性較為集中的職業領域,女性占比均不足50%;而黃色區域男女占比相對較為均衡。
在女性占比超過50%的行業中,僅金融行業、諮詢/翻譯/法律女性期望崗位薪資高於整體平均值。(為咱們金融、諮詢行業的女性小夥伴點贊!)
第一象限,女性占比超過50%,崗位期望薪資高於整體平均值;第二象限,女性占比不足50%,崗位期望薪資高於整體平均值;第三象限,女性占比不足50%,崗位期望薪資低於整體平均值;第四象限,女性占比超過50%,崗位期望薪資低於整體平均值。
雖然金融行業,女性期望崗位薪資高於整體平均值。但是從男女薪酬差異來看,男性的薪資優勢(52.2%)仍然超過了整體平均薪資的優勢(31.8%),主要來源於男性對中高層管理崗位的高度滲透。
以普華永道和安永的高層管理崗位-合伙人男女比例為例。2020年安永全球600人晉升為合伙人,僅33%為女性,還不到男性的一半。
再看普華永道中國2020年雇員數據:整體雇員中女性12055人,占比高達63.9%。但提升到合伙人層面,女性占比僅為31%,下滑率高達50%。
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長,被提拔到中高層崗位的男性比例更高,薪酬差異的變化也就越來越大。當工作經驗為15年時,本科及以上人群的性別薪酬差異高達50.5%。
3、比性別薪酬差異更受關註:平均薪酬有這麼高嗎?
看完數據報告,你心裡有哪些感受呢?
有的網友認為初期求職階段,男女薪酬差異並不會太大,後期由於女性回歸婚姻家庭,會導致在中高層管理崗的缺位。
還有網友認為,從心理學上講女性比男性更加穩定,留住她們的代價低。
不過絕大部分網友並沒有局限於性別差異,而是把關注點放在了平均薪酬上,表示拖了平均薪酬的後腿。
來源:高頓ACCA、BOSS直聘、微博、安永、普華永道。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