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負債者聯盟為什麼還不解散?

2023-06-29     精讀君

原標題:2023年:負債者聯盟為什麼還不解散?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035/2000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3538天

2020年雙十一的前一天,一個特殊的名詞「負債者聯盟」成功衝上微博熱搜。

乍一看,與熱血電影《復仇者聯盟》十分相似。然而,與電影帶來的不斷走高的爽感相比,負債小組裡卻處處充斥著沉悶、壓抑的氣息。

負債者聯盟,最初創建於2019年12月份,到衝上熱搜的那天,也不過一年不到,卻吸引了一萬多人進組。

五年過後,那些負債者們還清債務了嗎?聯盟解散了嗎?

答案是,沒有。

微博熱搜的熱度下降得很快,負債的人數、金額,上升得卻更快!

2022年,負債者聯盟的總人數,由開始的一萬多人,上升到三萬多人。至今,人數仍在不斷上漲,已經突破了5萬。

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這麼多的人背上了這麼多的負債呢?

01

超前消費的困境

在負債者聯盟申請入組的頁面上,擺在第一條的債務原因,就是無節制的超前消費。

可以說,這是導致絕大部分人掉入負債漩渦的直接原因。

朋友小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96年出生的她,從畢業到現在,工作了六七年,負債了六七萬。

從最初的一兩百,到後面的幾千,再到現在的幾萬。債務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直到她再也無力償還。

「我也不知道怎麼就變成這樣了!」小梅苦笑著說道。

明明剛開始時的相遇很美好。

極低的網貸借款條件,極低的分期還款金額,再加上能立刻買到自己想要東西的極致快感。

一切看起來,都是那樣的順利。

以至於,小梅在隨後的每一次買買買中,都分不清,自己究竟是在為想要的東西買單,還是渴望得到能立刻買到心怡物品的快感。

我想,更多是後者。

小梅曾不止一次向我提起過:「有錢的滋味實在太好了!想買什麼就買什麼!這感覺,簡直像天堂一樣!」

光是想想,就讓人覺得充滿了安全感、滿足感,還有極大的虛榮感。

可是,感受是真的,有錢卻是假的。

你現在借來的每一筆錢,都是在提前透支你未來的每一份收入。

可以說,現在的你,花錢花得越爽;將來的你,還款還得越多。

就像知名編劇六六說得那樣:「貸款三十年,利息也滾出一套房子了」。

當你選擇通過借貸來過上表面光鮮亮麗的生活時,就要承受日後為了還貸過得捉襟見肘的窘迫。

因為人生是你自己的,你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02

「輕奢主義」的陷阱

曾經在頭條上看過這樣一個小視頻:

一天傍晚,女孩看著自己剛買的兩杯奶茶感嘆:「現在十塊錢還能買到什麼啊?一杯奶茶都要十幾二十幾!」

女孩爸爸聽了以後,二話沒說,就帶著女孩去了菜市場,買了6個饅頭,兩碟小菜。

隨後,語重心長的告訴女兒:「現在十塊錢能買到的東西,還是很多的!你覺得十塊錢買不到什麼,是因為你已經習慣了買東西時,只買那些看起來比較好的,價格比較高的。」

古人云,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人的消費習慣,一旦形成,便很難逆轉,即易於向上調整,難於向下調整。

尤其是在短期內的消費習慣,改變阻力較大,習慣效應較強。

這意味著,哪怕有一天,你突然想要降低消費,也會由於慣性,而不自覺地重回高消費。

這,就是資本家們最希望消費者們養成的「棘輪效應」。

因為人的貪婪,就像一條永遠也喂不飽的狗。一旦胃口被撐大,就再也難以回到原來的樣子。

近些年來,都市裡出現了這樣一群人,做著普通的工作,拿著微薄的薪水,租著廉價的房屋,卻穿戴著與自己的階層,毫不符合的愛馬仕,香奈兒,LV……

對此,美其名曰,輕奢主義。

你問他,購買奢侈品的錢從哪裡來,不出意外便是借貸機構,分期付款。

你再問他,這些錢要怎麼還?

總有人會用自以為是的底氣回答道:「每個月就還那麼一點,有工資呢!」

第一次購買,分期幾百,工資可以還;第二次購買,分期幾百,工資也可以還;那麼第三次,第四次呢?

這樣層層累積起來,幾百乘以幾倍,你那微薄的工資,還可以還嗎?

當然不可以!

工資是有限的,輕奢主義帶來的消費負債卻是無限的。

你總以為,自己不過是這次輕奢一把,卻未曾想過,充滿慾望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又怎會再輕易合上?

輕奢主義與分期貸款,就像兩個一左一右的「綠林大盜」,打著「精緻生活,毫無負擔」的虛偽旗號,一點一點搶走你口袋裡所剩無幾的金錢。

讓你過著,一邊在朋友圈,發故作輕鬆的炫耀文案;一邊在月初,低聲下氣找朋友借錢的苦哈哈的日子。

當透支消費成為習慣,生活必將負重難行。

03

金錢教育的匱乏

著名作家陳丹青曾說過:

「年輕時,想買大房子,開好車,有迷人的伴侶。這些都是很好的想法。但要搞清楚,這是慾望,不是理想」。

每個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這沒有錯。但把自己的慾望當作生活,這便是大錯特錯了!

沒有足夠能力支撐的慾望,只會成為推你下地獄的撒旦。

2019年,27歲女律師助理在家中燒炭自殺,只因月薪三千,消費欠款總額卻高達87萬。

2021年,27歲雲南小伙阿超在小旅館內燒炭自殺,只因深陷八家網貸,無力償還。

2022年,湖北雲夢一男子在家中自殺身亡,只因深陷網絡賭博泥潭,不幸債台高築。

沒能及時克制的慾望,終究殘忍地收割了一條條鮮活的生命;過度膨脹的貪婪,終究付出了讓人難以承受的慘痛代價。

這一樁樁網貸背後的慘案,讓我們不禁深思,如此瘋狂消費的背後,缺乏的究竟是什麼?

答案顯而易見,人們最需要,也最具有實用性的金錢教育。

中國第一股民楊百萬曾說:作為一個現代人,每個人都要學會理財。

因為人這一輩子都要和金錢打交道,越早學會處理金錢,越能掌控金錢。

曾經有記者採訪股神巴菲特:「孩子幾歲時,父母可以開始和他們討論金錢、投資?」

巴菲特回答道:「越早越好。」

因為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錢的知識,將來就會有其他人取代你,這個人是誰?也許是債主,也許是奸商,也許是警察,也許是騙子。

羅恩里弗在《反溺愛》一書中說道:「不談錢就不會用錢。談錢就是談價值觀,談錢不是一件羞恥或者需要迴避的事情」。

相反,它是最值得放在陽光下,拿來大大方方討論的事情。

負債也是如此。

欠錢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生活失去信心。

中國知名企業家羅永浩先生,因資金鍊斷裂,一夜之間負債6億,成為中國「首負」。

面對如此巨額欠款,他沒有慌亂,也沒有跑路,而是選擇了勇於承擔,最終花4年時間,還清4億欠款。

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面對債務,不逃避不躲避,放平心態,努力尋求解決方案,終有還清上岸的一天。

願所有負債者們遠離超前消費,早日學會掌控金錢,安穩餘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d95c27affe328bfde828bf601467a6b.html